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消费的逻辑应以需求为其逻辑起点,我们可以以"需求-消费"的结构形式来表述消费的逻辑。而消费异化所指称的消费行为则是一种异化的、不合理的消费行为。消费异化是消费目的的异化,消费不再以满足需求为目的,而是为了消费而消费,以消费本身为目的。文章提出,消费异化是以"生产-消费"为结构的逻辑的展开。"生产-消费"的逻辑结构,实质就是以资本意志为逻辑起点的消费逻辑。资本谋求无限制的扩张,关键不在于如何扩大生产,而在于如何有效地使产品被消费。依据"生产-消费"的逻辑结构,资本要实现其扩张目的,则要求有多少生产就要有多少消费,于是"需求-消费"被"生产-消费"的逻辑结构所取代,虚假的需求被资本的扩张欲望所催生,造成当今社会种种不合理的消费乱象。  相似文献   

2.
“科技异化”是指破坏了“科技至真本性”,使得科学技术脱离了其本性。当今时代,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并化现象愈演愈烈。尤其是对于科技奥运来说,原有的“更快、更高、更强”的宗旨已经日渐衰落,体育精神在逐渐丧失,科技与伦理的疏离、理性与价值的分裂是科技发展的直接后果,技术的负面价值扩张。技术理性主义的内化,人的道义和功力的失衡等严重的问题频频出现,这值得我们进行深刻地反思。本文将以科技奥运技术异化现象进行深入地剖析,找到其中存在的深刻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代社会的"现代性"特征十分鲜明地反映了这一时代理性对人和整个社会的主导作用。古希腊所揭示的理性至今仍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甚至可以征服自然的力量。然而,正是由于人们盲目崇拜理性,使得其发展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理性异化了,成了异化的理性。非理性洞见了理性的异化,并以一种破坏性极强的方式试图救赎异化的理性,从而达到理性的升华。人也正是在这样一种理性与非理性的碰撞和融合当中实现更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科逻辑使教学内容具有深广度,可引发学生深层思考;心理逻辑可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保障高校教学目标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5.
道德理性作为人后天具备的一种意识存在,是通过理性对道德的审视和反思以及道德对于理性的重塑相结合,从而形成的一种看待道德本身、人、社会和世界的合目的性的意识存在。由于道德绝对自律的无法实现以及在道德情境和理性情境下,我们均有遇到两难境地的可能,因此,道德理性的选择作用就尤为重要。道德理性选择之归宿就是使道德、个体及社会均成为合乎道德合乎理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当今学界部分学者片面强化异化范畴的批判意蕴,忽视了早期马克思对异化现象的历史性肯定。纠正此类偏向必须深刻明晰马克思文本中所渗透的异化具有双重历史效应的内涵,由此走向资本逻辑的早期探索。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阐释资本逻辑作为现代社会异化现象最为集中和隐蔽的"避难所",不可避免地带有双重维度并且辩证地内生出针对自身的否定性力量。  相似文献   

7.
康德的道德凭借至善的牵引最终导向了宗教,但康德的理念论、目的论和逻各斯中心论的运思路径显示"道德导致宗教"的隐性逻辑是:理性仅凭自身难以满足其对绝对统一性的渴求,通过援引上帝从而走向宗教。这一隐性逻辑揭示了康德的"道德导致宗教"的隐蔽的秘密,彰显了康德伦理学的神学维度。  相似文献   

8.
袁波 《西部大开发》2007,(11):38-38
我们每一个人几乎都能遇到这样的问答:你知道雷锋吗?你知道焦裕禄吗?你知道欧阳海吗?……不知道,你就可能被认为有了道德上的盲点。我的观点迥然不同:一个人的道德知识并不能与一个人的道德水准画等号!  相似文献   

9.
张道坤 《发展》2014,(11):85-86
网络文化主体异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它不仅给网络文化主体带来精神上和身体上的伤害,而且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深入研究网络文化主体异化的表现、成因和应对,对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与建设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于社区发展及其变迁的研究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方向,若要对这种变迁获得深刻的认识,需要构造出社区的日常生活,给予社区空间丰富的意义.文章着眼于"异化"的视角,探究理性化的隐喻,以现代社区的转变为例,把握社区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变迁的具体动向.在肯定全球化带来推动力的同时,也阐述了对社区及其内在文化趋向异化的担忧,旨在关注整个变迁的涵义与功能,力求对我国广大社区的变迁进程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进入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后,在科技迅猛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传媒影响力剧增的时代背景下.资本为获取利润,通过大众传媒重塑消费观和制造消费欲望等方式,操纵人们的消费心理,使消费由前工业社会的一种基于本能的自主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基于资本利益之上的被操纵、被控制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围绕这种行为形成了一种以纯粹的符号消费为主要特征的消费以及生活方式,这种消费以及生活方式被称为消费主义。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从人的欲望出发,对亚当·斯密的“经济人”与“道德人”进行了心理剖析,揭示了“经济人”与“道德人”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心理学的全新角度重新阐释了长期以来存在于经济学界的“亚当·斯密问题”。文章还通过比较分析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和阿马蒂亚·森的《伦理学与经济学》中的重要观点,说明了经济学与伦理学不可分割的内在渊源和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3.
异化劳动理论的发展在西方思想史上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在"异化"概念的早期发展中,霍布斯、卢梭和黑格尔、费尔巴哈等西方思想家们作了大量建树.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阈内体现为生产结果异化、生产过程异化、人的类本质异化、人际关系异化四个方面的规定性,其构成了其理论的逻辑框架.马克思在异化理论的发展后期实现了从抽象的人的本质到生产劳动的视角转换,并从异化的力量来源和生产力两个方面对扬弃异化劳动进行了回应,使异化劳动理论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4.
《我和我的房子》是加拿大著名小说家辛克莱·罗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书中男主人公一菲利普·本特利是典型的生活在加拿大西部的草原人,地域偏离中心,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成了被社会异化的主体,而这种异化则根源于人物本身。菲利普在心理上始终无法超越儿时的“镜像时期”,在其建构自我的过程中屡屡受挫,这是菲利普人生悲剧的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15.
人体写真艺术是一门艺术形式,极具前卫性。由于种种原因,人体写真艺术发生了色情化、商业化、媚俗化、泛滥化等四种异化的形态,与当今道德观念中的性道德、诚信道德和羞耻心产生了冲突,给人们认识这种艺术形式造成了困惑。  相似文献   

16.
陈文鑫 《魅力中国》2010,(35):300-300
“异化”,通常是指一种社会现象或一种体验方式,指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这个对立面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反过来对主体自身发生作用,表现为“主体同对象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对立”。文章通过分析马克思、弗洛伊德以及马尔库塞等人的理论,指出发达工业社会的异化现象日趋严重和普遍,已经渗透到了人的消费领域,被异化的消费是一种不合理消费、不适度消费必然会加重自然的负担。因此,坚持正确的消费观,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从人的欲望出发,对亚当·斯密的"经济人"与"道德人"进行了心理剖析,揭示了"经济人"与"道德人"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心理学的全新角度重新阐释了长期以来存在于经济学界的"亚当·斯密问题".文章还通过比较分析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和阿马蒂亚·森的《伦理学与经济学》中的重要观点,说明了经济学与伦理学不可分割的内在渊源和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为我们认识当代人的异化问题提供了一个视角与思路,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当下的社会中,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为人们的身体和精神上的所带来的各种异化问题。借助文献法浅析马克思异化论,并从网络人的异化层面来分析当代人的异化问题,简单陈述解决的对策,最后是对其他领域中的异化问题的几点思考,以求不断深化对不同时期的人的异化的认识,最终达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鲍曼笔下的大屠杀因素,笔者把它们归结为两个分析的向度,即行动者理性和技术理性.本文所要论证的是,在鲍曼的理论体系中,行动者理性与技术理性,并不是大屠杀的充分条件,只有通过对道德弱化淡化之后,才能成为充分条件,而为了避免我们在讨论过程中可能纠缠在现代性道德虚无中,文章最后一部分,从鲍曼的后现代解决方案出发,对后现代的伦理建构略作讨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马克思美学思想主旨的内涵与体现、美的规律与实现等问题。指出当代中国社会中所存在的异化现象,包括经济的异化、信仰的缺失以及劳动与人的异化,并分析了现实异化的原因。最后从恢复人的劳动自由性、生态和谐发展、社会经济建设、环境与人的发展等角度,剖析了马克思美学思想对现实社会异化的消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