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2 毫秒
1.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认同度和转专业情况,来分析大学生专业归属感的现状,得出影响大学生专业归属感的主要因素有专业在学校的地位、专业的学习氛围、专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等方面。提出加强学生专业归属感的主要途径是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加强专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做好就业指导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心理不成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薄弱、专业结构供求错位是造成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对策是:克服就业不良心理;加强就业指导的力度;开设职业定位与规划课程;促进职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邢玲 《改革与开放》2016,(17):104-105
课题组通过对江苏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调查发现,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有着显著影响.大学生多渠道积累人力资本、高校合理设置专业、政府积极完善就业市场等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校转专业政策放宽,转专业大学生呈逐年递增趋势。兴趣爱好、就业前景是大学生转专业的主要动机,家庭与从众心理则是影响大学生转专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研究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及因素间的作用关系,从个体自身、学校、社会等层面建立大学生倦怠动力机制影响指标体系。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各动力机制间的相互作用,建立3级解释结构模型。结果表明:表层直接影响因素主要涉及主动型人格、创造力、创造意愿、师资力量建设等,中层潜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成员关系、支持力度、创新氛围等,深层根本影响因素主要为技术水平和政策鼓励。在个体自身因素调节下,从师资团队建设及学校创新氛围等角度为促进大学生学习倦怠产生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金平 《黑河学刊》2010,(4):135-136
当前,虽然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而新农村建设又缺少大量人才,但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的意愿很低,我们研究发现,主要受大学生的主修专业、农村就业的国家政策待遇、社会偏见压力、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成长、高等教育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基于实证研究,提出了尊重大学生就业选择、号召和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就业、提高"政策待遇满意度"、增加大学生农村就业宣传力度、推进高校专业改革、加强高校与地方合作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课堂积极性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在英语课堂上提高藏族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主要是:增强自身素质,注意课堂表现;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合作学习;了解藏族文化,创造和谐氛围。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最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是促进求知欲的强大动力。对知识的兴趣使学习得到内在的满足。本文初步分析影响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探讨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电子设计竞赛对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校贫困生的就业问题是关系到高校就业工作和发展全局的大事。本文揭示了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就业的基本现状,分析了影响贫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促进贫困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经过笔者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情况的研究,说明我国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很多方面有待提高。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有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生个性、学习方法等四方面内容。为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应从培养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丰富学习内容、创造自主学习氛围、改变教学观念等七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过程是涉及多个主体的复杂、开放系统,包括大学生个体、高校、用人单位、政府等,整个过程是动态、非线性的;通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体现的大学生就业的最终结果,也是各主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系统动力学常用于解决非稳定、非平衡动态变化过程的系统.该文用系统动力学分析框架,以印刷工程专业为例,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各主体、各环节间的关系,并对大学生就业系统的动力机制进行探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各主体间的协同度,改善大学生就业状况.  相似文献   

12.
加强大学生目标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呼唤大学生目标教育。由于目标对动机亦有影响,因此,通过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因此,切忌为学生确定了总目标而忘记帮助他们确立具体目标。对高校教学来说,大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围绕着专业方向组织的,因此,专业兴趣的发展对带动大学生整个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有着更切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学昌 《黑河学刊》2022,(5):110-117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对大学生就业形成不小的挑战,从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角度出发,分析“慢就业”现象的表现、特征及成因,界定“慢就业”的概念,对应届毕业生身份对“慢就业”的影响进行系统的归纳梳理,针对各个影响因素探索相应的应对策略:要合理有效地破解“慢就业”难题,关键在于应届毕业生正确就业观念的养成、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个人综合就业能力的提升,同时需要社会与时俱进改革大学生招聘机制,淡化应届毕业生身份;需要高校为毕业生提供精致的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掌握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向社会输出高质量人才;需要家庭引导大学生重塑就业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的就业心态。  相似文献   

14.
由于学习与就业压力、情感及经济连带问题等因素的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存在着焦虑、忧郁情绪和神经衰弱等心理问题.应对策略:一是高校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二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工作;三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由于学习与就业压力、情感及经济连带问题等因素的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存在着焦虑、忧郁情绪和神经衰弱等心理问题。应对策略:一是高校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二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工作;三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6.
校友文化是高校育人的综合体现,校友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以校友为主体,将高校的育人工作和大学精神紧紧结合,借助校友文化内涵的内在驱动力,推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建设和发展.高校应发挥校友评价体系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推动作用;优秀校友事迹对在校生就业观的激励导向作用;整合校友资源稳定大学生初次就业质量;用校友奖助学金帮助和鼓励高校困难群体就业;利用校友成功创业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品牌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影响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外语专业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学校因素、自身影响及社会环境的局限.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高校需要在教育模式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面,投入更多的关注和努力,不仅要使人才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而且要使整个地区受益.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该类女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四大结构性矛盾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上升,导致了毕业生就业困难重重,根据目前的形势分析,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结构性矛盾至少存在四个方面: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大学毕业生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与社会需求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专业分布与社会对各专业毕业生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与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存在结构性矛盾。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形势非常严峻,大学生成功就业受学校声誉、专业类别、地域以及性别等因素影响;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政府、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己是提高就业率的关键因子,各方面都要加大努力。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压力与专业承诺——一个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一所综合性师范院校32个专业644名大学本科生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分析大学生所学专业的就业情况对专业承诺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两者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就业情况好的学生专业认同度和专业学习积极性高,就业率低的专业对此表现消极,但更重视职业技能的培训,受制度性因素的影响,两类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越轨行为上比较温和,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