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大学生党员作为党员中较高文化水平的群体,他们的先进性教育将影响到整个党的先进性教育的整体质量,也影响着党领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提高.只有不断改进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方式才能使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取得预期目的,为和谐社会的实现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4.
培养和强化大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一项既紧迫又重要的任务。培养和强化大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必须加强科学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党员对党的价值观认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党员角色行为,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加强角色锻炼,提升党员形象,实现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5.
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围绕从严治党的方针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注重大学生党员的后期培养教育。因此,大学生党员的领导力素质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大学生党员领导力素质的主要构成要素,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党员领导力现状,采取有效措施着力于大学生党员领导力的培养与实践,从而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研究大学生党员领导力素质提升有效方法路径,能够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领导力的培养从理论和实践上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党员培养存在着思想认识浅显、党建工作缺乏灵活性、党员日常教育松懈等问题。解决的对策:一是建立理论学习的长效机制;二是丰富组织活动的形式、内容;三是形成严格的入党程序、党员监督考核制度;四是搭建大学生党员与社会广泛接触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8.
党建导师制——大学生党员政治社会化的有效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大学生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质量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党建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并对大学生党建导师制在实践中的积极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社区参与理论在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更好地探讨旅游增权在我国古城景区的应用,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依据斯彻文思旅游增权途径的四维框架构建了社区旅游增权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研究调查的结果提出相应的增权对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灌县古城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和增权感知程度一般,经济增权状况相对最好,如在“提高经济收入”“增加就业机会”项感知较好,其次为心理增权和社会增权,政治增权状况最差,比如在“居民的意见能够得到重视”和“居民参与旅游决策”等方面认同度很低,影响了居民参与旅游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的强弱关系到他们能否在政治思想、意识观念、道德品质、日常言行、专业学习等方面保持党的先进性,起模范带头作用。本文从大学生党员的角色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希望能对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的培养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依据湖北10所高校的抽样调查资料,从性别、专业、学校类型和创业教育方式方面,探讨了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当前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性别对创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女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明显偏低;学校类型与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显著负相关;创业教育对创业自我效能感作用显著,但不同创业教育方式的作用存在很大差异,创业必修课等的作用亟待提高.需要通过深化高校创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6.
17.
信仰作为人类最深层次的情感,属于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理论基石,是每一位共产党员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肩负着民族地区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双重任务.但是当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信仰教育呈现信仰缺失、信仰不坚定等弱化现象.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研究少数民... 相似文献
18.
加强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养和实践,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针对当前我国一些高校存在的一些学生"入党前积极,入党后消极",以及高年级学生党员无职无责、无为无位的普遍难题,"1+X"大学生党员示范岗不失为一种加强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养和实践的有效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
加强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养和实践,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针对当前我国一些高校存在的一些学生"入党前积极,入党后消极",以及高年级学生党员无职无责、无为无位的普遍难题,"1+X"大学生党员示范岗不失为一种加强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养和实践的有效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文章沿着"社区-社区旅游-社区参与-社区增权"这样一条主线,论述了社区增权产生背景及概念、社区增权的方法等,并提出我国社区增权研究所面临的问题等,以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社区增权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