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1978—2009年能源反弹效应的完全分解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完全分解模型对经济增长中的能源反弹效应进行分解分析,并运用上海1978-2009年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技术效应还是结构效应,影响能源消费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规模效应,并且其作用远远大于能源效率提高所带来的能源消费量减少的影响,这使得经济增长中出现了能源效率提高而能源消费量反而持续上升的反弹现象。要弱化甚至消除反弹效应,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但更为重要的是进行总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将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分解为经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技术效应、人口效应和人均能耗效应等,对2000年以来天津市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进行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变化并没有没有带来预期的减量效应,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驱动生活领域能耗上升,而技术进步成为抑制能源过快增长的唯一积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天津市"十二五"节能工作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实证分析了影响地区环境公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污染天堂假说在中国不成立,产业结构是影响环境公平的关键因素,技术进步和人们的环保意识是影响环境公平的重要因素,城镇化率对环境公平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01—2018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普通面板回归模型、中介效应回归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实证研究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污染治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能够起到推动作用,而通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来改善生态环境的中介作用并未显现。进一步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污染治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即技术进步对东部地区环境污染治理效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效果则不明显;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影响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渠道;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在迈过门槛值后,其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更大。为此,提升环境污染治理效果,改善地区生态环境,应着力提升社会科技创新能力,加大西部地区科研投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使绿色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5.
杨琴  袁永科 《特区经济》2012,(10):51-53
北京市工业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从2000~2010年,工业单位GDP能耗下降了66.83%。北京市"十二五"规划提出今后五年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22%,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因此,研究北京工业能源效率提高,即降低工业能源强度的因素,是完成相应目标、制定合理政策的基础,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本文基于北京市2000、2002、2005、2007年投入产出表及2010年42部门投入产出延长表,在全面分析了工业内24个产业部门的能源强度后发现2000~2002年、2002~2005年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都是有效降低工业能源强度的因素,其中技术进步是主要因素;2005~2007年结构调整发挥作用;2007-2010年技术进步发挥作用,并简单预测了北京市完成"十二五"规划所必须采取的措施就是进行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6.
国际社会和我国政府对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CO2)的排放非常重视。运用卡亚公式能找出影响CO2排放量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各因素对我国CO2排放量变化的具体影响,运用完全分解模型对CO2排放量变化的影响进行分解分析,结果发现:在1990—2006年,对我国CO2排放量增大起正作用的依次是人均GDP、人口数量、密度,起副作用的是能源强度;要减少我国的CO2排放量,必须控制人口规模、改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推动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运用2002-2013年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文章分析了省区出口贸易的决定因素,进而分析地区出口失衡的原因。结果显示:省区国内市场规模和产业结构出口潜力是导致我国地区出口失衡的重要原因。统筹国内外市场并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是地区出口贸易和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利用1998年-2014年全国各省的面板数据,通过理论分析与联立方程模型的构建,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存在倒逼机制和空间异质性,即提高环境规制强度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中部效应最明显,东部次之,西部效应不明显。因此,从全国的角度来讲,国家应采取科学合理的环境经济手段,适当提高环境规制程度,发挥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从区域的角度来讲,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区域的环境状况和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环境规制政策,发挥其最大效用,增加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52个国家级高新区作为样本,基于Malqmquist指数对中国高新区技术赶超进行分解测度,并采用后向逐步回归方法提炼出关键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高新区技术赶超主要是由技术前沿面上移和管理效率提升推动的;资本推进战略对全要素生产率改善起到了抑制作用,而资本深化起到了推动作用;专业化集聚和母城科技投入未促进高新区技术赶超。根据上述研究结果,高新区应该进一步强化创新资源集聚、增进创新孵化功能及优化空间资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05-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将产业结构升级划分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通过实证分析方式探究了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进一步对东、中、西三大区域进行差异分析,在研究结果基础上提出启示与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产业结构合理化还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环境规制均对其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技术创...  相似文献   

11.
对目前我国外资工业产业结构的基本特点及其作用以及外资产业投向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比较优势与资本产出规模效应是外商产业投资取向的主要影响因素,外资提升产业结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本身的技术优势,结构因素的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日本工业化进程中的不同发展阶段,主导产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及驱动效应各异。基于完美迪氏指数分解模型的研究结果显示:1960年以来,日本电力和热力生产业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因素和能源结构因素,经济因素呈正向驱动效应,能源结构因素在1973—1990年、2003—2010年阶段则呈负向驱动效应;制造业和建筑业在快速工业化阶段主要增碳因素为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在后工业化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能源结构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和技术因素,因素驱动效应各异;运输业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差异较大,由快速工业化阶段的经济因素主导逐步转变为后工业化阶段的能源结构因素主导;商业和公共服务业在快速工业化阶段的主要增碳因素为经济因素,而到后工业化阶段,能源结构因素逐渐占主导地位。因此,稳定经济发展速度、推进低碳技术进步、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改造和能源结构改善,是区域碳减排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DEA模型对2015—2020年山东省16个城市的科技金融效率进行测度,同时构建Tobit模型探究科技金融效率的影响因素,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法探寻了胶东、省会、鲁南三大经济圈的科技金融效率区域差异及其来源。实证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政府财政科技资金支持程度、产业升级程度对科技金融效率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干预程度会降低智力资本投入对科技金融效率的影响;近年来山东省科技金融效率区域差异大体呈下降态势,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山东省科技金融效能,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52个国家级高新区作为样本,基于Malqmquist指数对中国高新区技术赶超进行分解测度,并采用后向逐步回归方法提炼出关键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高新区技术赶超主要是由技术前沿面上移和管理效率提升推动的;资本推进战略对全要素生产率改善起到了抑制作用,而资本深化起到了推动作用;专业化集聚和母城科技投入未促进高新区技术赶超。根据上述研究结果,高新区应该进一步强化创新资源集聚、增进创新孵化功能及优化空间资源。  相似文献   

15.
环境规制是解决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环境恶化两难困境的重要工具,环境规制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能否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是政策制定者重点关注的问题。运用非线性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优化的非线性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并探讨环境规制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优化存在U 型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显著。环境规制能够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和扩大国际贸易规模加快发挥对产业结构优化的积极影响。门槛检验结果发现,存在环境规制的双重门槛效应,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效应由抑制转为促进,又转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陶静 《亚太经济》2017,(4):143-149
基于区域经济的视角,通过对我国中部六个省份2005-2014年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引入FDI溢出效应与自主创新能力的交叉项,实证分析了FDI溢出效应、自主创新能力以及二者的交叉项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未考虑自主创新能力时,FDI的溢出效应对中部六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弱化的效果。在考虑了自主创新能力,引入FDI的溢出效应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交叉项之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了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7.
描述无锡2001—2020年工业废水、废气与烟(粉)尘排放量时空演变后,运用LMDI模型对其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研究表明:样本期内,工业废水与烟(粉)尘排放量总体下降,废气排放量数倍增加;当前,市区与江阴污染排放量较多,尤其是废水与废气。经济规模导致工业污染排放量增加、产业结构使其减少、技术水平作用方向不同,且3个因素对不同污染物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从地区角度看,市区与江阴贡献较大,4个时段不同污染排放量增减方向与驱动主因(因素贡献与地区贡献)也不同。  相似文献   

18.
缔结FTA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建设的预选方案。文章利用GTAP模型模拟分析了中国-欧亚经济联盟缔结自由贸易协定(FTA)对双边产生的经济贸易效应,并进一步运用偏效应分解法分析各类效应的特征及引致原因。研究发现:中国-欧亚经济联盟若缔结FTA,那么非关税壁垒削减比关税减让更能显著提高双方的经济福利和实际收入;不同区域在FTA下的行业产出水平会因为贸易创造效应而出现差异化调整;中国行业产出主要受双边关税壁垒影响,而欧亚经济联盟和中亚三国则视具体产业而呈现差异化特征;中亚三国加入欧亚经济联盟后,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会出现多赢局面。此外,FTA框架下的中国、欧亚经济联盟及中亚三国之间的经济福利具有较强契合性,且福利提升呈现典型的帕累托改善特征,但中国产能过剩的部门产出将面临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这与外商直接投资的贡献密不可分,截止到2008年上半年,我国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8154亿美元.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中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在考虑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借鉴历史经验和充分预测未来趋势基础上的现实选择.走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仅要依靠内资,更要合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本文拟从GDP增长,就业,产业结构,技术外溢等方面入手,分析FDI对我国新兴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日韩1979—2021年的面板数据,通过传统回归、面板分位数回归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贸易开放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显著促进碳排放,高碳排放区受贸易开放影响较大,低碳排放区受贸易开放影响较小;贸易开放的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均为正,贸易开放通过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间接作用于规模效应,从而促进碳排放;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最为显著,现阶段仍表现为促进作用。中日韩应当加强新能源领域合作,加快改善贸易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和绿色技术转化率,尽快实现产业转型,助推亚太地区实现“碳中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