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公民与政府、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产生新变化,公民的角色从公共产品与服务的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创造者转化。“公民众包”组织模式的兴起为公民参与到公共产品与服务的创造搭建起平台。文章分别从公民自发和组织发起两个角度对“公民众包”模式进行归类,分析了“公民众包”兴起的动因和理论内涵,认为我国政府与社会组织需顺应与推动“公民众包”的发展趋势,激励公民参与到政策、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创造与传播等环节中,实施基于“公民众包”模式的公共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2.
公共组织的内在性是指公共组织确立的用来指导、管理和评估机构运行及其成员行为的标准或目标,这些标准或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公共组织的内部利益而非社会利益。文章从公共物品、公共组织的特性和政治"市场失灵"三个视角对公共组织内在性问题进行分析,认为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内在性作用的载体、来源和机制。  相似文献   

3.
许强 《黑河学刊》2015,(2):59-61
公共产品的供给与社会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公共产品能否较好的被提供将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在现实中,越来越多的"政府失灵"现象为私人提供公共产品提供了契机。本文论证了公共产品私人提供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的具体形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使私人能够更有效的提供公共产品,切实做到保障社会大众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4.
从武功庙会的现状特征出发,可以发现并理解庙会在当代农村公共生活中所承载的情感的,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等多种功能。通过分析和探索,这些功能直接或间接地满足了人们的各种社会诉求。以功能的眼光来解释一切,从民众参与的情感需求,农村精英老人自我实现的需求,民间自组织对经济支持的需求,和谐社会建构的需求等多角度出发,对我国农村公共生活建设提出建设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期间,河北省秦皇岛市在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新进步。鉴于公共服务业的发展对保障人民生活质量和稳定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文章从秦皇岛市实际出发,通过分析其公共服务业各个部分的发展现状,对秦皇岛市公共服务业的具体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推动秦皇岛市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关于国内冲突的起因,主流的解释是"怨恨说"和"机会说"。前者认为国内冲突是人们在一定政治秩序下产生"相对被剥夺感"的结果,而后者则认为内战的真正起因是那些影响到潜在反叛者理性计算的选择性激励。经验检验倾向于支持机会说。然而,怨恨对国内冲突起因的非显著影响实际上是系统性的概念化和操作化偏差的结果。不仅如此,怨恨和冲突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被"公共物品供给"这一概念兼容。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政治的本质是被统治者以纳税和服从为代价向统治者换取公共物品的过程。由于纳税和服从是强制的,当政治和社会一经济公共物品的提供长期低于社会的最低可接受水平时,统治合法性会逐渐丧失,被统治者就会挑起国内冲突,推翻现存政治秩序。作者的大样本统计分析支持了公共物品供给显著地决定国内冲突的发生这一基本假设。不仅如此,经验检验还表明,以良好政治制度为标志的政治公共物品是国内和平最重要的保障,其影响远远超过社会-经济公共物品。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共物品边界变化及有效供给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蕾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11):64-68
由于城市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使其成为"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领域,因此,传统观点认为由政府供给城市公共物品更有效率.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公共物品的边界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也就改变了政府提供城市公共物品的传统观点.这必然要求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也随之进行改变,从而实现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帕累托效率.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尤其是中国国家利益全球化过程的展开,宗教问题对中国对外关系和对外战略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宗教领域的公共外交因此也日益成为中国传递自身宗教真实信息,促进与国外民众沟通和对话,塑造国家宗教形象,增进国家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方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宗教公共外交有了较快的发展,出现了诸如"世界佛教论坛"、"国际道教论坛"、"中国基督教圣经事工展"、伊斯兰文化展演等各种宗教对外交流活动以及制度性交流平台,这些都对在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的宗教政策和实践产生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中国的宗教公共外交起步较晚、底子较薄,而宗教无论作为中国社会还是对外关系的资源都有待充分开发。要实现从宗教资源大国到宗教文化强国的转变,中国还面临漫长的道路。作者指出,目前教(会)、学、政三界构成了中国宗教公共外交的主体,并逐渐形成了宗教界躬行践履、学术界建言献策、政界统筹协调的基本分工格局,而三界的资源整合、通力协作和良性互动将有力推进中国宗教公共外交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如何增加民众收入,是解决当前诸多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或焦点。主流的观点是通过改革分配制度和产业转型升级以增加劳动收入。然而,面对庞大的就业人口和全球化竞争的客观现实,却很难奏效而且可能适得其反。该文认为,根据动态的收入与支出逆向互动规律,结合政府职能错位是导致民众支出过大、收入较低的客观原因,切实可行的办法是政府应回归社会公共角色,担负起公共职能,扩大公共产品与服务,完善社会保障.维护社会正义,避免与民争利,以“替代性减支”的新思路促进民众增收。  相似文献   

10.
甘肃农村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虎 《发展》2007,(2):21-22
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是指广大国民、企事业单位可以共享的社会基本公共福利事业,一般包括国防、公共卫生、医疗保健、教育、环保、文化、公共设施等领域的产品与服务.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一般由政府部门直接提供,或政府以公共财政援助的方式由企事业单位提供,由此保证民众生活的基本需求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正常运行.下面,我们通过实证调查取得的一些统计数据对甘肃省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现状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对德公共外交能增进德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深化中德对话与合作机制,促使德国公众摒弃对华负面认知,确立对华正面积极的认知,进一步促进中德关系的发展。尽管对德国开展的公共外交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制约了中国对德公共外交的成效。中德双方的认知目前还存在很大不对等性,德国民众对中国认知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中国面临着挑战。为了促进德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大力开展对德公共外交很有必要,我们要加强有针对性地对德公共外交的措施,这样也能满足德国了解中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述了陕西省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的新政策,介绍了运行机制。阐述了这一新政策的实质——即公共物品,政府对公共物品的供给保障,作为公共物品的医疗卫生服务是政府再分配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张婷麟 《乡镇经济》2011,2(3):63-67
独特的地理历史环境孕育了徽州浓郁的文化氛围,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很关键的一点是旅游开发对村落中原有的公共空间的影响以及村落公共空间的变化对旅游发展的反馈。这个互动过程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徽州的村民,如何做到徽州文化的完美呈现,又能尽量保障当地村民在公共空间活动的权益是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通过徽州公共空间的转移来研究民众生活与旅游发展的冲突,旨在探索中国文化乡村的旅游开发与新农村的公共空间建设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14.
姚画 《浙江经济》2004,(11):60-61
公共支出是公共财政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市场经济国家.公共财政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税收和公共支出上。因此,公共支出的总量和范围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政府介入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规模和深度。也反映着公共财政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生活垃圾的问题,是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中的课题,也是建设现代城市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基本要素。本文以天津市"限塑令"为例,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探讨解决公共环境政策的执行阻滞,以期为我国在高速城市化发展中解决城市垃圾这重要环境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杨爱平  陈瑞莲 《珠江经济》2007,188(4):62-68
政治动员体制和行政合作机制是泛珠三角区域公共管理制度赖以生存的根基,但区域合作的法制化工作甚为薄弱影响到区域公共管理制度的合法性基础,阻碍区域合作由“浅表一体化”向“深度一体化”的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17.
虞瑛 《黑河学刊》2012,(4):18-19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公共生活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整个社会的公共事务开始复杂化、多样化。传统的社会公共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社会公共管理的弊端开始日渐凸显,管理效率低下以及管理职能不能有效发挥已经制约了社会的进步。本文主要从社会公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针对社会公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提高社会公共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实习记者李慧)近年来,公共外交逐渐成为国内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2012年11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主办了"中美公共外交:实践与经验"的学术研讨会,以推进公共外交的研究工作,并为我国对外交流工作献计献策。来自中国外交部、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国家汉办、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等机构的近20位领导和专家围绕"中国公共外交的举措及面临的挑战"、"美国公共外交的实践、经验与问题"以及"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等  相似文献   

19.
吴佳骏 《魅力中国》2014,(5):309-309
传媒是构建公共话语领域的最好的平台,以传媒为代表的公共空间是现代社会公共话语空间的主要形式,本文从传媒公共话语空间的意义与特征出发,探讨传媒公共话语空间的构建与拓展,以满足我国民主化进程及普通民众参与国家事务、公共事务、维护自身利益对媒介的期待。  相似文献   

20.
政府投资主要是提供公共产品,但仅由政府提供会出现不经济。公共产品的内涵分析也表明私人是可以供给公共产品的,但要解决公共产品外部性问题。以城市轨道交通投资为例分析,发现通过外部收益内部化我国香港地铁实现了盈利,内地政府借鉴其经验,大力引进社会资金投资地铁,减轻了资金压力,提高了投资的效率。这表明通过分析投资对象特点和制度安排是能够改变当前政府投资制度的,即社会资金是愿意进入公共产品供给的,政府是可以从某些领域退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