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东北之窗》2014,(5):30-31
正2014年新春佳节之际,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推出特别调查节目"家风是什么",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代社会,飞速发展,很多新的东西衍生出来,很多旧的思想渐渐淡去。"家风"一词对现在的很多小家庭来说已经变得陌生。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现在重提"家风",就是一种优良文化传统的回归,是一种历史智慧的挖掘与重建。事实上,在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的家中,也一直流传着严谨的"家风"。本文所述只是其中的一鳞半爪——  相似文献   

2.
书架     
《我能贡献什么》作者:(日)山下彻译者:杨艳、罗杨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在这里,"贡献"不是一个与文化相关的词,而是一套经营管理的办法。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提出了"我能贡献什么"这个命题,如今,这个种子已经结出硕果。  相似文献   

3.
余玮 《西部人》2003,(12):22-25
火箭点火升空的一瞬间,杨利伟的妻子张玉梅,把一直紧盯着大屏幕的眼睛挪开了.她说:“点火时,我太紧张了,心跳得太厉害了我什么也没有想,什么也不能想,脑子里一片空白,不敢看大屏幕.“……  相似文献   

4.
王志春,让我说你什么好呢?在泉水湖畔转悠了半天,脑海里猛然冒出了一个灵感,借用《沙家浜》中的一句著名唱词:这个男子不寻常!王志春,不寻常?这是一个外表十分寻常的男人,寻常得就像松嫩平原的黑土地那样朴实无华;但是,就在这朴实无华的外表之下,却蕴藏着一个勃勃"野心":他要为大连建造一个"西湖"!  相似文献   

5.
马年新春,央视播出的《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诸多共鸣和热议,网友们"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的阐述让人心头滚烫,特别是有位网友"为政者须带头树立良好家风,以促进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文明进步"的观点更使人感慨良多,悟出许多.  相似文献   

6.
我对这个法一直是关注的,我在有关文章中也呼吁要依法行政、依法生育。我的一个基本判断是:中国终究要走向人本主义的计划生育道路,那么建立起制度性的规范就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了。最近研读了2001年12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心生几分感受。这个法看起来有点像是指导性的文件。  相似文献   

7.
李宝林 《魅力中国》2010,(15):112-112
为了能使更多的听众朋友受到法律知识的教育,《法制园地》节目内容形式也进行了整改。利用《法制园地》这个小窗口展现依法治国这个大世界,节目形式也更加灵活多样是我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素素 《东北之窗》2014,(19):69-71
正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当我想为60岁的《海燕》写点什么时,脑子里突然就浮现出一个词:温暖。这是我很久以来极少用到的一个词,也许我的生活节奏已经被改变了,忘记去抚摸自己身处的环境有多凉多热,也许我已经适应了电子工具的快捷和坚硬,对柔软的东西已经漠然。总之,我在这个略显陌生的词面前迟疑了一下。  相似文献   

9.
空空 《西部人》2003,(12):46
关于马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是在高三。那个时候,我才17岁,1997年。1997年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发生,我还是这个城市重点高中的一个学生,每天骑着自行车飞驰在马路上,经常会有雨水和穿着整洁校服的男生出现。那个时候的女生都是喜欢看一点小花小草的言情小说的,可是我们将要说到的这个女生不一样。她美丽骄傲,为人很尖锐。我记得很清楚,当我们还穿着那种傻鸵鸟一样肥白肥白的运动鞋的时候,她已经足登高跟鞋光芒四射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了。虽然学校明令禁止穿高跟鞋,但是她总有办法绕过值周老师的监察,顺利地用当当的…  相似文献   

10.
奚洋 《理论观察》2009,(6):164-164
1996年3月中央电视台的一档新节目《实话实说》开播,从此引领了中国一个新的电视节目形态——电视谈话节目的蓬勃发展。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后。谈话节目方兴未艾,逐渐形成了多种模式,包括叙事型谈话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辩论型谈话节目,如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讨论型谈话节目,如北京电视台的《情感部落格》……这些谈话节目以其不同的形式风格活跃在荧屏上。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谈话节目在各个频道节目所占时间比例逐渐加大,影响力有增无减,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康熙走了     
CFP 《走向世界》2016,(8):20
去年10月,蔡康永在微博上发声"没有一个节目是永远的",宣布《康熙来了》即将解体。这个红极12年、陪伴整整一代年轻人的节目,终于走到落幕的一刻。2016年1月14日,《康熙来了》真的与我们告别了!而在近日,蔡康永也首度透露闪退的原因——节目内容太多围绕着明星的家务事打转,让他喘不过气。12年的陪伴、近3000集的节目,让康熙成为了一种精神。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  相似文献   

12.
央视《对手》栏目录制年终节目,邀请了大量实业家作为晚会现场的观众,在这个活动上,现场嘉宾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过冬。企业已经深深地感到了寒冷,而且期盼着哪怕是些许的温暖。那他们最希望的温暖是什么?放松信贷,或者说让  相似文献   

13.
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红透大江南北,雅俗共赏,老少皆宜,成为收视率极高的节目。在我看来,这个节目好,好在有三:一个模式,两个光头,三段音乐。具体就不说了,看过节目的朋友都会有同感。但是,这台节目也有着很明显的先天不足,这就是策划设计者本身的先天不足,导致了节目内容的严重文化缺失和畸形。我这样说,绝不是危言耸听,更不是吹毛求疵。不信你回想一下,每期节目,都会让你感到很好玩,但是同时又会觉得缺了点什么。缺什么呢?缺文化,缺思想。或者借用节目名称里的关键词,缺"诚"。  相似文献   

14.
写下这个题目,我自己都吓了一跳:是吗?是。这个排名不是我的异想,也不是网上传言,而是那个世界闻名的电视节目排的。每次看《非诚勿扰》,都会打出滚动字幕,在全国五大城市设有报名点: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成都。虽然有些大连姑娘小伙子在这个节目里面表现出来的素质不是很让人欣慰,但是大连能够始终排名第四不是没有理由的。我们大连为这档收视不败的经典节目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我们大连也应该感谢江苏台为我们做的很  相似文献   

15.
【四】 我的企业里倒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镇北堡西部影城一开始就与我的名字分不开,从小说《绿化树》到电影《牧马人》,都将镇北堡废墟打上了我的烙印;我亲自动脑动手把一座破羊圈变成著名影视城的过程,跟我干的时间较长的员工都历历在目。但出于一种社会责任感,我觉得应该向诸位坦率地说出我以上的看法,在中国,我谈的这个问题还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在我的企业里,因为我与员工之间在知识智慧上的差距非常明显,我的员工对我完全没有什么对立怀疑的态度,全部是惟命是从的,但我仍然要向每一个员工说清楚:企业的主人是我,你是国家的主人,但不是企业的主人。作为国家的主人,你享有宪法赋予你的公民权利,你可以通过投票选出你认为合适的人选当人民代表,  相似文献   

16.
西窗 《珠江经济》2003,(10):24-27
《生存者》是营销专家喜欢的一个例子,为什么是它——一个讲述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求生的节目会吸引如此多的眼球,以至于一期完成后观众不满足,还要二、三期甚至四、五期地拍下去。营销专家从专业的角度认为,是欲望的重置为这个专题节目带来了成功。  相似文献   

17.
<正>梁文道是著名文化人,他曾在许多电视台做过读书访谈节目。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他连续两年,在凤凰卫视主持过的《开卷八分钟》。时间虽短,但梁文道谈读书,谈得淋漓尽致。梁文道对读书,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并发表了专著《我读》。读书,总要有所选择,有所评判,但"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很多人却是迷惑的;至于读书的终极目的,就更少有人叩问了。梁文道说:"对于如何读书,我们有选择的标准,有品位的评判。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这话说的多好啊。它,  相似文献   

18.
声音     
《中国西部》2013,(16):14-15
我是一个改革派,但不在改革中做牺牲品。——柳传志做客央视财经频道《对话》节目谈到中国改革和企业发展时这样表示。中国的问题不要想得太近,普通人过日子今天菜价涨了没涨,房价涨了没涨;如果高层领导人心思精力花在这个房子、那个猪肉、那个黄瓜上,我觉得这是很危险的,他要看到国家三十年之后会是什么样,应该是  相似文献   

19.
关于“人“     
柏雨果 《西部人》2003,(6):58-61
什么是“人”?这个简单的问题也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圆满地回答得出来的。《汉语辞典》对“人”作了如下注释: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显然,这样的注释不能令人感到科学与圆满;《礼记·礼运》篇:“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列子·黄帝》篇则曰:“七尺之躯,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则道:“人怎样才能为万物之灵?人存在的意义和力量所在何处?———一切真正的艺术家都在为此寻找答案,并用他们的作品反复提示着这一主题。摄影家当然也不例外,大千世界浩繁万物涌入…  相似文献   

20.
声音     
足球暴力。玛丽莲·梦露。色情作品。七月和“黑”色。上海。散文。生与死。关于流传。在中国做公益事业。隐私权。谁在做梦。欧洲媒体与战争。我们无法制止暴力行为、因为人类本身就有暴力倾向。──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说,他对足球暴力深感无力。玛丽莲·梦露遭到了两次咒骂。当我是孩子的时候,她是一个坏女孩;当我了解女权主义的时候,她是一个荡妇。──推理小说家卡罗尔·纳尔逊·道格拉斯说。有两种人反对色情作品,一种是那些不知道他们正谈论着什么的人,另一种是不知道他们忽略了什么的人。──拉里·弗林特议论色情、性与互联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