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治理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必须通过更新治理观念、规范治理制度、改进治理方式,进一步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才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
分权思想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后来,经过洛克、孟德斯鸠等人发展创新,逐渐形成了三权分立思想,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孙中山剖析了西方三权分立的弊端,同时吸收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精华,创立了五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五权宪法思想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但还存在严重的历史局限性,这就决定了孙中山最终不能建成人民有权、政府有能的民主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3.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面对当前我国经济治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正确地履行政府职能,促进治理方式的现代化,建立现代财税制度,划分好中央与地方的职责和权限,这些改革的举措必将促进经济治理的现代化,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习"十六大"精神深化税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以"发展、创新、深化改革"为主线,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系统、科学、全面地阐述了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方针和战略思想,为我们在新世纪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拟从深化税制改革的角度,谈谈学习"十六大"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优化地方政府规模,目的是要地方政府尽可能地以最少的行政成本提供最优的公共服务,实现公共服务目标最大化。我国地方政府规模的扩张之势需要以"善治"理念优化。善治的实际就是还政于民,指向人民的公共利益,国家权力回归社会,国家与公民间的良好合作。以善治为导向,以实现公共服务目标最大化为目标,打造有限责任政府、打造阳光政府、建设满意政府、规范地方政府规模扩张、优化地方政府规模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命题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被首次提出,随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被列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多次发表有关治理和国家治理的相关讲话。他强调,一个国家选择的治理体系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的,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也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理论是立足于我国40多年改革开放发展的实践基础,是借鉴西方治理理论积极成分的又一原创性的中国化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7.
善治作为一种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进行合作管理的新型治理模式,是我国政府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推进政府与公民社会良性互动所追求的最终目标。现阐释了善治理论的基本框架,以我国政府推行的简政放权改革为切入点,分析在这一改革进程中政府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并对其促成我国善治社会的作用予以分析,试图探寻在我国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政府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对我国发展社会善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面对动荡的国际形势和复杂严峻的国内情况,列宁敏锐地主张制定一系列策略和方针,为确立无产阶级政权,开辟走向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列宁国家治理思想应运而生.列宁国家治理思想带给我们很多思考,精华之处对于我国国家治理有重要意义.以研究列宁国家治理思想的主要内容为重点,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国家治理的根本保证、发展经济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心、以人民为中心是国家治理的根本立场、坚持和完善法制建设是国家治理的必然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国家治理的精神力量等五个方面来阐述,分析其对我国国家治理的启示.列宁国家治理思想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值得我们思考,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善治是实现政府治理的终极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喜童 《发展》2004,(8):12-14
"治理"问题是在全球化大前提下产生的国际通行的对话基础之一,解决中国的治理问题无疑是确保我国在国际舞台长袖善舞的关键问题.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未来的政府治理应该遵从服务导向、开放管理、地方适度分权、依法治国等战略选择;同时,在政府机构、经济调控方式、行为手段、监督体制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不断优化政府治理结构,从而实现政府治理的终极目标--善治.  相似文献   

10.
福山在《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一书中提出:一些软弱无能的国家或失败国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严重问题(贫困、艾滋病、毒品、恐怖主义等)的根源。在西方政治学界抨击"大政府"的主流观点之下,福山又提出了在这些失败国家加强"国家能力"建设的思想,即"国家构建"的核心不是"国家职能"的减少,而是"国家能力"的加强。这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学者的广泛关注。在我国政府进行深化改革的阶段,这对于当今我国政府在重新审视国家的能力强度和国家的职能范围大小的关系问题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五部分重点论述了“深化财税改革”,同时《决定》突破了将财政视作单纯经济问题的旧思维,创造性地将其提升到“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高度,体现了我国当前对于财税改革的重视以及治国理念上的重大转型.本文针对当前财税体制中存在的不利于科学发展、国家长治久安、明晰政府与市场界限、建设廉洁高效政府等问题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十八界三中全会提出的从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三方面给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娟 《改革与开放》2014,(14):43-44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这是首次在中央全会文件中提到"社会治理"。从早期主要服务于经济建设,到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社会治理,我国社会管理制度不同时期内涵明显不同。适应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需求,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应深刻把握现实国情,加强社会建设,促进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着重推进以下几项制度建设,即构建社会参与共治机制;实现各社会治理主体权责、诉求制度化;实现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体制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按照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的总目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使之进入"新常态"。尤其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阶段,社会治理重要性日益凸显的背景下,通过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重新解读,不仅有利于加深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认识,也有利于进一步挖掘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在坚持市场经济、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实现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等方面的时代价值,从而为我国构建社会治理新常态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和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4.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解决改革开放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方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紧紧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把"两个治理"的现代化作为协调好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关系的手段,要通过"两个治理"的现代化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相协调、既加强顶层设计又善于"摸着石头过河",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只要我们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先进的方法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就能够取得党和人民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治理资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  李双奎  张越 《发展》2016,(8):44-4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将推 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国家目标.“治理”作为公共行政学界重要理念之一,由此广泛进入普通大众视野并成为热议话题.西北民族地区的乡村治理及其资源问题与之紧密相连,实则是治理理念之下的一个局部——乡村治理既从地域上缩小了治理的范围,同时也从主体上做出了具体要求.而在乡村治理的过程中,作为治理主体的乡级政府及村委会、村民及其他社会组织或团体,需要哪些资源来实行治理,以及在各种主体之间相互配合的情况下,如何能够做到良性协作从而努力达到“善治”,在中国“三农”问题与现代化建设相互交融转而产生强烈冲突之际,研究乡村治理及其资源,关系到我国治理能力的高低和治理体系的完善程度,因而是十分重要和必需的.  相似文献   

16.
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更是时代和人民对中国政府提出的新要求、新期待.法治政府的建设成功与否,关键在人民,难点也在人民.本文鉴于"8.12"天津港爆炸事件经验教训,结合"以人为本"思想,从"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三个方面,具体谈法治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7.
社会治理理论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它将管理视作上下互动的过程,重在寻求政府、社会与市场三者之间的合作和互动,通过调动各种力量和资源,建立善治的社会体制,达到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一理论提出之后,即在西方国家广为传播,逐渐成为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和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治理理论践行于基层老年教育工作,将导致管理结构、方式、内涵上的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18.
《宁波通讯》2015,(3):74-7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目标。如何在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与自下而上的居民自治之间寻找平衡点,以使政府、社会、居民走向更为成熟的互信互动、共建共享,无疑是实现善治的关键一环。在这方面,海曙区南门街道的"五联工作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样本。  相似文献   

19.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准确理解和把握国家治理的内涵,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认识前提和基础.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一概念,本文归纳总结了当前学者对国家治理概念的研究,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学者对这一概念研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我国当前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状的分析,发现相关研究依然较少,难以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调整和优化提升。基于此,本文在综合分析我国现阶段国家治理体系及能力的现状基础上,结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决定》,从培育概念界定、理念分析中得出自己的思考与对策,探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方法以及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