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燕 《改革与开放》2016,(2):100-101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和关键,结合大学生认同规律把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科学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在多元社会思潮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受到一定冲击和挑战,高校要切实担负起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多措并举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文章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和原因,提出了多元社会思潮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高校担负着宣传国家主流意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责,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国家后备力量,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民族教育尤为重要。民族教育强调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统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从中吸取知识与经验,增强其方向性、实效性。因此,以学校教育为着力点,可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二者耦合,有利于推动国家教育和谐发展;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核心价值的认同;实现民族地区文化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4.
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着力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弱化、主导性边缘化、人文性遮蔽等不良倾向影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为此,要依据大学生思想实际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功能、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领域等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5.
敖翔 《改革与开放》2017,(21):137-138
"互联网+"实现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教育主体、教育理念、教育话语内容和教育传播方式上的新转变,但也带来教育模式、教育过程和教育环境等多方面的挑战。因此必须通过"互联网+阵地(校园文化、基地、师资队伍)"等方式增强和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对象和受众。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从当代90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与手段,注重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坚决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加强自身素质提升,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7.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辅导员是距离学生最近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者,工作性质决定其具有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职业优势。新时代,如何把辅导员在教育中的优势转化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效能,是摆在高校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辅导员应该通过发挥自身优势,提升自身素质,锻炼自身能力,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渗透力、亲和力和互动力,实现对大学生全方位的价值引领,提升认同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朝鲜族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特点,提出了人生价值观教育策略。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原则;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被当代大学生认同并自觉追求,外化为对国家、社会、家庭的感恩,主要取决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程度,取决于大学生追求的自觉程度。当前,我国大学生感恩意识和行为总体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高校可以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教育,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充分发挥高校相关院系特别是思政部门的职能,创新感恩意识教育形式等多种途径来增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榜样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密切相关,新的时代条件下,实现两者内在精神和外在环节上的深度契合和有效互动,是提升榜样认同,增强榜样教育实效性的现实需求。要在生成、宣传引导、学习践行等方面着力构建有效机制,推进两者深度融合,以此提升大学生榜样认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大学生中的培育和践行。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 须经过个体心理结构的筛选、认同和内化, 才能成为心理结构的内容,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 从而产生行为。因此,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心理条件和保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以学生为主, 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大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的基础上,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的灵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为视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其精髓和核心;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视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其全过程;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为视角,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三个重要问题是促进其完成实践转向,增强实效性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李玉胜 《黑河学刊》2011,(7):113-115,16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既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出发点和根本任务。必须在全面客观地分析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前提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改进和优化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公民素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代大学生权利意识、道德意识和公民教育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值得重视和关注,这就需要继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拓展社会实践并增强大学生公民能力和公民素质。  相似文献   

15.
掌握新媒体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目前,虽然各学科研究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探索了新媒体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系和影响,并提出了一系列培育途径和战略建议,但仍存在理论研究不足、建议政策同质化等问题。文章提出,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拓宽研究领域和视野,增强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场所,其所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意义深远。文章从高校思政课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思政课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的运用、思政课课堂的教学方式的创新、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和网络媒介五个方面着手,探析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活水源头,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并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方法论指导。因此,高校应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夯实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心理基础;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和传播方式,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将传统文化与校园环境建设结合起来,营造浓郁的人文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部分教师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核心价值观教育尚未有效开展。加强核心价值观内容研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吴菊花 《改革与开放》2011,(24):144-145,147
要进一步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大力宣传和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充分发挥先进典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带动、示范作用,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借鉴现代世界文明成果,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青年的杰出代表,其核心价值观教育关系到民族地区稳定发展、民族团结及国家长治久安。本文介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状和对其进行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的必要性,指出通过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知识的认同以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这样一个合力作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