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昌平 《中国市场》2008,(20):10-11
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主要力量是农民,不是非农民。最关键是要帮助农民提升能力,或保护农民或组织农民或武装农民头脑或增强农民经济实力,而不是靠资本家救农民或带农民。中国农村现代化应走日本而不是菲律宾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中国西部农村和谐社会模式和农业与农民经济活动的两重目的的见解,认为构建西部农村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是调整农业与农民经济活动的终极目的,使中国西部农村农民从单一终极目标向二重终极目标转变,农民经济活动终极目的的调整,有赖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协调机制的形成。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缩小贫富差别,是构建西部农村和谐社会模式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农'村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应通过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完善农村的教育环境,积累农村人力资本等途径,来有效开发利用农村人力资源,以此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使农民真正富起来。  相似文献   

4.
易宏军 《商场现代化》2005,(26):183-184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中国西部农村和谐社会模式和农业与农民经济活动的两重目的的见解,认为构建西部农村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是调整农业与农民经济活动的终极目的,使中国西部农村农民从单一终极目标向二重终极目标转变,农民经济活动终极目的的调整,有赖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协调机制的形成.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缩小贫富差别,是构建西部农村和谐社会模式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农村人口收入增长速度缓慢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乎中国经济能否稳定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是农民致富问题。怎样才能使农民快速增加收入,让农民富起来呢?笔者认为,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就是指导农民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在农村地区发展电子商务对农民致富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缺乏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资金严重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道路。突破过去的落后思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为解决农村三农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本文例举了义乌农业人口因发展电子商务而致富的实例,验证本文观点。此外,笔者就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为农村发展电子商务提出了几点建议,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吴文艺 《商》2014,(16):144-144
法治中国的建设过程,也是法律功能的实现的过程。毛泽东主席曾经指出过,中国的问题在农村,根本的问题在于农民,解决了农民的问题,才能解决好中国的问题,所以法律的社会功能的实现,也应当围绕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解决来展开,这是文章的出发点。文章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法律功能的基本阐述,二是对中国农村法治状况的介绍及相应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镇化进程步入了"快车道",大批耕地被无效率的征用和浪费。强化农村的土地管理,维护农民权益任重道远。只有坚持科学发展,强调法治,不断提升农民的维权意识和社会福利保障,才能够确保未来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启龙 《商业研究》2007,(6):179-182
中国的根本社会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的根本问题是社会保障问题。只有在农村逐步建立起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加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所以必须了解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主要问题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必要性,以期对当前的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与改革实践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杨浩 《华商》2008,(11):132-132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根本"。中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依靠进行农村现代化建设。本文剖析了以农业企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科技化为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方言     
开启农村发展新时代肇始于三十年前的改革开放,首先来自于安徽小岗村底层农民的实践,实践最终获得了高层的允许,并最终引发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此后,中国的农民和农村释放出的巨大潜力,为中国三十年的改革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民贫困问题在解放前即已存在。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是旧中国的人口增长特点。农民多子并不多福、“久病床前无孝子”正是从中国传统孝道角度对旧中国一穷二白、缺医少药给农民带来的贫病困扰的写照。老年人口是一个国家的特殊阶层。理论和实践都证明,老年人口是贫困率较高的群体。我国农村老年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农村老年人口占中国老年人口 70%, 9亿农民中有 9000万老年人。农村人口贫困化是“三农”问题集中表现之一,是历史上经济贫困、社会文化和观念落后的延续,是计划经济下城乡二元经济分割的后果。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  相似文献   

12.
    
时磊 《财贸研究》2010,21(4):62-67,74
利用苏北农村家庭数据,检验政府减免义务教育费用是否会因农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而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实证结果表明,减免义务教育费用政策可以显著增加农民家庭消费支出,但对农民家庭教育支出和生产支出没有显著影响。这可能意味着,在现有条件下,对农民家庭而言,家庭收入用于生产支出和教育支出的边际福利意义小于消费支出,农民家庭没有教育投资激励。农民家庭教育投资激励不足,可能是由于农村教育回报率过低所致,而农村教育回报率过低则是由一系列问题造成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是提高农村教育回报率,提高农民教育投资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国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我党经济改革的重要举措。新农村实现了农业产业、农村社会和农民身份的战略转型。从政治学上分析,中国农民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新农村建设可以极大的激发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经济学上分析,由于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突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任务重大,新农村建设可以是缓和矛盾,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科技》杂志作为国家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办的全国农村青年最喜爱的科普读物,已成为科技兴农的一面旗帜。 为满足广大农民朋友和涉农企事业单位了解最新的农业信息、农业技术,《中国农村科技》在中国科协普及部、中国老科协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并发起“中国农村科技志愿者”活动,力求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自己独特而庞大的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平台,形成一支精干的农村科技战线的通讯员队伍,成为农民朋友走上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5.
关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实用人才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业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涌现出的一类新型人才。他们是由普通农民成长起来的乡土人才, 他们扎根于农村、服务于农民、贡献于国家,是中国农民走向知识化的先驱,是农村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农村科技进步和农民奔向全面小康的领头雁。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公共品供给重在处理好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农村退出空间是从需求方平衡和协调供给以促进农村公共品供给更加有效的一种机制。中国户籍制度的放松增强了农民退出农村和步入城市空间的机会,但是诸多具体制度性限制条件使得农民退出后的权利难以得到应有的保障,同时城市空间的很多现实因素也大大弱化了农民的退出能力。在当前的城乡社会治理结构下,从机会、权利和能力等维度切实保证农民的退出,是当前农村公共品供给中应该予以密切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农村服务业对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农村服务业增加值、农村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农村居民服务业收入等方面分析中国农村服务业的总体规模发展趋势,并从农村三次产业结构和农村服务业内部产业结构两方面分析了中国农村服务业的结构演进。  相似文献   

18.
艾明 《消费导刊》2009,(24):106-106
随着一系列服务"三农"措施的推进,中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村财务也成为广大农民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我国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但是,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有一些地区农村的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不仅会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会损害党群干群关系,还会引起社会矛盾,阻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彭莉 《上海商业》2022,(7):34-35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业,国家优先发展农村产业规划和解决农民就业。国家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村优先发展电子商务产业,推进扶贫项目。但是,我国农村电商物流还存在人才缺乏、交通不便等困难条件。因此,只有解决农村电商物流存在的问题,才能为更好地为振兴农村、推进农村建设奠定扎实基础。因此,各级组织应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将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与农村复兴战略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WTO、“三农”问题和小城镇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鹏霄 《商业研究》2002,(24):145-146
随着中国加入WTO ,“三农”(农业、农村、农民 )问题变得愈发突出 ,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办法 ,是大力推进中国农村的小城镇建设 ,用价格政策保护并提高农民的收入 ,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向城市 ,以迎接WTO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