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生态城市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生态经济时代,而生态城市是在生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理想的城市规划模式。与传统城市相比较,生态城市具有和谐性、高效性、整体性、持续性与区域性特点。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生态环境系统、生态经济系统和生态社会系统,其中生态环境系统是基础,生态经济系统是核心,生态社会系统是保障。建立生态城市必须协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社会系统。  相似文献   

2.
李仕华 《经济研究导刊》2014,(12):181-183,214
循环经济与城市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循环经济是从资源、生产、消费、废物利用等环节实现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的经济方式;而城市生态系统源于生物生态学,将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依照生态学的原理将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既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又能实现城市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3.
~、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纲,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前提和基础。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总量的提高和生态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分布、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的提高等。编制生态城市规划,首先要建立一套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城市的发展,不仅包含人们的社会、经济实践,也包含自然环境的演替和变化,是社会、经济、技术和自然生态等诸方面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统一体。从社会经济系统与环境、生态系统的相互联系上,研究社会经济活动的环境效应,生态效应,寻求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的途  相似文献   

5.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利用生态学和社会学的观点,论述生态城市的内涵,提出生态文明指导下的衡阳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出路是科学的城市规划、合理的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的城市管理制度,只有通过自然生态、人文生态两手抓才能真正实现衡阳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面临着人地关系紧张、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城市文化丧失等问题,应将生态安全理念引入人居环境建设,有效协调城市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三个亚系统之间的关系,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进而达到城市人居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以衢州信安湖保护与利用规划为例,对如何在生态安全理念指导下进行人居环境建设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经济建设分析——以徐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概念,分析了徐州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生态经济问题,即:生态经济系统紊乱;经济发展没有生态化,过多依赖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序次较低,生态产业发展薄弱;社会问题较多;城市吸引力下降等。探讨了徐州利用生态经济建设实现成功转型的首要问题是进行体制改革,重中之重是打造生态经济系统,还包括构建生态经济产业结构、消化和转移就业、改善生态软环境、增强城市吸引力等。  相似文献   

8.
按照生态经济学的观点,农业生产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包括技术系统)相互融合的生态经济复合系统。无论是传统农业,还是现代农业,都是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互相依存、相互结合、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生态经济有机整体。农业生态经济有机体中的生态系统,使农业具有自然生态特性,体现着农业的自然属性与生态本质;农业生态经济有机体中的经济系统,使农业具有社会经济特性,体现着农业的社会属性与经济本质。因此,作为整体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则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体,正是生态本质和经济本质的有机统一,才构成农业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概念,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生态经济问题:生态经济系统紊乱;经济发展没有生态化,过多依赖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序次较低,生态产业发展薄弱;社会问题较多;城市吸引力下降等。探讨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利用生态经济建设实现成功转型——首要问题是进行体制改革,重中之重是打造生态经济系统,还包括构建生态经济产业结构、消化和转移就业、积极开展区域合作、改善生态软环境、增强城市吸引力等。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西安为例,从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和文化生态四个方面构建了生态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理想解法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991—2015年的测度值都呈现出局部波动、整体上升的趋势,并且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测度值都表现出继续上扬的趋势,而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的测度值都表现出收敛的趋势。综合评价的测度值从1991年的0.069增加到2015年的0.835,增长了12倍,并且自然因素影响最大,文化因素的作用开始显现。基于定量分析,探讨了处于遗址片区的城市,在特色生态城市建设中,城市空间布局、城市产业发展和城市环境改善应当努力的方向,从而使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成为特色生态城市建设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生态文明时代,进行生态定位已成为城市营销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从城市营销、城市定位和生态经济的理论出发,分析生态定位城市的内涵和特点,提出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绿色经济及绿色社会的城市系统三方面实现城市的生态定位。  相似文献   

12.
高校经济圈是随着高校与区域社会之间关系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逐渐形成的经济现象。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现象,高校经济圈的形成是一种有机结合,进而形成了稳定的结构形态。高校发展演化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综合过程,它涉及诸多生态因子,这些生态因子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形成具有稳定结构和特殊功能的有机体,即高校生态环境。从外部生态看,高校生态环境主要由社会生态、经济生态和自然生态组成,这三个层面的生态环境交织互动,  相似文献   

13.
宋生瑛 《经济论坛》2007,(21):56-58
一、"生态城市"的内涵及建设中的困境 (一)"生态城市"的内涵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是指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行政区域,它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环境质量,同时遵循经济增长、社会发展、自然生态三大规律.  相似文献   

14.
城市以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景观设计方法去指导改变城市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市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一类生态高效的产业,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体系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空间环境,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务件下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绿色生产力或生态生产力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社会经济系统的生产力的复合。自然生态生产力的形成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过程。生态理性经济人协同人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能力,是生态生产力的主体,这种主体的生产力是"生态协同治理的能力"。生态理性经济人的协同治理所产生的社会经济生态生产力,是包括多个环节的总和、全程和整体的协同治理的能力。生态理性经济人的个人生产力是社会生态生产力的主体。生态制度约束下的社会协同治理是社会生态生产力形成的核心。生态系统管理是社会生态生产力形成的基础。生态技术对自然生态物质循化与工业经济物质循环平衡的维护:社会生态生产力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应根据生态规律、经济规律的要求和城市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它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战略中的重要部份。城市生态经济发展战略不仅考虑到经济、社会和科技三个要素,还必须考虑到生态要素,应当力求这四大要素协调发展,以保证城市发展的完善化。一、必须大力开展城市生态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的研究制定城市生态经济发展战略是关系到子孙万代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有人认为我国的主要问题是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生态环境问题可以暂时放一放,等经济发达了再治  相似文献   

17.
城市以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景观设计方法去指导改变城市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市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一类生态高效的产业,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体系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空间环境,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的防范与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进入快速工业化发展阶段,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资源型城市以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和加工为主导产业。资源型城市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资源型城市由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过度透支,导致环境、经济和社会生态安全隐患的产生。对此,应从评价与监控、防范与预警、政策调控三个环节加强资源型城市生态管理,以维护生态安全,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其稳定性较差,人类活动更加频繁,功能和结构不完善,从而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加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必须坚持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科学规划城市;加强生态意识教育;因地制宜,合理引导城市生态建设,逐步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20.
生态经济理论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学的创新(续)刘思华(中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3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探讨的若干重要生态经济问题无论是生态经济学研究生态经济,还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生态经济,都是为了揭示当代中国现实的经济规律,使之能够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更好做出有力的指导。为此,我们从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出发,政治经济学应该探讨的生态经济问题,至少有以下几个重要方面。3.1 研究中国现代经济发展中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在当代,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揭示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其如何通过我国人民经济活动的具体实践体现出来的。现代经济建设的发展,必须与生态环境的状况相互协调,这是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这种特征在中国生态经济系统中也正日益显示出来。它突出表现在只有在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我国40多年尤其近10多年的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表明,这种协调发展,既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科技、文化、政治、社会的发展;还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并且是经济发展必须同科技、文化、政治、社会、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