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才》2006,(5)
郭为神州数码(中国)有限公司总裁、首席执行官学管理出身的郭为,很早就知道管理有三种模式:经验型、指挥型与育才型。郭为在接受《英才》采访时表示,自己的梦想是把企业做成更人性化的、育才型的企业。  相似文献   

2.
乐天 《新前程》2007,(10):12-17
8月8日,是郭为的全新开始。 作为神州数码CEO兼执行董事,郭为联合数家投资基金,向大股东联想控股及另一股东GA收购了他们手中所持的占神州数码43%股份的股票,交易总价逾13亿港元。其中联想控股的持股量由47.53%减至17。83%,而郭为持股比例由原来的0.1O%上升至了10.29%。  相似文献   

3.
《中国企业家》2003,(6):94-94
过去我们很多事情还是有点急,做一个长久企业当然要只争朝夕,但是确实很多事情还是要做得有节奏一些、如果过于着急、急功近利,有些事情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次是强迫我们将节奏放慢了,放慢了节奏后我们很多工作会做得更细致。我会将很多目标拉长,但是把内部很多管理的要求要加强。——神州数码总裁兼CEO 郭为  相似文献   

4.
柳传志曾说,时间这个东西真是神奇,当年郭为、杨元庆穿着蹩脚的西装坐在最后一排,伸着脖子听报告的情景仍历历在目,转眼间锐利的目光已变得安详与平静,孩子们也已成长为指挥千军万马、调度得当的少帅了。当年的少帅郭为痛别联想5年来,变得更加低调,更加务实。2006年4月12日,郭为在公布其下一个5年计划时说,忘记什么分销和代理吧,神州数码将转型为一个完全的服务型企业,新的市场空间在IT服务。IBM在IT服务市场上耕耘10年尚未完全成功,郭为这一战略显然并非易事。他首先重组了现有业务,将四大主要业务重组为4个虚拟子公司。新的虚拟子公司由神州数码全资拥有。郭为的这次重大举措的推出,使他自离开联想以来,再次成为业界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阳谋家郭为     
在中国企业界里,厚积薄发的郭为绝对是一面旗帜。8年的苦日子终于熬到头了,2008年6月,神州数码2007~2008年度财报显示IT服务扭亏为盈,至此他所钟情了7年、死撑了7年的IT服务终于看到了光明。而在2009年,郭为的阳谋进一步得以延伸。  相似文献   

6.
让我们从人情、业务等多色彩与视角来解读这起股权变更事件2007年8月8日神州数码(HK:0861)发布公告称,两家大股东联想控股和GA向三家PE及现CEO郭为全资拥有的一家公司转让共计42.94%股权。联想控股放弃控股地位,GA完全退出,郭为持股由0.10%增  相似文献   

7.
从企业家生涯最危急的时刻中解脱出来,郭为将打造自己的强硬一面  相似文献   

8.
联想集团的前任总裁柳传志在培养人才方面,总是要狠狠地"折腾",尤其是对企业的管理人才.他有一句名言: "折腾是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他有两个接班人:杨元庆、郭为.殊不知,为培养这两个人,柳传志将他们一年调换一个新岗位,"折腾"了十几年,才把他们培养成了"全才".  相似文献   

9.
在IBM高举电子商务随需应变大旗之后,神州数码也提出了另一个概念--随需而动.对于产业而言,二者究竟有什么区别,显然无法判断,难道神州数码要克隆IBM?在"2004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有记者采访了神州数码总裁兼CEO郭为,他阐明了其随需而动战略的来龙去脉,并且坦言中国IT服务市场正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神州数码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
神州数码之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神州数码成立以来,它一直在分销业务与软件及IT服务业务之间打太极。现在到了郭为必须做出明确选择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1.
情商排名     
柳传志曾如此评价自己最喜欢的两个弟子:杨元庆性格坚定,擅长执行.有着超强的执行力;郭为善于谋略,擅长定战略。  相似文献   

12.
以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在如何影响着商业和社会的变革?我们来聆听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郭为的观念分享。  相似文献   

13.
鸿剑 《英才》2008,(1):125-126
2007年,是郭为颇为得意的一年。立志转型,淡化分销业务之后,神州数码与思科携手组建了统一通信UC上海体验中心,标志着业界普遍关心的神州数码转型迈出了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4.
一个优秀的CEO.必须要做到“知人善任.审时度势”。加入 WTO以后.企业完全在一个全球化的环境下竞争.一个企业如何去适应国际化的变化.去审时度势制定面向未来的发展战略,这对于企业家是一个挑战。过去这样的问题柳总考虑多一些.他会给一个指引.但是现在我站到了一线,这些问题就要靠自己去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这一代企业家肩负着不同于上一代企业家的使命。神州数码的CEO郭为站在WTO的门槛上这样说。 神州数码的英文写法是“Digitschina”.意里是“数字化中国”.这个名字是去年分拆前后郭为自己想…  相似文献   

15.
海尔有了张瑞敏和杨绵绵才平衡,一个做战略,一个做执行。海信有了周厚健掌舵, 于淑敏才能冲在前面。联想的柳传志充满了智慧,才有了杨元庆和郭为的发挥余地。互 相搭配才能互补,才能达到企业管理的较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英才》2005,(3):98-98
郭为最吸引她的,是“成熟、有思想”。推开教室的门,曾涛一眼就看到了自己可爱的儿子,每周五,她都会到学校来接儿子。“你看你看,他妈妈来接他了!”教室里其他的孩子交头接耳,兴奋  相似文献   

17.
《英才》2003,(12)
《英才》和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关于企业家和经理人的争论始于2002年的“双十”(十位聚人气企业家,十位具价值经理人)评选。那次评选中,联想的两位“少帅”杨元庆和郭为双双被专家评为年度最具价值经理人。可是,柳传志却认为:杨元庆和郭为不是经理人,而是企业家。自此,双方便开始了对企业家和经理人应如何界定的争论。2003年2月,柳传志和张维迎等参加了《英才》杂志总编辑宋立新主持的家族企业论坛。在论坛中,嘉宾对丁经理人的职业化问题进行了讨论。此后,关于企业家和经理人划分标准的争论频繁出现于各种媒体,在2003年“双十”评选之前,宋立新同柳传志对此话题再次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声音     
杨元庆和郭为都是千金难求的领军人物,无论让谁接班,都会伤害另一个人,都会在他们中间造成恶性竞争,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免他们竞争,让他们各自发展。 ——柳传志在参加完国际管理学年会后披露,联想分拆的真实原因不是此前说的业务原因  相似文献   

19.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企业也是这样。与东方希望总裁刘永行坐在一起谈管理话题,郭为觉得很有意思。“神州数码是从联想大家庭分出来的一支,刘总也是从希望大家庭分出来的一支。这实际上也是一种预示,中国企业发展的规律可能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20.
《英才》2011,(7):51
《英才》:回想从联想分拆,你当时的心情与面对的困难是怎样的?郭为:回家有很多好,出来会面临很多恐惧,因为一切都充满未知。当时我叫过三关,即感情关、战略关、管理关。情感上是怎么样围绕着联想的品牌、联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