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2004年年底,新年的气氛已经临近,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市民们一大早起来便惊奇的发现,金六福所有的户外广告全部都换上了新装:春节回家 金六福酒。其实,不止是金六福更换广告的速度让人惊叹不已,金六福这些年来的发展速度本身就是一个绝无仅有的神话。诞生于1998年的金六福,在上市之初便创造了淡季入市淡季旺销,在炎热夏季连续空运160多次的市场奇迹;尽管金六福本身并不生产一滴酒,但只用了短短3年时间,就做到新锐白酒第一的规模;2003年,金六福销量达到18亿元,2004年突破20亿元,并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金六福无疑已经成为一种现象,不仅让白酒业的同行们津津乐道,也令整个商界的企业家、学者们纷纷研究,金六福营销模式已经成为北京大学MBA的经典案例。金六福,这支异军突起的酒业湘军,究竟凭什么?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金六福在2008年经济不景气情况下实施的一系列品牌并购措施,指出金六福通过积极整合地方知名酒类生产企业,品牌价值不断提升,集团的产能及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专业市场内的领先地位获得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不生产一滴酒的金六福,却像耐克一样经营出了一个品牌。2004年年底,新年的气氛已经临近,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市民一大早起来便惊奇地发现,金六福所有的户外广告全部换上了新装:春节回家,金六福酒。金六福换广告的速度惊人,金六福这些年的发展速度也令人惊叹。诞生于1998年的金六福,尽管本身并不生产一滴酒,但只用了短短3年时间,到2001年就做到新锐白酒第一的规模;2003年,金六福销量达到18亿元,2004年突破  相似文献   

4.
多元化让新华联集团受益匪浅 新华联集团董事长 傅军:90年创立新华联集团,现任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新华联除了金六福有酒业以外,还有房地产、城市管道、燃气、金融保险、餐饮服务等,是典型的多元化现代企业。  相似文献   

5.
《经营者》2004,(B10):12-13
金六福一环扣一环,顺势推出了“寻找奥运福脸”活动。“人人都有一张幸福的脸”,这是金六福在这次活动中推出的颇具感染力的口号。参与者只要把拍摄到的认为能够代表“奥运福脸”的人物面部特写照片寄给金六福,就有机会获得6万元大奖。  相似文献   

6.
2004年年底,新年的气氛已经临近,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市民们一大早起来便惊奇地发现,金六福所有户外广告全部都换上了新装:春节回家金六福酒。其实,不止是金六福更换广告的速度让人惊叹不已,金六福这些年来的发展速度本身就是一个神话。诞生于1998年的金六福,在上市之初便创造了淡季入市淡季旺销、在炎热夏季连续空运160多次的市场奇  相似文献   

7.
凌平 《经营者》2005,(5):110-110
在中国酒业整合传播方面,金六福已走到了同行的前列。如今,让我们感到兴奋的是金六福的“福文化”正在中国大地上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同和接受。  相似文献   

8.
《经营者》2005,(1):58-58
<正>入选理由从2004年6月开始,中国的消费者惊奇地发现,金六福在中央电视台以及黄金地段的户外广告已经换上了新装:奥运福·金六福。伴随着2004雅典奥运会火炬来到北京,金六福借奥运之福展开的整合传播推广活动也在全国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9.
唐韵  郭芳 《经营者》2005,(8):32-32
金六福:创意传播“福文化”。作为一个迅猛崛起的白酒品牌,金六福酒只用了短短数年的时间,便做到了十几个亿的销售额,跻身白酒市场前五强,品牌无形价值更是高达28.8亿元,并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跨世纪中国著名白酒品牌”。这是一个在中国酒业营销史上及其罕见的成功个案。“福文化”的品牌定位成就了金六福的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0.
福从口入     
面对感性消费时代的到来,充分利用人们的情感需求,发掘和丰富产品的"福文化"内涵是"金六福"与其他相类似的白酒品牌的不同之处。金六福公司抓住富起来的中国人求"福"的心理,它向市场出售的,是以白酒为载体的一个美好的愿望,美好的祝福。比如,"金六福"的广告有:"金六福--中国人的福酒";其婚庆广告也很诱惑人:"金六福,好日  相似文献   

11.
管理快餐     
福星高照面对感性消费时代的到来,充分利用人们的情感需求,发掘和丰富产品的“福文化”内涵,是金六福公司开拓市场的一大法宝。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中,有“五福临门”的传统说法和讲究。所谓“五福”者,寿、富、康、德、和之谓也。金六福公司还加上了一个“孝”字,故称“六福”,且以“金”字来包装,曰“金六福”。金六福公司正是抓住了富起来的中国人求“福”的心理需求,并加以发掘演绎,把一个“福”字打理得异常丰满立体,金碧辉煌。金六福向市场出售的,是以白酒为载体的一个美好的愿望、美好的祝福。“金六福”典型的广告有:“金六福——…  相似文献   

12.
曾朝晖 《经营者》2005,(10):106-107
中秋,在许多品牌刚意识到为这个淡季过后的第一个销售高峰做铺垫的时候,金六福的营销攻势已经开始在全国升温。在各大中城市的繁华路段,金六福原有的“我有喜事&#183;金六福酒”的广告牌几乎在一夜之间换成了“中秋团圆&#183;金六福酒”。  相似文献   

13.
<正>引文品牌建设的过程之中,金六福十分注重与社会各界建立起良好、信任的合作关系。相互支持, 推动双赢,金六福人开放的视野和大气风范充分地体现出来。在今年4月举行的“2004-2005年中国广告风云榜颁奖典礼暨中国广告发展高峰论坛”的现场之中,两个并排站立的易拉宝格外吸引眼球。一  相似文献   

14.
还原金六福     
城市的大街小巷,“过年回家,金六福”的广告又开始出现了以喜庆营销取胜的金六福,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无疑,以OEM五粮液起家的金六福创造了中国白酒市场的一个奇迹。然而,由于其内在的特殊性导致的不利因素也在不断放大,形成了阻碍其继续快速、持续发展的一股暗流  相似文献   

15.
金六福的“福文化”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财经日报》年前报道金六福自创立以来,一直坚持走中国传统文化情感路线,提出了极具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福文化”理念并进行市场营销传播。2004年底,金六福经深入市场调研之后,推出了“春节回家——金六福”大型传播、行销活动,并围绕“春节回家”的概念,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传播网,使亿万游子完全笼罩在金六福“春节回家”的氛围中;在零售终端,同样发动了猛烈的攻势;同时在全国推出“发短信,赢机票”消费者互动活动。  相似文献   

16.
《经营者》2005,(5):100-100
吴向东曾提出一个著名的“三角形支点”理论:“三角形顶端的支点,是酒的质量,金六福通过和五粮液合作.这个角已经非常牢固。三角形底端的两个角.一个是酒的文化内涵,当初我们注册‘金六福’商标的时候.就是牢牢抓住了‘福文化’这个卖点,迎合中国人几千年的‘福文化’心理,消费者因此更容易接受并喜爱它。经过市场检验,老百姓在饮宴欢聚的时候.  相似文献   

17.
二十多年来,中国的非公经济变化巨大,但主要表现在十个方面。 一、规模上完成了从小到大的发展,正在实现从大到强的过渡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非公企业平均每户只有10个人左右,如果加上个体经济,平均每户只有三个人,最多不超过100人。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非公经济规模不断扩大,非公企业平均每户14个人,有的企业人数达到1000人甚至上万人的规模。有的企业的注册资本金甚至达到上亿元。2003年以来,注册资本金达到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30家,雇佣工人人数超过1万人以上的企业有260家。从1993年到2003年,非公经济的注册资本金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6%。所以,非公经济规模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18.
胡广 《经营者》2005,(5):104-105
<正>金六福在“福文化”的核心价值传播上一路走来,结伴体育与奥运自然成了金六福品牌成长之路上的优先选择和成功所在!并成就一个又一个“中国传统福文化”与“体育和奥运福文化”的“经典作品”,演绎出一段又一段“金六福·福文化”与“体育营销”的“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9.
王树森 《经营者》2005,(5):111-111
金六福通过与消费者持久沟通,整合营销资源,淋漓尽致地演绎了个人的福、民族的福、国家的福、世界的福。品牌体验层次分明,线条清晰且韵味无穷。  相似文献   

20.
现状近年来,末位淘汰制在一些企业十分流行。所谓末位淘汰制是指企业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评议,按照一定的比率淘汰处于末位的员工。不同企业在末位淘汰制的具体实施方法上有所不同。有的企业用领导评价、群众评议、专家评议等来确定员工序列,有的企业使用一些硬性的客观指标,如销售额等。在间隔时间方面,有的企业每季度评议并淘汰一次,有的企业则是半年,还有的是一年。至于淘汰比率,有的企业是5%,有的企业是10%,总的来说是2%-20%之间。淘汰方式有降级、离岗参加培训、下岗、辞退等。问题对人性的假设。末位淘汰制的基本假设是:员工是不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