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消费与维权、索赔与法,已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然而许多消费者在选品购物、消费生活以及维权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不太如人意的事,为了更好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全面帮助消费者了解依法维权,本刊特开设质量·维权·法栏目。本栏目分个案分析、维权知识、维权热线三个板块,主要介绍当广大消费者在产品质量、消费、生活服务方面受到不法侵害时,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或者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不满、索赔无门,也可拨打维权热线。开设此栏目也旨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维权意识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权意识是影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因素之一。维权意识包括"权"的意识(知权意识)与"维"的意识(维护意识)两个方面,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也应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在常规的普法宣传之外,应不断通过执法机关、大众传媒对各类消费侵权行为的揭露、批评,以及典型消费维权案例的树立、发布等方式普及消费者"权"的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制度导向,使得维权过程与维权结果在大多时候均能最大程度地接近消费者的理性预期,激励消费者"维"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得到快速发展,一个以民法为基础,由《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组成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体系初步形成,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得到蓬勃发展。但是为什么诸如假冒伪劣等侵权行为依旧屡禁不止呢?一是暴利令侵权者趋之若骛,乐于侵权;二是消费者维权意识薄弱,不愿不敢不知如何自我保护,难以维权。执法部门打击力度不够,管理滞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地方仅仅满足于设个如同“聋子的耳朵”一般的“3·15投诉电话”,而无专人负责落实;每年按照惯例在“3·15活动日”  相似文献   

4.
夏楚辉,一个并不特别的名字,一位来自粤东揭阳的残疾青年,却因为叫板广东移动而被媒体所关注。他凭着顽强的意志,毅然走上了一条依法维权之路。目前,他通过发动“万人诉讼”,让利益集团感受到了消费者的力量,一系列的维权诉讼也进一步强化了公众的法律意识。怀揣着消费者的信任,夏楚辉誓将公益维权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面改革、扩大开放的稳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完善。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改革开放带来福利的同时,也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考验,其中之一便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费者权益不断受到侵害,在诸多案件中,更有甚者严重危及消费者生命健康,"三鹿奶粉""红心鸭蛋"等事件令人触目惊心。我国消费者群体受侵害的案件逐年攀升、涉案金额巨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消费者维权意识淡薄;二是消费者群体分散,维权有一定困难,个别消费者因为损失小,维权成本大而放弃维权;三是相关法律不能适应新情况的需要、还有待完善等。因此,国家加大了相关立法与执法的力度。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的出现、修改和补充,它们作为保护消费者这个特殊群体的法律武器,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本文现就《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金制度"进行简单研究。  相似文献   

6.
张金锁作为一位《车友报》记者,曾经多次参与汽车维权为消费者讨回公道。然而当他精心挑选的爱车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出现多处毛病的情况下亲身体验了作为一名消费者维权的艰辛。他的经历也恰恰暴露出了国内轿车品牌在售后服务环节的软肋。  相似文献   

7.
10月31日,30年《消法》理论创新成果总结会在北京举行。从事消费维权工作后,笔者每天都会与一些消费案例打交道。消费者在与经营者发生纠纷时,常常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真让人觉得"清官难断家务事"。相比早几年,如今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敢于拿起维权武器维护正当权益,这应该是一个进步。然而,我们也常常会看到:消费者们采取挂条幅、驾车巡游妨碍交通等做法,甚至与商家发生肢体接触等过激行为来解决纠纷。历史上就出现过消费者怒砸大奔、马拉宝马、静坐示威、打着条幅要说法,堵着店门要尊严的"中国式"维权方式。同样,在实际接触的一些消费者中,笔者极少会遇到理性维权的消费者。有的消费者开口就侃侃而谈,当被问到产品质量、服务等重要维权要点时磕磕巴巴;  相似文献   

8.
为私利维权受到质疑,为公益维权受到褒扬,并不是一个正常现象。很多情况下,消费者维权即便是为了个人私利,也包含公共利益。许多个体消费者维权,客观上也是在为一个群体维权,但他却要独自承担代价成本。  相似文献   

9.
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贯彻深入人心,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但在维权的过程中,消费者“维权过度”也频频见诸于网络和媒体.究竟什么是“维权过度”,它是如何产生的,又具有哪些特点.工商部门该如何应对这一现象呢.本文将结合案例,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一边是消费者,一边是企业,这对于政策的制定者们来说,是个艰难的选择,其结果往往:一靠民间组织,二靠折衷办法。消费维权,是中国消费者最不愿意面对而又常常不得不面对的事情。从最初的被动维权,到逐渐的主动维权,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消费者走过  相似文献   

11.
投诉通道     
《巴蜀质量跟踪》2001,(18):62-62
消费者维权“六大法宝”;谨防“三无产品”;洗衣机问题多,消费者退货;订做家俱,注意维权。  相似文献   

12.
第二届网络3·15消费维权活动3月初启动,备受广大消费者关注。 本届活动由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社联合腾讯网、中国移动12580等新媒体平台联合推出,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消费者维权事业的发展,创新维权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如今媒体上反复强调消费者要提高维权意识,作者以为不然。因为现在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已经具备,维权途径也已畅通,但是当他们的消费权益受到侵害时,他们还是选择了缄默。为什么呢?维权成本成了亘在消费者眼前的天堑。  相似文献   

14.
相关信息     
《北京房地产》2004,(4):49-49
商品房投诉位居“十大维权热点难点”榜首。截至3月15日上午10时.460多万消费者点击了中消协开展的网上3·15维权活动,记者获悉.消费者在网上评出了“十大维权热点难点”,商品房维权兼具热点难点特征名列“十大”榜首。中消协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也是商品房投诉连续第4年以两位数高  相似文献   

15.
<正>维护消费者的尊严,不仅要维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更要让消费者敢于维权、便于维权。试了件高档衣服不买,被店员说没有钱就别试;超市购物丢了购物单被盘问半小时;买进口服装却被嘲笑不懂外文……3月12日,湖南首本《消费维权蓝皮书》正式发布。在2009年消费者投诉种类中,"人格尊严投  相似文献   

16.
消费维权,是广大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利抓手。只有重视消费者的合法性,才能有效提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扩大消费需求,充分发挥消费对推动生产的能动作用。目前消费者们的维权意识究竟怎样?是否都能用法律的知识进行维权?有关部门都做了哪些努力?记者曾经专门组织了一些朋友,展开"当消费者利益受到侵犯时,你是选择坚决维权,还是放弃"的大辩论。朋友们分成了两派,选择放弃者认为维权不值得,一是因为维权费时费力还伤脑细胞,二是因为即使举报了也没有什么满意的结果。而选择坚决维权者则认为自己花点精力时间算不了什么,即使得不到满意的结果也可以敲山震虎,促使那些不法商家收敛不法行为,避免更多的人受骗上当。  相似文献   

17.
维权是消费者委员会神圣职责,维权更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社会维权意识提高将推动维权事业的发展。广大消费者们,你们知道在消费中自己的权利在哪?《消法》明确了消费者九项权利:一、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二、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  相似文献   

18.
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权),谁不关心,谁不重视?每年都有“维护消费者权益日”,有“3·15”晚会,有“质量万里行”,还有“王海打假”,各种投诉电话,各级消费者协会等等。其他活动,很少有这样广泛,这样深入的。大家都是消费者,关心消费者的利益,就是关心自己的利益。然而维权又必须有度。所谓度,就是在合法的范围内。维权,只能维护消费者正当的合法权益。不能因为大家都是消费者,就对维权的度加以放宽,维护某些消费者的不正当要求。前些时,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故事:说美国有个老太太,从西门子公司买了一个微波炉,她把刚洗过澡的小狗放在微波…  相似文献   

19.
正消费者权益保护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与民生建设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民生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下称新消法)明确了消费维权工作新任务,作为处在消费纠纷调处前沿的基层消费者协会,责任重大,使命崇高。如何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勇创消费维权工作新佳绩,成为摆在消费者协会面前的紧迫课题。对此,笔者认为,应紧紧抓住以下三个环节。一、认清形势,把握要点,注重转变维权工作理念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2008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到来与结束,"维权"又成为广大社会民众关心的一个热门话题,而在以往百姓们关注的往往是某位消费者在利益遭受侵害之后是否敢于选择维权,站出来同企业理论一番,给自己讨个公道。但是伴随着年年"3·15"的日益火热,百姓维权意识的日益提高,大家逐渐发现在决定去维权的时候,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了。所谓的"理论",就是需要有理作为依据,但是近来发生的诸多事件竟让人们开始发现,原来有时想找个"理"也成为了那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好不容易有了维权的决心,却发现维权之路是如此的艰难曲折与漫长。于是,"维权门槛"的说法逐渐浮出水面,这条门槛并非当事企业所设置的,而来自消费者在维护自身权益,寻找公理依据的过程中,所遭遇的由于相关法规、制度的缺陷与不完善所带来的无奈,乃至于维权的放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