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液-液分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合成色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琪 《监督与选择》2006,(10):60-61
合成色素以苯、甲苯、萘等化工产品为原料,经过磺化、硝化、卤化、偶氮化等一系列有机反应制成合成色素。合成色素有一定毒性,过多食用会危害人体健康。但由于合成色素成本低,色泽鲜艳,着色力强,色调多样,故被广泛使用。合成色素有严格的控制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因此食品中合成色素的准确测定具有重要意义。国标GB/T5009.35食品中合成色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此法色素提取有二法:一是聚酰胺吸附法,二是液-液分配法。对液-液分配法强调了只适用于含赤藓红的试样。但实践证明,聚酰胺吸附法操作繁琐,且有些天然色素不能洗除,使结果偏高;…  相似文献   

2.
色素(Pigment)是目前食品添加剂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食用色素常分为两类: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合成色素由于具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稳定性好,无臭无味,品质均一,以及成本低廉等特点,曾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染色。但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日益重视,合成色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天然色素不但使用安全可靠,而且具有相当的营养和医疗保健作用,因此天然色素取代合成色素是色素应用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色素(Pigment)是目前食品添加剂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食用色素常分为两类: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合成色素由于具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稳定性好,无臭无味,品质均一,以及成本低廉等特点,曾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染色。但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日益重视,合成色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天然色素不但使用安全可靠,而且具有相当的营养和医疗保健作用,因此天然色素取代合成色素是色素应用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浓艳食品,有如画的蛋糕,橙黄、桔红的汽水、汽酒,火红的糖葫芦,花红柳绿的糕点、糖果、果冻……无不吸引着儿童的食欲。可是人们很少知道,这样的食品含有损害健康的成份。 食用色素分天然色素和人工色素。天然色素是无害的,但是经过加工往往失去诱人的光泽,不会有多大的点缀价值;而人工合成色素虽有夺目的色彩,却多有毒性或致癌  相似文献   

5.
滑石粉(T a l c)主要成分是天然的含水硅酸镁(MgO·4SiO2·H20),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滑石粉,应为医药-食品级商品,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应符合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规定。GB2760-1996(2002年增补品种)规定凉果话杏类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为20g/kg;GB2760-199  相似文献   

6.
“大米中可添加防腐剂等添加剂”之说被传开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怎么可能?为什么?”被誉为“五谷之首”的大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食品原料,更是南方人的主粮.在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明确规定大米允许添加:防腐剂双乙酸钠、被膜增稠剂脱乙酰甲壳素和增稠剂淀粉磷酸酯钠三种添加剂.为延长食品保质期,通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添加防腐剂.标准之争·防腐剂等三种添加剂被允许添加到大米中GB 2760-2011中规定:淀粉磷酸酯钠,功能为增稠剂,使用的范围是粮食和粮食制品,包括大米、面粉、杂粮、块根植物、豆类和玉米提取的淀粉等(不包括原粮及07.0类焙烤制品),最大使用量一栏写着“按生产适量使用”;双乙酸钠,功能为防腐剂,在大米中的最大使用量为0.2 g/kg,但残留量要小于等于30 mg/kg;脱乙酰甲壳素(又名壳聚糖),功能为增稠剂、被膜剂,在大米中使用量为0.1 g/kg.  相似文献   

7.
色素(Pigment)是目前食品添加剂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食用色素常分为两类: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  相似文献   

8.
《监督与选择》2006,(9):22-22
超限量使用甜味剂 国家强制性标准68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冷冻饮品中糖精钠的最大使用量为0.15g/Kg;甜蜜素的最大使用量为0.65g/Kg。本次抽查中有10种产品超限量使用甜味剂,其中1种产品的糖精钠实测值为0.27g/Kg,超过标准限值的0.8倍;甜蜜素实测值为1.92g/Kg,超过标准限值的2倍。由于甜味剂不易被人体吸收,若长期食用甜味剂严重超标的食品,会影响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正> 天然食用色素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迄今为止,我国各地有关部门已推出了品种繁多的天然食用色素。  相似文献   

10.
国家标准规定:防腐剂苯甲酸和甜味剂糖精钠等添加剂不得用于果冻食品中;甜味剂甜蜜素最大使用量为0.65g/kg。事实上,通过近几年国家对果冻产品的质量监督情况来看,其主要问题就是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中的甜味剂和防腐剂。专家支持:太原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所食品科赵利军  相似文献   

11.
色彩鲜艳的饮料、冰棍,奶油蛋糕上的红花、绿叶,农贸市场上出售的豆绿色粉丝、红黄色鲜虾片,食品店里陈列的绿色豌豆、紫色花生米……这些食品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着色漂亮,鲜艳欲滴,极易勾起人们的购买欲望。这些食品的美丽颜色是怎么来的呢?有关专家指出,那是因为这些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了色素。据介绍,食用色素有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之分,而食品中添加的色素绝大多数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人工合成色素。人工合成色素是以煤焦油为原料制成的,它成本低、不易褪色,所以在食品生产中被广泛使用。有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合成…  相似文献   

12.
国家标准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在面粉处理剂中过氧化苯甲酰的使用范围是小麦粉,最大使用量是0.06g/kg。  相似文献   

13.
一、冰糖葫芦:有些冰糖葫芦的山楂未成熟,味道不对,于是给糖葫芦上色:锅里高温熬着的糖变为焦糖。焦糖色素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但是由于它含有砷、铅、汞等有毒元素,这些元素如果摄入过多,将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安全小贴士:人工合成色素主要是以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的苯胺染料为原料制成的。几乎所有的合成色素对人体没有任何营养价值,某些合成色素还有致癌作用。因此,尽可能少吃冰糖葫芦。  相似文献   

14.
用玉米面、甘薯等原料和粉渣制成的焦糖色素,天然、纯正,是食品厂生产酱油、糖果、饮料的必备原料。以玉米面熬制焦糖色素为例,每100公斤玉米面可熬制焦糖色素80~90公斤,每公斤焦  相似文献   

15.
用玉米面、甘薯等原料和粉渣制成的焦糖色素,天然、纯正,是食品厂生产酱油、食醋、酱菜、糖果、饮料的必备原料。以玉米面熬制焦糖色素为例,每100公斤玉米面可熬制焦糖色素80-90公斤,每公斤焦糖色素成本约1.2元,市场售价2.8-3.6元。若每锅产焦糖色素300公斤,可盈利700元。本文所介绍的是四川省青神县翠微酿造厂用简易设施将玉米面熬制成焦糖色素的简要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6.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黑米中提取天然色素花色苷的方法,属于天然色素花色苷的提取技术。技术背景 花色苷又名花色甙、花青素、花青苷等,是一种水溶性天然食用色素,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构成了植物中绝大多数品种的蓝色、红色、紫色和黄色等。花色苷安全、无毒、提取原料资源丰富,具有一定营养和药理作用,在食品、化妆品、医药领域有着巨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染料研究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食品添加剂--"狮头牌"食用色素(食用着色剂)为主的,集科研、生产、测试、贸易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定点食用色素生产厂,名列全国食品添加剂百强企业的前列."狮头牌"食用色素己连续7年获"上海市名牌产品"称号,并于2004年被认定为上海市著名商标.历经60年的发展,"狮头"着色剂已成为国内外食品添加剂行业广泛认知的品牌,在国内食品、饮料、药品和化妆品行业中享有良好的声誉.  相似文献   

18.
由柑桔皮提取的天然色素和果胶皆为重要的食品添加剂。由于天然色素和果胶食用安全,营养价值高,其开发和利用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关柑桔皮色素和果胶的提取方法已有不少报道。但已有的工艺都是单独提取色素和果胶,果胶脱色要用活性炭,既不经济,也未能使柑桔皮得到综合利用,因此难以大规模推广。本文介绍从柑桔皮中同时提取色素和果胶的新工艺,可免去通常果胶生产中的活性炭脱色过程,制得的色素和果胶收率高,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9.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黑米中提取天然色素花色苷的方法,属于天然色素花色苷的提取技术. 技术背景 花色苷又名花色甙、花青素、花青苷等,是一种水溶性天然食用色素,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构成了植物中绝大多数品种的蓝色、红色、紫色和黄色等.花色苷安全、无毒、提取原料资源丰富,具有一定营养和药理作用,在食品、化妆品、医药领域有着巨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中密度纤维板是以木质纤维或其他植物纤维为原料,经过纤维制备,施加合成树脂、防水剂等,再经高温、高压成型制成的一种人造板,压制成型后厚度不小于1.5 mm、名义密度在0.65 g/cm3~0.80 g/cm3之间。由于中密度纤维板的结构比天然木材均匀,胀缩性较小,表面平整,易于粘贴饰面,有较好的抗弯强度和冲击强度,因此广泛应用于家具制造、室内装修、乐器、建筑等行业。可以说,中密度纤维板产品的质量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深入分析当前中密度纤维板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对于改进和提升中密度纤维板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