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上市公司的收购过程中,提示公告和正式公告是两个最重要的信息披露.以我国在 2002年 12月 1日至 2003年 10月 31日期间提交证监会审核无异议的上市公司收购案例为样本,利用市场模型考察提示公告与正式公告事件日周围的超额收益率、平均超额收益率 ,以及狭小窗口的累积超额收益与累积平均超额收益情况.结果表明,在上市公司收购事件中,提示公告的市场反应要显著高于正式公告的市场反应.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实施管理层收购(MBO)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改进的基本JONES模型来计量盈余管理程度,研究管理层收购(MBO)这一事件是否引发了我国上市公司显著的盈余管理行为.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这一事件在MBO实施前后各一年没有引发显著的盈余管理行为.这一结论与我国MBO的动因和制度背景是高度相关的,并不能由此说明我国上市公司MBO过程是规范和透明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了1997~2009年间实施管理层收购(MBO)的沪深两市67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对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短期市场绩效和长期市场绩效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检验发现,MBO方案公告日前40天和后30天的累积超额收益率(CAR)为1.67%且T检验不显著,即短期财富效应不明显。MBO方案公告后24个月长期持有超额收益率(BHAR)仅为4.37%且T检验不显著,即长期财富效应不明显。研究表明,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积极作用不明显,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和规范。  相似文献   

4.
胡跃峰  刘建和 《时代金融》2013,(29):187-188
本文主要通过利用事件研究法来研究塑化剂事件对白酒行业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造成的冲击。通过运用市场模型来估计白酒相关上市公司的平均异常收益率(AR)与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CAR),结果表明,随着塑化剂事件披露日期的临近,白酒行业总体的平均异常收益率(AR)负向偏离0收益率逐步加大,同时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CAR)也以更大的幅度负向增大。这表明越临近塑化剂的公布日期,塑化剂事件对白酒行业产生的负向冲击更大。同时,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事后窗口期内白酒行业总体的平均异常收益率(AR)与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CAR),还发现塑化剂事件对白酒行业的负向影响具有较长时间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从投资者预期与公司专业化经营两个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短期股价效应,并以2018年12月—2021年12月中国发布分拆预案或筹备公告的9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事件研究法对股价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对超额收益率进行了回归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分拆上市公告会在事件日附近产生较为显著的正向异常收益率,但该效应持续时间较短;母公司信息披露越多且分拆上市确定性越强,异常收益率会有越好的表现;当母公司与子公司分属不同的行业进行分拆时,会有更高的异常收益率;当子公司盈利能力越强时,会有更高的异常收益率。上市公司应充分权衡分拆上市的利弊,以分拆上市的动因与绩效为导向,科学有效地分拆;监管层应加大审查力度,进一步完善分拆上市相关法规,科学指引上市公司分拆。  相似文献   

6.
管理层收购与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从理论上论证管理层收购与公司治理绩效的关系,并在考察与借鉴国外管理层收购对公司治理绩效影响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选取国内诸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我国管理层收购与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持股比例在0%-4.41%的范围内与公司治理绩效正相关, 在4.41%与32.88%之间时,关联程度还有所加强.而如果管理层持股比率大于32.88%则与公司治理绩效负相关.中国内地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的比例仅为0.017%,已完成MBO的上市公司中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均值也仅达8.30%,更多的上市公司中管理层基本上不持有公司股票,在建立与完善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及有效监管体系基础上,管理层收购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建立公司收购过程中的提示公告与正式公告的双事件窗口过程,采用市场模型进行相应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在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监管过程中,股权出让方与受让方就签订转让协议之后向市场传达信息所产生的短窗口累计超额收益率,显著高于收购事宜得到监管部门批准之后向市场传达信息所产生的短窗口累计超额收益率.该研究结果表明,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对上市公司收购过程中信息披露的监管。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方法,通过上市公司更名前后的异常收益率及累计异常收益率的考察,研究上市公司更名这一事件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虽然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股票更名的反应会因市场大势而有很大差异,但若排除单边行情的影响,市场对上司公司更名行为的反应仍是较为积极的。若上市公司充分重视更名时机的选择,更名同样也能成为一个多赢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MBO 即管理层收购,是指管理层为了控制公司而收购公司部分或大部分股份从而获得控制权的行为。在实际收购过程中,收购方可能不仅仅限于目标公司的管理层,还会有外部其他公司的管理层参与收购过程,而且还有可能联合本公司的职工共同进行收购。管理层收购在上世纪的80年代达到了顶峰,以美国为例,1987年全年的 MBO 交易总值就达到了380亿美元。管理层收购作为理顺所有者与管理者的关系、激励和约束管理者、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的有效渠道,也逐渐为中国的企业所重视,上市公司,如四通公司、奥美的、深方达、宇通客车、万家乐等在最近两年纷纷实行了管理层收购,据估计中国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0.
以2014年1月至12月间信用评级发生调动的27个样本公司债券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法对这些评级变化所产生的公告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我们研究的事件窗口中,信用评级变化的公司债券会产生显著的负的公告效应,在公告发布之后的累积异常收益率为负。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公司债券的累积异常收益率与债券剩余期限和无风险利率显著正相关,与股票市场指数、债券流动性和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王嘉怡 《中国外资》2012,(12):225-226
近两年来上市公司高管变动现象越来越频繁,而高管辞职可能导致中小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经营收益和稳定性产生动摇并改变投资行为,本文通过选取上证A股中2011年的发生高管变动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运用标准事件研究法对131家发生高管变动的公司超额收益率进行统计研究,证实了高管离职具有负的公告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该公司股票收益率的异常下降,影响时间段为[0,4]天,累计超额收益率达到-4.912%。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中的现金流操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层收购(MBO)自2003年在中国兴起后,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但是关于管理层收购中现金流操控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见,不足以引起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者的重视。本文首先对现金流操控的概念进行了阐释,然后对管理层收购中现金流操控的动机进行了剖析,并对实施了管理层收购(MBO)的上市公司存在的现金流操控行为以及经济后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然后采用案例分析法,详细分析了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在管理层收购前后的现金流操控行为,包括现金流操控的动机、手法和经济后果,以期为识别公司及利益相关方的现金流操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来上市公司高管变动现象越来越频繁,而高管辞职可能导致中小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经营收益和稳定性产生动摇并改变投资行为,本文通过选取上证A股中2011年的发生高管变动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运用标准事件研究法对131家发生高管变动的公司超额收益率进行统计研究,证实了高管离职具有负的公告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该公司股票收益率的异常下降,影响时间段为[0,4]天,累计超额收益率达到-4.912%  相似文献   

14.
郭佳宝 《时代金融》2012,(29):77-79
本文将公司并购分为国有上市公司的并购和民营上市公司的并购,认为不同的并购主体会处于不同的目的进行并购进而对结果产生影响。然后利用事件研究法,基于2003年6月30日至2009年12月31日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研究发现民营上市公司的超额累积收益率在并购前后增长幅度较大且显著高于国有上市公司。最后剖析了背后的原因以及事件研究法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已有理论研究成果和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发展现状,通过倍差法分析管理层收购的净绩效.实证研究认为,在遵循同趋势假定的前提下,管理层收购与我国上市公司运营净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公司价值、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和偿债能力等方面的净绩效基本不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叶勤 《上海金融》2003,(4):29-30
管理层收购对于激励经理人员和改造国有企业具有重要意义,正成为上市公司收购的一大热点。规范、防范管理层收购中出现的问题,对于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监管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并提出要建立一个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市场监管结合,相关部门配合的多层次、多角度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1999年-2003年间沪深两市发生的826起并购事件为有效样本事件,利用生产函数计算出公司并购前后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了对外扩张的并购活动对产出效率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整体上看。上市公司收购股权或收购资产的对外扩张对产出效率的提高井不理想;收购股权的效率要高于收购资产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从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的现状,并对实施了MBO的上市公司的业绩进行实证分析,实施管理层收购并不能显著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业绩。MBO并不是解决企业困境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19.
孔武斌 《时代金融》2012,(36):234-236
本文选取新疆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事件分析法分析了2010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新疆工作会议"这一事件对于新疆上市公司市场价值的影响。通过对该事件发生作用的事件窗口内的"异常波动"来衡量事件的影响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央新疆工作会议的信息发布给新疆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带来了显著影响,引起了公司股票超常收益率的显著性波动。同时这种影响得到提前反应,随着信息发布2天后影响开始衰减。  相似文献   

20.
管理层收购是流行于欧美国家七八十年代的一种企业收购方式。所谓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MBO)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作为主要投资人,通过借贷融资等综合手段,对目标公司股权和控制权的一种收购行为,从而达到节约代理成本,并给投资者带来超额回报的目的。近年来,在国有经济战略重组引发的国企产权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管理层收购在我国也兴起一股热潮。然而由于我国在法规建设、项目融资、资产定价、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原因,MBO举步维艰。所以国家财政部于2003年5月宣布:“在相关法规制度未完善之前,对采取管理层收购(包括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行为暂停受理和审批,待有关部门研究提出相关措施后再作决定。”但是笔者相信只要对MBO加以合理引导和监督就一定能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