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1年1月18日财政部对1998年6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进行了修订,要求自2001年1月1日起在所有企业施行。修订后的债务重组准则规定了债务重组方式,其中,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较为复杂。笔者就此谈些学习体会。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主要包括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加收利息、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减少债务本金或债务利息等几种方式。其会计处理方法有5种情况,见下表:【例1】甲公司2001年12月31日应收乙企业账款的账面余额为100万元,并对该项债权计提了…  相似文献   

2.
祝祥军 《财会月刊》2006,(11):69-70
本文对财政部先后颁布的三个债务重组会计准则进行了比较后发现,2006年颁布的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和1998年颁布的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基本上相同,不同的是2006年颁布的债务重组会计准则扩大了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也与国际通行做法更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3.
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企业进行债务重组主要有五种方式,一是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二是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三是债务转资本。四是修改除上述三种方式外的债务条件。如减少债务本金、减少甚或免除债务利息、降低债务利率、延长债务清偿债限。五是以上四种方式的组合。债务重组的经济意义在于,通过债务重组,可以维护债务双方的利益,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对债权人来说,债务重组既是一种无奈,但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因为,虽然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要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2年第九期,刊登的《关于债务重组会计处理的变更》,(以下称《黄文》)就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作了介绍,读后觉得其中有欠妥之处,现谈些粗浅的看法。1.关于债权人接受较低的现金清偿债务的会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及《企业会计制度》规范的债务重组和会计处理,均是在账面价值基础上进行的,但债务重组的实际操作,包括债务双方协议和法院裁定,均是在账面余额基础上“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因此,当债权人依照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以现金进行债务重组时,接收的现金量会有两种…  相似文献   

5.
债务重组及其帐务处理问题简述冯新梅一、债务重组的基本理论债务重组问题的合理解决是现代企业制度这座大厦的牢固地基,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股份制改造的进行.债务重组是指资产重组中由于涉及到非经营资产的剥离而对企业债务的处理.对企业的债务处理一般要考虑多个方...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企业间竞争更加激烈,企业间的债务重组工作也更显重要。《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准则)的制定和颁布,对规范债务重组会计处理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只是该《准则》的指南书中关于“以修改其它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笔者有不同看法,并就此提出建议。一、《准则》指南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准则》的规定,债权人应将债权的账面余额减记至将来应收金额,减记的金额作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在《准则》指南中指出:将来应收金额,一般为将来应收债权的面值,还应加上将来…  相似文献   

7.
债务重组会计处理变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较旧准则对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计量模式和收益确认方面发生较大变化,对债务重组进行了重新定义,同时对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也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8.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简称“债务重组准则”)。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务人将债务转为资本,即债权人将债权转为股权,在这种方式下,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先冲减已提取的减值准备,减值准备不足冲减的部分,或未提取减值准备的,将该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  相似文献   

9.
《企业会计制度》已由财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发布,并已于2001年1月1日起首先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实施。其中有关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原则和方法,对1998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进行重大修改完善。由此改变了债务重组时相在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以及债务重组时产生差额的会计处理。在债重组日,无论是债权人还是债务人都不确认债务重组收益,但发生的重组损失应确认应当期损失。本对个性的债务重组业务的会计确认、计量和记录等会计处理方法作些简介。  相似文献   

10.
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债务重组对于改善我国企业不合理的债务结构,减轻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债务负担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又避免了破产程序费时、费力、耗资巨大、社会动荡等消极影响。但是,近段时间以来,我国所进行的一系列债务重组的尝试,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对债权人利益的忽视,对债务人利益的过度保护等等,导致原本就缺乏“信用”的中国经济出现滑向“赖账经济”的危险。因此,债务重组工作必须按有关规定、制度进行。财政部于2001年1月对《债务重组》具…  相似文献   

11.
刘亚军 《审计月刊》2004,(10):24-25
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不论何种重组方式,只要重组时确定的债务偿还条件不同于原协议的,均作为债务重组。但债务人发行的可转换债券按正常条件转为股权、债务人破产清算时发生的债务重组、债务人改组、债务人借新债偿旧债等,不属于债务重组。  相似文献   

12.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新准则,对债务重组会计处理进行了新的规范要求。本文对新准则下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原则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且将其与债务重组的所得税税务处理原则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二者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混合债务重组方式是债务重组中比较复杂的重组方式。其核算程序直接关系到账务处理的正确性。划分现金性资产和非现金性资产,便于正确确定混合债务重组方式的核算程序。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一债务重组》(以下债务重组准则),对原《企业会计准则一债务重组》进行了修改,新旧准则最大的变化:一是引入了公允价值概念;二是修改了债务人因重组而形成的债务账面价值与抵债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的会计处理方法。为理解新债务重组准则,本文采用实例方式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债务重组是债权人按照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偿还条件的事项。债务重组分为持续经营条件下的债务重组和非持续经营条件下的债务重组。本文仅对前一种债务重组谈些看法。债务重组有五种方式:一是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二是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三是将债务转为资本;四是修改其他偿债条件,如延长债务偿还期限等;五是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的组合债务重组可能发生在债务到期前、到期日或到期后。债务重组日即为债务重组完成日,是债务人履行协议或法院裁定,将相关资产转让给债权人、将债务转为资本或…  相似文献   

16.
财政部于2006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简称“债务重组准则”),对债务重组的确认、计量及会计处理问题进行了规范,其中包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重组会计处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重组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不附或有条件的债务重组与附或有条件的债务重组。在附或有条件的债务重组方式下,债务重组准则第七条规定:修改后的债务条款如涉及或有应付金额,且该或有应付金额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中有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  相似文献   

17.
债务重组是重要的会计业务,在现行会计准则条件下,如何正确处理债务重组中的纳税筹划,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在阐述会计准则与税法关于债务重组涉税处理与纳税筹划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用实例说明了现行会计准则条件下债务重组的纳税筹划。  相似文献   

18.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企业或因自身经营管理不善,或受外部影响而导致财务状况发生困难,现金流转不畅,出现暂时资金短缺,难以按期偿还债务。在此情况下,债权人一方面可以要求债务人破产清偿债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协商,修改债务条件,做出某些让步,使债务人渡过难关。如果债权人采取第二种方式,即债权人按照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则做债务重组。那么在发生债务重组时,债权人和债务人将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呢?笔者将通过实例说明财务人员如何对债务重组进行会计处理及在债务重组处理中所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财政部制订的《企业会计准则一债务重组》,曾与美国公认会计准则、澳洲会计准则和我国台湾会计准则作过考据和比较。分别相当于: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号—债权人和债务人对困难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 114号—债权人对贷款减值的会计处理; 澳洲会计准则指南第11号—债务人对困难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台湾的财务会计准则公报的第13号—财务困难债务整理的会计处理准则。 在债务重组定义上的中外差别在于: 美国准则的差别,仅在于其引入现值计算来判断债权人是否作出了让步; 澳洲把债务重组的定义指…  相似文献   

20.
一、债务人的会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准则》)关于债务人的会计处理规定为:“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如果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大于将来应付金额,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将来应付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本公积;如果重组债务的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