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伦理维度的旅游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社会科学存在科学叙事和人文叙事两种知识创造模式,旅游研究应该改变片面追求"科学化"、"客观性"的现状,而对人文关怀取向的旅游研究加以重视。由于旅游不仅具有经济价值与审美价值,还有伦理价值,旅游伦理研究理应是人文叙事知识创造模式的表现形式之一。文章从旅游伦理研究的时代背景、现实问题、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进展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并认为这一新研究范式将改变以往只注重旅游的"事实"方面而忽视"价值"方面的片面性,为旅游研究注入了人性的因素,有助于旅游研究进一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
朱峰  项怡娴  王春晖 《旅游学刊》2011,26(11):28-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87~2010)、社会科学基金(1993~2010)已立项资助了243项与旅游相关的项目,这些项目及其研究成果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旅游研究的状况。文章对这些项目所关注的旅游现象、研究问题及其学科归属进行统计、分析,试图勾勒出中国旅游研究的发展脉络,并从学科发展的视角进行评价。统计发现,地球科学部(80项)、管理学部(23项)为自然基金旅游类项目的主要学科归属;"旅游影响"、"旅游开发"和"旅游行为"为主要研究领域;应用经济(60项)为社科基金的主要学科归属,选题集中于"可持续发展"、"开发与保护"、"潜力与竞争力"等方面。对项目的研究问题分析发现,两大基金项目的选题方式均存在"去旅游化"现象,即借助其他学科的理论分析框架,提炼出旅游现象所蕴含的理论问题。换言之,旅游现象仅成为其他学科的剖析对象,研究贡献表现在验证、完善、补充已有学科的理论、方法,而非旅游理论的提出或完善。表面看来,这一现象的形成与旅游现象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旅游理论基础薄弱以及基金的评价标准有关。对旅游研究群体的调查却发现,"去旅游化"的研究思路是研究者已经意识到并且自觉遵循的学术取向。旅游研究中的"去旅游化"现象对旅游研究及学科发展产生正负两方面影响:在提升旅游现象理论解释深度的同时也导致旅游的学科性愈加模糊,研究间的对话与交流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3.
组织"旅游与哲学"这一专栏的初衷在于:一方面,中国当下旅游研究在走向"科学"的同时也开始走向固化和枯燥,无法凸显旅游学术研究的张力,无法创造深度探讨的空间,因而担心中国旅游研究的学术思想日趋细碎和枯竭;另一方面,如果能为国内一部分执着于思考旅游研究中的哲学问题的学者提供一个平台,将对打破上述隐隐出现的困局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庆余 《旅游学刊》2013,28(7):9-11
"旅游节事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看似"老生常谈",但确是永恒的话题。2011年9月30日,《中国旅游报》曾推出"旅游节庆的国际化打造"高端对话栏目,其中,"旅游节庆越是有特色,越是民族的,越容易走向国际","旅游节庆的国际化,要实现视野国际化、思维国际化、心态国际化"等观点颇具启发。成功的旅游节庆要同时兼顾"文化底蕴"的本土化与"运作视野、服务标准和发展方向"的国际化。而节庆主题策划的好坏程度,是决定其举办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凡是已举办多年的旅游节庆,其承办方和主办方为了每一届都能够推陈出新,往往是绞尽脑汁地酝酿和策划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5.
旅游学人对国家旅游基本法的期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健 《旅游学刊》2011,26(1):7-8
据悉,作为我国旅游事业发展根本性大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有望在2010年内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颁布旅游基本法是旅游实业界、旅游学术界和广大旅游者期盼已久的大事。  相似文献   

6.
曹福荣 《旅游学刊》2011,26(7):44-52
虽然旅游学界对于旅游业的"敏感性"早有关注,但是对其进行专题讨论的论著依旧寥寥,近年来,突发事件给旅游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引起了人们对此的更多关注。文章旨在结合旅游产业的实践,重点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讨论"敏感性"与"脆弱性"差异,旅游业危机的二层面三维度的衡量原则,以期促进对突发事件和危机管理认知的深化,从而揭示危机管理研究对旅游管理学与旅游市场营销学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城乡统筹背景下旅游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景明 《旅游学刊》2011,26(11):7-8
随着城市扩张和城乡统筹的开展,乡村旅游作为"统筹"的手段之一,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各级政府及民众对发展旅游热情不断升温,乡村观光、度假和节庆受到普遍追捧。与此同时,新的乡村旅游模式也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8.
马波 《旅游学刊》2011,26(5):5-6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旅游学刊》因应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主线,以"产业融合与旅游"为主题组织笔谈,笔者以为甚为及时和恰当,兹就此略呈己见,以供方家。产业是介于企业和国民经济之间的、具有层次弹性的经济术语,在不同层面上使用会有不同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编辑手记     
中国出境旅游迅猛发展,已引起国内外旅游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期中国旅游发展笔谈就"出境旅游"话题展开讨论。专家学者的观点各有千秋:厉新建认为,伴随着出境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对出境旅游市场要有清晰的认识,必须关注出境市场可持续问题和中国出境市场的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依托互联网,以满足旅游消费者信息查询、产品预定及服务评价为核心目的,囊括了包括航空公司、酒店、景区、租车公司、海内外旅游局等旅游服务供应商及搜索引擎、OTA、电信运营商、旅游资讯及社区网站等在线旅游平台的新产业正处于快速上升期。该产业主要借助互联网,与传统旅游产业以门店销售的方式形成巨大差异,被旅游从业人士称为"在线旅游"。  相似文献   

11.
似乎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不重视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因为中国出境旅游市场有着让人无比羡慕的消费能力。但是对我国出境市场的发展应有清晰的判断和把握,相关各方越来越看好其在推动中国旅游企业"走出去"方面潜力的时候,  相似文献   

12.
收获信任与温暖的新潮旅游群体——对沙发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圣奎  张述林  姜辽 《旅游学刊》2013,28(7):101-108
源于欧美的沙发冲浪是一种新颖时尚的互助旅游方式。相比于传统的旅游模式,基于网络信任的沙发冲浪具有情感投入、体验充分、成本低廉等特点。借助ROST WordParser词频分析软件,通过对相关沙发客网站的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出沙发客旅游行为的50个高频词汇,并归纳为动机、感知、活动、交通方式、沙发城市、游玩地点等六大类目。研究发现,"朋友"和"温暖"在文本词汇中出现频率最高,结交朋友、扩展人脉是沙发客的主要旅游动机之一,受到热情接待、体会家庭温暖是沙发客的共同感知;"联系"、"聊天"、"游览"构成沙发客的基本活动;"火车"、"搭车"与"公交"组成交通方式的关键词汇;国际大都市"上海"、"北京"及风景如画的"厦门"、"杭州"成为热门目的地;"景点"、"大学"与"公园"是沙发客关注的游玩地点。  相似文献   

13.
龙永红 《旅游学刊》2011,26(11):71-77
运用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的个案研究方法,在现代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的背景中,文章探讨了背包旅游文化的特征、功能及其局限性。背包旅游是在制度化与商业化旅游之外的一种旅游形态,它以真实与虚拟并存、游憩与抵制并重、"新人"与信任同在的特征重构了城市资本下压力化的社会关系,打破了家庭与工作空间的封闭性,它仍以城市话语体制为"归宿地",与西方"背包客"认同乡村融入当地居民的"行路文化"追求不同,因而其文化自主性精神必然将受到城市资本文化的侵入。它延展于城乡贫富之间、不同阶层之间、陌生人之间的对话合作经验有着重要意义。国家与学界可以此为点,积极关注并放大其延展乡土文化、拓展空间体验、倡导健康生活等正向功能,助推其和谐社会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刘德谦 《旅游学刊》2014,(11):13-15
一、有关共同研讨的回望关于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研究,已经有不少年了。我记得第一次"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研讨会",是在1987年由北京旅游学会发起召开的。由于三地旅游学会的共同努力,研讨会不仅每年持续举行,而且还由三省市发展为五省市、七省市,最后扩大成了十省市。  相似文献   

15.
旅华英国游客O→D旅游客流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分析目前客源地→目的地旅游客流动力机制相关研究理论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推—拉—阻"旅游动力机制。然后,在10个热点旅游城市采用100分制6点等距量表,以537份旅华英国游客有效问卷数据为依据,对旅华英国游客来我国城市旅游的旅游动力中的推力因子、拉力因子、阻力因子及其权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旅华英国客流旅游动力中主要有8大推力因子、9大拉力因子和7大阻力因子,推力在促动力中占44%,拉力在促动力中占56%,阻力相当于促动力的39%。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旅游开发和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中,"跟风"和"趋同"现象较为普遍,经常造成同类景点激烈竞争,同型模式相互打架,扰乱了中国旅游发展的良好秩序。说到旅游业发展融合问题,有学者曾构造出一个复杂的模式,而这种貌似无所不包的万能模式,  相似文献   

17.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在明媚的春光里,有"古中国"之誉的山西运城市笑迎天下宾朋。为了进一步做好北京旅游客源市场的宣传推介,4月4日至5日,运城市外事侨务和文物旅游局邀请北京旅游界及相关业界专家,来运进行考察恳谈。应邀参加此次考察的专家包括中国旅游研究院、北京旅游研究院、中国休闲旅游产业联盟、北京联合大学旅游系、首都经贸大学旅游系的专家教授,《经济日报》、新华社《瞭望》周刊、  相似文献   

18.
旅游发展规划评审是赋予旅游发展规划权威性和合法化的核心环节,目前,我国旅游发展规划评审主要以定性为主,且存在"走形式"不规范现象。文章从旅游发展规划评审规范性、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4个层面构建了25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并以陕西省秦岭旅游发展专项规划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①旅游发展规划评审系统由旅游发展规划编制主体系统、规划对象系统和管理系统3部分构成,旅游发展规划评审利益相关者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②可行性指标权重最大,处于核心地位;科学性指标权重次之,成为评审工作重点审查对象;创新性指标权重居第三,规划内容和技术创新受到关注;规范性指标权重最小,与规划形式和内容体系发展密切相关。③旅游发展规划评审应增加旅游发展成果论证环节,实行定性、定量和定级相结合的评审方式,开发旅游发展规划评审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9.
《旅游学刊》2011,(5):83-83
4月23~24日,由中国旅游研究院主办、携程旅行网协办的"2011中国旅游科学年会"在北京举行。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江出席年会并致辞。国内外知名旅游专家、业界代表等近200人参加了年会。年会发布了2011年国家旅游局省部级科研课题立项结果及2010年中国优秀旅游学术成果奖。  相似文献   

20.
《旅游学刊》2011,(6):96-96
谢彦君:旅游的本质及其认识方法——从学科自觉的角度看(第1期)保继刚: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问题缺失的现状与反思(第10期)张凌云,朱新芝:社会实验:旅游业对地区国民经济影响测度的一种简易方法——以"非典"时期的北京为例(第6期)宋子千,宋瑞:古村镇旅游开发效果评价:居民感知、专家意见及其对比(第5期)赵红梅:论纳西东巴文化的历史际遇——旅游情境下的"文化自觉"反思(第7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