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新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基于1999-2009年我国25个城市面板数据,对物质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技术创新和城市化水平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人力资本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没有显现出来,但城市化水平、物资资本投资及技术创新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经济增长,并且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其中,城市化水平和物质资本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较高,而技术创新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并不明显。这一结论对于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城市经济增长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1996年以来,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就城市建设强度而言,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城市建设强度与城市人居环境、交通承载力、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相互制约关系,但对于我国城市空间强度加速增加的决策推动力还缺乏解释。从公共管理学的视角,通过分析我国城市发展竞争与城市建设强度之间的关系,以解释相应的政策决策动因。选用地方城市决策者更换来反映城市发展竞争,选用城市新增建筑面积来测度城市建设强度增长,基于全国35个大中型城市在2000~2014年(城市化第四波)的面板数据构建实证分析计量模型,运用Stata14.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城市决策者更换导致辖区城市新增建筑面积增加;虽然存在年龄差异以及异地交流经验差异,但大中型城市的决策者普遍具有大力推动城市建设强度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2004~2010年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对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对GDP的回归关系进行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对GDP的增长有促进作用,并提出研发投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方式在于,研发投入促进了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引入和扩散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服务经济的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服务业的发展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具有日益重要的地位。运用1990-2008年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城市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城市服务业集聚对城市服务业增长有积极作用,但由过度集聚而带来的负外部经济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1997年~2012年中国省际数据,基于MRW模型着重分析了物质资本、健康和教育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物质资本仍为各省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各省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存在阈值效应,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省份已跨越阈值,而西部多数省份却尚未跨越,教育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有待提高;健康对经济增长的总效应取决于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和对物质资本挤出效应之和,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和中部地区总效应值为负,西部地区总效应值为正。  相似文献   

6.
铁卫  钟飞 《西部财会》2013,(11):4-7
利用2002—2011年我国31个省(市)的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和地区生产总值为样本组成面板数据,并将其按地域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通过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来分析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亦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并且根据滞后期的不同,该差异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国内学者在经济适用房对商品住房的挤出效应问题上一直存有争议。基于2006-2010年29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回归,对经济适用房的挤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经济适用房销售量的系数显著不为0,说明经济适用房对商品住房的挤出效应存在;(2)挤出效应的值为-0.86,即经济适用房销售量每增加1个单位量,商品住房销售量将会减少0.86个单位量。结果表明,经济适用房政策存在较大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区域自主创新系统视角,通过因素分析法提取八个区域自主创新主成分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研究发现,各地区自主创新资源投入水平差距显著,经济发达地区在自主创新资源投入上拥有比较优势。自主创新人才实现能力、自主创新价值实现能力和自主创新支撑发展能力与地区生产总值呈负相关关系。自主创新支撑发展能力、自主创新辐射能力、自主创新网络能力对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在平衡区域间自主创新资源投入的同时,还要兼顾创新人才实现能力、创新价值实现能力和创新支撑发展能力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9.
财政政策是政府在宏观上调整经济运行的主要政策工具,对确保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国家职能的履行起着重要作用,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通过构建中国省际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对1978~2007年中国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中国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产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拉动作用,这种作用首先体现在产值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其次体现在文化产业发展所引致的生产要素重新整合、投资效率提升及人才结构优化上。另外,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在东部地区,主要体现在文化产业对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本结构的改善,间接地促进经济增长;在中西部地区,则直接表现为文化产值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因此,压通过提高投资效率,发展文化产业集群,加快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优化文化产业区域布局等途径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12.
陆凯 《现代审计》2012,(1):12-14
本文采用我国1980—2009年的经济数据,通过柯布一道格拉斯函数对我国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为负.劳动力投入和资本投入的弹性会和我国资源禀赋不一致、从而为国家审计是政府治理的重要工具.对推动我国达到“善治”起着重要作用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因子分析法为基础,将我国人口结构分解为自然结构、经济结构、教育结构和空间结构四个维度,发现我国人口结构存在显著区域性差异,但这种分布格局并不稳定.经济发达地区在经济结构、空间结构上优势明显,而欠发达地区则在自然结构维度上优势明显.构建动态面板模型,采用GMM估计方法对区域人口结构特征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空间集聚现象,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与其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基于此,以城镇人口比重衡量城镇化水平,以实际人均GDP衡量经济增长,利用1979—2013年的数据,采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预测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检验了河南省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河南省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仍然存在着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两者中,经济增长居于主导地位,而城镇化则更多的是一种伴随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是否存在着持续稳定的促进作用,即检验其瓶颈效应是否存在,通过构建以地区经济增长为被解释变量、数字经济为解释变量和科技水平为控制变量的面板平滑迁移(PLSTR)模型,并利用2011至2020年间浙江省11个地(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与其经济增长呈非线性关系。其中,数字建设和数字应用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由负转向正,而数字服务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则由正转为负。(2)数字服务对地区经济增长存在门槛效应。当数字服务达到一定规模时,其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将产生瓶颈效应。目前,除衢州、舟山和丽水外,浙江省大多数地(市)数字服务水平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已趋饱和。因此,数字经济的先发地区和后发地区要实施有差别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战略,前者要以数字建设、数字应用和研发投入为核心,而后者要以数字建设、数字服务和数字应用三者协同为核心。  相似文献   

16.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近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我国的经济社会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8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达到2770美元,已经由长期以来的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17.
基于融合校正的DMSP-OLS和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衡量2001—2017年中国地级市空间结构,考察了城市空间结构对经济增长及城市内部均衡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空间结构对经济效率及内部均衡的影响在不同规模城市(城市群)存在异质性,当人口规模低于600万人时,单中心结构能够实现效率与均衡的双赢,而当人口规模高于1000万人时,多中心结构更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并实现城市均衡发展。对于人口规模介于600万—1000万人的城市而言,实施单中心结构规划的城市可通过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多中心结构规划的城市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助力其实现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及城市内部均衡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