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辩证关系 (一)城镇化的概念界定。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作为一种过程,不仅是一个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也是一种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第一,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第二,城镇化是第二、三产业向城镇聚集发展的过程;第三,城镇化是城镇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和传播的过程。城镇化核心是人口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和城乡社区结构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第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向城市转移,农业人口向非农业转移的过程,是一个地区农业化向工业化迈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论欠发达地区农村城镇化动力机制及措施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欠发达地区农村城镇化的现状 农村城镇化就是在市场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下,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4.
陈广华 《活力》2013,(15):64-6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镇化进程既包括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也包括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目前面临着土地利用、社会平衡、环境资源、城市发展四大问题。其中,环境执法对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城镇人口规模扩大、发展第二、三产业方面涉及的环境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工作任务也会越来越重。做好换境执法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5.
根据城市经济学理论,城镇化指的是农村人口不断地向城镇转移,第二和第三产业不断地向城镇聚集,使得城镇数量增加,城镇的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开始把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问题当作发展新型农村的首要任务。我国从"九五"计划开始,每五年计划中都会强调支持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由此可知,农村城镇化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农村城镇化的建设则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笔者将要从金融支持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亓庠东 《活力》2010,(8):229-229
一、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分析 (一)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的内涵 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的内涵概括的说,就是在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或农村转变为城镇过程中,必须实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向城镇现代化水平的转变。其具体内涵和相互关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李晓燕 《企业活力》2013,(6):154-160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体现在农村人口持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进一步扩大,是经济发展的标志。从生态文明的视角研究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新型城镇化应包含: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这三者应该协同发展。河南省18个地市的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的发展综合指数表明,其城镇化发展协调度存有较大问题,据此分析结果,给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城镇化发展现状及推进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聚集、城镇规模扩大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变化过程,其实质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迁。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引起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居住方式变革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正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标准化的现实需求1.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镇数目的增多,二是各城市内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它是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世界各国都要经历的发展阶段。城镇化冠以"新型"二字,就有了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它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  相似文献   

10.
刘永红  郑娅 《经济界》2001,(2):77-78
一、乡村城镇化:农村市场开拓的新视角 (一)乡村城镇化能推进农村人口的集中,实现消费的市场化,从而带动农村市场消费的扩张。城镇化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阶段,是农村人口及其经济活动的非农化及其积聚的过程。随着城镇化的推进,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并集中布局,可以把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由农业转向工业,而伴随着农村工业的发展,为工业生产和工人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也随之发展。第二、三产业的大量发展能实现农民的身份的转变──农民转向为职工,从而推进农村人口的聚集。农村人口由农村向城镇的迁居,又会增加他们衣、食、住、行的市场消…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滁州市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大力推动城镇化,要在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强化经济支撑及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有效转移等方面做出努力,从而推动滁州市城镇化跨越市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农村城镇化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城镇化的实质就是城市化、都市化。分散的村落人口向城镇聚集,必然带动着农村自然经济转化为城镇社会化大生产。城镇化的切入点是加大农村人才开发力度,“科教兴农”是实现农村城镇化的必由之路,城镇化不仅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而且是精神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和城镇化进步是同一过程,人口城镇化将成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作为人口城镇化的核心内容,流动人口的定居及转化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城镇化质量提升的主要问题之一.结合我国特殊的城镇化进程,针对城镇化率量高质低的现状,我国城镇化质量提升的重点应放在提高户籍人口(或者说是完全融入城镇生活的农村人口)的比重上.对此,拟从多维视角切入,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流动人口划分与统计方法进行探索与验证.  相似文献   

14.
把加快农业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作为一项“富农”战略,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同时,促进乡村工业、服务业向城镇相对集中,更是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小城镇只有根据自身优势形成特色,产业,不断扩大经济活动规模,才能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充足的就业空间,为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中都市农业发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过程表现为人口不断向城镇集中,城镇数量增多,城镇规模扩大,城镇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形成一个地区中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其总人口的增长速度的过程。加快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化进程,就必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促进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发展,使产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城镇化?城镇化是以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城镇人口上升为表征,以产业结构从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为核心,社会结构从农村社会向城镇社会的演进过程。在现代意义上,城镇化是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的一种发展现象,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城市化与城镇化问题的思考张奎燕一、自前状况及特点所谓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的集中过程,农村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县域范围内的城镇集中的过程。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结构转换。也是工业化带来的必然进程。我国的改革首先是在农村开始的,十一...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促进农村人口合理、有序向城镇转移是当前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面临的重要任务。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实现农村人口有序转移,客观上要求具备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结构优化质量较高的产业体系、均等化的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系、高素质多技能的人口比重、与时俱进的社会观念和意识、科学健全的制度和政策体系等条件。当前,作为全国户籍人口第一大省和劳动力转移输出第一大省的河南省亟需围绕这些条件,采取有序措施,实现农村人口有序转移,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正城镇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对市场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新型城镇化不是过去摊大饼、扩张式的城镇化,其核心是质量、效益、人文。城镇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为城镇化而城镇化,同时反过来对市场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城镇化推动经济发展讨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潜力时,离不开城镇化问题。面对世界经济比较低迷的形势,作为大国,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很大潜力和内需来自于城镇化。众所周知,城镇化是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这种过程既表现为城镇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我区在新世纪新的发展阶段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长远来看,从根本上解决我区农村牧区的发展问题,解决全区的发展问题,实现全区全面的小康,必须逐步减少农村牧区人口,促进农村牧区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快城镇化步伐,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是发挥城镇中心作用,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也是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实现社会公平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