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经济逐渐发展,经济活动也越来越具有复杂性,因此经济关系之间的复杂性也就愈来愈突出。而在各种企业贸易往来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不太协调,必然会影响经济的发展。文章介绍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内涵,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应用中的必要性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史洁 《北方经济》2009,(14):93-94
一、实质重于形式的基本概念实质重于形式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PB)于1970年发布的第四号公告,"基本概念与会计原则"中,APB认为,财务会计应该强调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论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是否不同于其经济实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1989年7月公布的《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结构》中也采纳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IASB认为,如果信息要想忠实反映它拟反映的交易或其他事项,那么须根据它们的实质和经济事项,  相似文献   

3.
所谓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并不总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其实质内容。所以,会计信息要想反映其意在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就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能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  相似文献   

4.
2000年1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我国首次正式提出"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核算原则,并强调了其重要性,使会计核算原则增加到十三条.笔者拟就这一原则的产生、发展及其在会计中的应用谈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戴长松 《黑河学刊》2006,(3):61-62,64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的一条重要原则。主要体现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方面;对权责发生制、一贯性等原则具有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6.
实质重于形式是《国际会计准则》的一项会计核算基本原则,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这一原则。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论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张月杰 《中国经贸》2009,(18):183-184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国际会计准则》的一项会计核算基本原则,在会计实务中应用十分广泛,从会计要素的确认、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的计量、会计记录和报告及会计信息的披露都离不开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8.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应当遵循的原则之一 ,正确分析、理解其内涵、实质 ,并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运用 ,对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加强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外在法律表现形式,即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能仅仅以其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在国际上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会计核算原则,在会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其涵义和重要性方面进行相关的论述,从而分析其在会计运用过程中的问题,不过着重还是谈其在会计账务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从2007年我国实行新会计准则以来,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就被正式纳入我国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一方面是由于我国近十几年来与国外企业的经济合作频繁,需要向国外投资者、债权人提供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财务报告等会计信息;另一方面,我国的会计准则尚在不断完善中,存在一些漏洞,一味按照经济活动的表面形式或法律形式进行反映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误导信息使用者。多种因素影响下,使得实质重于形式这一特征在日常经济业务处理中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就具体经济活动,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及意义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2.
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进一步强调了实质重于形式这一原则的重要性.新准则对实质重于形式的进一步强调和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势必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和综合素质的要求.结合新准则通过列举实质重于形式在实务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探讨其在实务中的职业判断.  相似文献   

13.
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进一步强调了实质重于形式这一原则的重要性。新准则对实质重于形式的进一步强调和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势必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和综合素质的要求。结合新准则通过列举实质重于形式在实务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探讨其在实务中的职业判断。  相似文献   

14.
罗鸿伟 《魅力中国》2009,(14):92-93
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涵义《企业会计制度》第11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所下的定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信息如果要想如实反映其所拟反映的交易或其他事项,那就必须根据它们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是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可见,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强调的是经济业务的实质和经济现实,在外在形式与其相背离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应当具备更好的专业判断能力,应以实质和经济现实作为核算和反映的依据,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现实的角度论述了在编制合并报表时持股比例只是形式上的标准,而是否具有控制权、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才是编制合并报表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16.
姜明 《山东经济》2004,20(2):120-121
新旧会计制度中会计核算原则有许多差异 ,如新增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加强了谨慎性原则 ,修正了历史成本原则 ,强调了重要性原则等 ;有的会计核算原则基本保持未变。正确理解新旧制度会计核算原则的差异 ,是做好会计实务工作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7.
18.
王墨洋 《魅力中国》2010,(6X):254-254
实质重于形式,就是会计核算主要依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仅仅看其法律形式。2000年9月,我国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并且强调了它的重要地位。另外,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对实质重于形式也有如下规定:如果信息要想重视反映它拟反映的交易或其它事项,那么久须根据他们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是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  相似文献   

19.
稳健性原则在我国又称为谨慎性原则,原意是“对可能的损失要计提准备额,而对可能的收益切莫寄乐观的希望”。具体来说,它是针对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者提高警惕,以应付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二章第十八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相似文献   

20.
关涛  付悦 《辽宁经济》2005,(4):41-42
一、税法和会计制度关于销鲁商品收入的确认和计量上的差异 1.收入确认原则的差异。企业会计制度在确认收入时,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根据交易的实质确认是否作为销售收入处理,而不是按其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税收上虽然也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但尽量减少“选择、判断”的余地,以方便税务管理,体现公平。税法上更注重完成交易的法律要件,只要发生应税行为,不论企业是否作销售处理,都要按照法律规定计征税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