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际分工由产业间深入到产业内并进一步深入到产品内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汽车、电子、服装等制造业产业。经典贸易理论以整体终端产品作为潜在的分析假设,因此难以担负解释国际贸易现状的重任。那么,什么是产品内分工和产品内贸易,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如何,怎样分析产品内分工的组织或权力结构?本文将以汽车为例,针对以上问题作出初步的回答。  相似文献   

2.
以产品内分工为基础的产业转移是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基于产品内分工的角度,文章发现中国主要以加工贸易的形式参与到国际分工,容易陷入"低端锁定"且不利于对外贸易结构升级。在国际产业向中国东部地区和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耦合转移"的态势下,促进企业由"嵌入式"向"构建式"升级模式转变、构建大国的国内价值链网络和从国家层面进行政策创新,是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升级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陶爱颖 《中国市场》2010,(35):109-110,112
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产品内分工理论概述,阐明产品内分工的概念和假设前提。第二部分对产品内分工产生的基础、原因进行分析。第三、四部分产品内分工在就业、工资、投资、经济增长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过去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的加工贸易主要凭借劳动力、土地等低成本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融入全球价值链。然而我国低成本生产要素比较优势逐渐减弱,传统的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方式主要集中在加工装配等低附加值环节。本文基于产品内分工理论,结合在国际产品内分工条件下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并针对我国加工贸易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探讨基于产品内分工理论我国加工贸易实现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曹秋静 《中国市场》2013,(44):11-14,19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对产品内分工的研究文献,探讨对产品内分工的科学定义,选择合适的指标测度我国产品内分工的水平并对如何破解新型国际分工条件下制造业存在的困局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产品内分工理论与价值链理论的渗透与耦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铮  王鹏 《财贸经济》2007,(3):121-125
本文通过分别介绍管理学和经济学在价值链相关理论上的研究,发现二者虽然在研究范式上不尽相同,但其研究框架和技术特点是相互补充和渗透的,并且存在着研究上相互结合的耦合点。由此,本文认为,在生产全球化的现实背景下,整合经济学和管理学在价值链理论研究上的优势,将有利于解释当今世界国际产品内分工盛行及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强  郑江淮 《财贸经济》2013,(9):95-102
本文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构建理论模型,提出了影响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三个假说命题.利用我国制造业24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对假说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研发水平、人力资本和制度环境对所有类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规模对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总体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外商直接投资对总体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国际分工参与程度除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外,对总体制造业及其他类型制造业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产品内分工框架下的产业升级主要体现在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状态演变的过程。从产品内分工的产业组织形式,产品内分工与全球价值链之间的关系,全球价值链与产业升级,产品内分工框架下的产业升级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综述。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呈现出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并重、产业内和产品内垂直分工快速发展和发达国家主导的特点。中国已经是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但仍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低端。未来五到十年,国际垂直产业分工的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但服务贸易的重要性将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将会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将会继续提升,有望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向中高端升级,并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中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在全球的迅速扩张使得发展中国家逐渐融入了全球分工体系之中。FDI作为跨国公司主要的投资方式之一,其进入东道国的动机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FDI在促进东道国融入世界分工体系的效应方面也不尽相同,就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与FDI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流入中国的FDI类型极大的提升了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贸易数据的深入分析,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对中国在新国际分工体系中的竞争力和地位进行评判。研究发现,中国在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专业化层次较低,主要扮演"加工车间"的角色,尽管高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品发展迅猛,但竞争力集中在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生产阶段,从中获取的分工利益极为有限,总体而言,目前处于新国际分工体系的中低端位置。但纵向比较结果显示,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的阶段性目标,比较优势逐渐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延伸,国际分工地位也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产品内分工理论的发展沿革进行了粗略的梳理,笔者通过这一研究,将产业组织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对于产品内分工的理解进行对比,以便更好的理解产品内分工理论,更好的理解外包.  相似文献   

13.
产品内分工刍议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从产品内分工的概念入手,区别分析了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的差异,分析了产品内分工的决定因素、特点、影响及其启示。结论是,在产品内分工发展过程中,跨国公司起到了重要的枢纽作用,产品内分工的深化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赵自强 《商》2014,(23):66-66
国际贸易最新的形式是产品内贸易,怎么用已有的理论对产品内贸易的现象进行解释,中国在产品内贸易的现状是什么,形成这种现状的国内国际原因是什么,而产品内贸易的分析对现如今的贸易统计量又会有什么影响,本文从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着重联系实际分析了造成中国产品内贸易现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产品内分工是影响价值链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不同价值链差距层次下,中间品(包括半成品和零部件)产品内分工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随着价值链水平所处条件分布的位置变化,中间品产品内分工对价值链的溢出效应变化趋势呈倒U型,这种作用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产品内分工带来效益的原因和条件,指出产品内分工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之一,企业应该积极利用这种方式提升竞争力,参与国际分工。  相似文献   

17.
产品内分工背景下的中国对外贸易升级战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际分工已由产业内分工深化到产品内分工,我国对外贸易转型面临新的机遇.本文从全新的视角探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与产品内分工之间的关系,以构建中国参与产品内分工的新格局为目的,推动我国贸易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迁,实现我国贸易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8.
佘雪锋 《商业时代》2007,(25):31-33
国际分工已深化到产品内分工阶段,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新的机遇。本文分析产品内分工背景下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有利条件与机制,探讨加工贸易发展面临的原产地规则、加工增值率增长缓慢和加工贸易主体结构失衡等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指出加工贸易战略调整的方向在于立足中国静态比较优势,继续支持劳动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环节的加工贸易;努力创造动态比较优势,引导外资投向技术密集型产业、高附加值加工环节;完善加工贸易政策,提高加工增值率,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9.
蒲华林  张捷 《财贸研究》2012,23(1):70-76
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引致贸易伙伴的诘难,国内外学者的实证分析却表明中国从产品内国际分工与贸易中获取的国内价值增值非常有限。产品内国际分工与贸易主要表现为零部件等中间产品的进出口,这一特征在机械运输设备和自动数据处理产业表现得尤其明显。通过计算1994—2007年零部件进出口的单位价值比率,发现中国出口零部件的单位价值远远低于相同编码进口零部件的单位价值。这意味着中国在进口大量高价值零部件从事终端产品低附加值出口加工的同时,也在制造并大量出口低价值零部件。中国激增的贸易顺差是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副产品,掩盖了产品价值真实的国际分配。中国要成为真正的制造业强国并获得更大的国际分工利益,必须从提高国产零部件的价值开始。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对1997~2006年10年间我国制造业产品内分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的要素禀赋特征和附加值特征,认为产品内分工主要发生在我国制造业中的资本相对密集的产业,但劳动要素优势仍是我国参与产品内分工的基础。在获取更高附加值的利益驱动下,我国制造业内的企业会自主进行资本和技术积累,从而有助于我国制造业从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的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