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企民合谋的旅游开发模式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学术支持和实践,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保护成效。但在企民合谋的旅游开发模式下,文化的旅游开发与文化的保护在价值上的背离问题逐渐凸显,使我们有必要对企民合谋以旅游开发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策略的适应性进行研究和反思。文章就此,对以旅游开发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企民合谋模式的困境和解决措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作为"绿色"产业的旅游业已成为各地区经济增长的重点。文化旅游是旅游业的亮点。文化旅游靠特殊文化资源吸引众多游客。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决定文化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了解维吾尔族麻扎朝拜的文化背景,对麻扎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化旅游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但非遗文化旅游开发面临着诸多困境,以安徽池州为例,非遗文化旅游开发面临着规划与资源整合相脱节、资源与品牌构建不协调、利用与创意发展不适应等困境,强化资源整合、注重品牌运营、坚持创意发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开发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4.
刘瑶瑶 《开发研究》2012,(5):123-126
发展文化旅游经济是当前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主导趋势。以小凉山地区彝族文化旅游开发为例,探讨了西部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开发对于传统文化保护的影响,进而提出了文化旅游开发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5.
关于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红梅 《开发研究》2004,(3):51-52,45
为了解决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的矛盾 ,必须进行保护性开发。要想切实有效地保护民族文化 ,就应当明确保护对象 ,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此外 ,还应正确分析民族文化保护的主体体系 ,并使其合力达到最大值 ,从而有力推动民族文化和民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鼓浪屿是福建海洋文化旅游开发的代表区域.研究发现鼓浪屿旅游开发过度商业化、产品结构单一,且饮食、建筑、音乐、人物、宗教等方面的本土文化面临逐步消逝的问题.为保护与传承鼓浪屿本土文化,建议合理控制游客和外来居民数量、完善本土文化保护与传承机制、开发具有丰富体验的多样化文化旅游产品、主动推动本土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周慧  林宇 《开发研究》2020,(2):95-100
独特的人文环境孕育了丰富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对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在山东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中存在"体育申遗"导致的文化保护不均、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等级化、商业开发与文化传承的失衡以及传承主体青黄不接等诸多问题,鉴于此,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法治保障、加强传承梯队建设、打造旅游文化品牌以及扩大宣传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化遗产保护开发问题越来越受关注,而文化遗产保护的灵魂——原真性便成为保护开发中的核心问题。建构主义原真性理论强调旅游主体体验真实性和旅游客体原真性互为建构,与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相契合。基于建构主义原真性理论,通过对卦台山伏羲文化旅游的SWOT分析,探讨卦台山伏羲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  相似文献   

9.
赫哲族是黑龙江省人口较少民族之一,赫哲地区有发展特色旅游业得天独厚的地缘位置。赫哲人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然而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却有濒临消亡的趋势。如何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旅游开发给赫哲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以足够的发展空间,让民族文化的自我调控能力发挥作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旅游开发中得到升华,达到保护与开发共羸。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中心城历史文化风貌区是发展都市旅游的优质资源,但在其旅游开发与保护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鉴此,应当进一步总结具有上海特色历史文化风貌区旅游开发保护的基本思路与运作模式,这对上海构建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打造国际文化大都市,具有重要的决策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化旅游所依赖的资源具有特殊性,保护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保持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德宏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应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与注重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蒙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是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蒙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正确开发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旅游开发也是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途径。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虽不十分理想,但有较好的开发基础和较大的发展空间。调整策略,深度开发,打造精品,形成合力,将会有力地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阐述郴州地方戏曲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对郴州地方戏曲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郴州福寿文化、山水文化为依托,发展地方戏曲旅游,以适应文化旅游市场的需求,丰富郴州旅游产品结构。开发时应遵循个性化、整体化、保护与创新相结合、观赏性与参与性相结合原则,并提出了五点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客观分析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为湘西州)土家族、苗族的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现状,开发资源优势以及在发展中民族文化逐渐消亡的问题,从开发定位、开发重点、区域合作、社会文化多样性、民族文化的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湘西州乡村旅游发展中民族文化开发与保护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吴娟 《魅力中国》2014,(19):39-39
本文探讨了乡村旅游开发对乡村文化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提出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应通过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对农村文化分类分层实施保护。注重提高农民文化保护的自觉意识,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伍鹏 《特区经济》2008,(4):61-6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旅游资源。如能正确处理好旅游开发和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可以实现良性互动。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应通过政府主导与全民参与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人才培养与理论研究结合等措施加强保护,此外,还应将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化结合,实现口头传统、民间表演艺术、民俗、民间手工艺和餐饮老字号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才能够提升宁波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红河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后,其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日益得到重视.水文化是哈尼梯田文化及梯田旅游吸引力的核心,本文分析哈尼梯田水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劣势、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要注重旅游规划制定与实施、建立适宜管理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出台相关保护利用政策制度、开发有水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和采用适宜的旅游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自有的文化记忆。中国人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愈加重视旅游质量。目前,旅游业开发领域在不断扩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逐步成为重要的人文旅游开发资源。这也迫切要求我们要保护好祖先留给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为子孙后代在文化选择上提供广阔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既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又为旅游地创造经济价值。海伦剪纸作为黑龙江省知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与开发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古村落是历史文化信息和乡土文化的载体,是乡愁寄托的精神家园。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古村落日益消亡或被现代物质重构取代,古村落旅游资源开发是保护和延续古村落文化的模式之一,但在开发保护过程中存在困境。本文从资金投入、人才保障和政府行为等三个方面提出对策,探讨古村落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郭海燕  杨斌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9):108-109
西部大开发使新疆的民族旅游开发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民族旅游资源开发给新疆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当地民族文化带来一系列的负面作用.文章分析了民族旅游开发对民族文化的影响,探讨了新疆民族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