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内容及运行体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目标是为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为扩建、新建矿山和国家战略储备等提供矿产资源保障。因此要根据矿业市场的需求,参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提供的相关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找矿评价直至勘探工作,有选择地涵盖预查、普查、详查和勘探等阶段的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对发展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可以进行战略性地引导,设立国家矿产勘查风险基金,组建相关部门进行管理,建立一支精干的、各具特色的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科技队伍,建立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立项和成果转让评估公司。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商业性地质和公益性地质工作分体运行,商业性地质工作发展缓慢的现实情况,应以《决定》出台为契机,积极响应《决定》精神,从增加地质前期工作力度、培育和完善地质勘查市场、开拓矿产资源勘查投资渠道、组建灵活多样的矿产勘查企业等几个方面努力,以促进我国商业性地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完善地勘工作体制 促进地质找矿的有效投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地质勘查工作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有效投入不足,难以发挥其先导作用和引导作用;②商业性地质工作投入不足;③政策环境不利于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资。完善地质勘查工作体制,加大地质找矿投入的有效途径:①国家和地方将地勘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②改革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投入机制;③政策上要鼓励勘查;④建立和完善商业性地勘工作投融资机制;⑤给予税收政策的支持;⑥应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实施“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4.
六、对策与建议(一)加强萤石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为确保我省当前和长远经济、社会发展对萤石矿产资源的需求,依靠科技进步,以技术创新为动力,运用新理论、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按照国家实行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与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分制运行的原则,加快全省萤石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工作。评价一批可供勘查基地,查明3~5个可供规模开采矿区,新增萤石矿产资源储量矿石量1500万吨。通过市场运作,大力培育、发展商业性勘查工作,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加快萤石矿产勘查,引导企业投资开展老矿山外围寻找接替资源。近期需要投入萤石资源调查评…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快速工业化、城镇化阶段,如何加强国外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保障国家矿产资源稳定供应,是我国地质勘查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建议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参与国外矿产勘查,为企业降低境外勘查风险,拉动各类社会资金进入境外风险勘查领域,扶持帮助国内勘查企业和矿业企业参与国际矿产资源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第13条指出:“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矿产资源勘查,培育壮大商业性勘查市场主体,确立企业在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中的主体地位。”这是贯彻落实《决定》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因为要加强地质工作,无论提出什么样的保证措施,最终总得有具体的实体去执行,去操作。这个实体就是矿产勘查的主体。对于主体,《决定》具体指出了三类企业,即“鼓励国有矿山企业实行探采结合、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矿业公司或企业集团,增强在国内外参与矿产资源勘查的能力;鼓励国有地质勘查单位与社会资本合资、合作,组建矿业公司…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规模扩张,矿产资源的开发强度加大,而勘查领域的结构性问题突出,资源储量升级缓慢,使得资源承载力不断降低,进而加剧了供需矛盾。当前迫切需要构建矿产资源勘查机制,完善其保障措施。建议:(1)夯实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并健全其管理机构;(2)积极鼓励和引导商业性地质找矿;(3)放开探矿权;(4)严格监管探矿权退出;(5)加快储量升级,提高资源的保障能力;(6)推进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8.
我国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存在着政府投入资金拉动社会资金投入不够、总体规模小、市场体系和市场规则不完善等问题。完善我国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机制应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明确政府角色定位,合理界定政府行为;二是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确立企业在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中的主体地位;三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努力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四是加强矿产资源勘查行业管理,引导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资源已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瓶颈,矿产资源则是资源问题的基础,解决的途径就是加强地质勘查,提高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加强地质勘查,必须从体制、机制入手,全面总结地勘工作改革经验,找准问题,并把问题研究透,提出切实加强地质勘查工作的政策措施,促进地勘工作改革与发展,不断增强地质勘查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论商业性地质工作的运行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地质勘查业仍然是地勘单位的主导产业,商业性地质工作大有可为。文章分析了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基本特征,论述了从事商业性地质工作的资源勘查公司运行的基本条件、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对地勘单位改组为资源勘查公司应解决的几个问题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甘肃地矿局黄金勘查开发一体化的实践证明 ,油气类矿产探采一体的公司运作实现市场化的模式 ,也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矿产勘查开发一体化是推进商业性地质工作发展的重要途径 ,它不仅有利于地勘单位企业化 ,而且有利于推进我国资源产业新体制的建立。文章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推进矿产勘查开发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地勘基金是管理资源的经济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国土资源部的讲话中,将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定位为管理资源的经济手段,从根本上澄清了长期以来,一些业内人士习惯于将地质勘查基金等同于一般财政专项的认识。用好中央地质勘查基金至少要做到五个统筹.即: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统筹;资源勘查周期与市场即时需求的统筹;国家意志和地方意识的统筹;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矿产勘查的统筹;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的统筹。  相似文献   

13.
地质勘查经费投入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我国地质工作投入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地质工作规模总体上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有效投入不足;公益性地质工作缺乏经常性工作经费投入、国家财政投入资金管理分散;油气勘查投入步入良性循环,但前期基础地质工作薄弱;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总体规模偏小,矿山、个人、外商投资没有大规模进入,矿产调查基础工作薄弱等。文章提出国家地质工作实行统一管理、政府要加大对公益性地质工作的投入、改善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资环境,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矿产勘查等方面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抓住《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出台这一战略机遇,认清当前经济形势和时代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地勘单位作为地质勘查主力军的优势,不断拓展地质工作服务领域,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找矿力度,加强重要矿产资源勘查,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高资源保障程度。同时,要科学地制定“十一五”规划,加强地质人才的培养,更新技术设备,精干地质队伍,认真落实国家对地勘单位的优惠政策,进一步调动地勘单位和地质工作者的积极性,为实现地质找矿新的重大突破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运行、分头并进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与此同时,资金短缺成为我国商业性地质工作,特别是风险勘查阶段面临的突出问题。目前商业性地质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必须抓住矿产勘查风险资本的本质,全方位多途径地筹集风险资本,冲破融资瓶颈。  相似文献   

16.
氧化铝企业是资源型企业。国际市场氧化铝价格持续走高,随着近两三年国内相关省份新建氧化铝厂蓬勃兴起,铝土矿资源形势越来越紧张。山西省铝土矿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质勘探程度低,资源可靠性差,已建和拟建铝企业的铝土矿资源需求量超出供给量等。解决上述问题,应采取根据资源/储量情况控制拟建铝企业数量,提高地质勘查程度,加强矿管工作等项措施。  相似文献   

17.
将商业性与公益性地质工作分开运行是我国地质工作体制改革的方向。在有色金属部门地质工作中商业性地质工作只占10%左右,与市场经济中商业性地质工作的主体地位相距甚远。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历史时期,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内涵是不同的,是发展变化的,正确地认识与把握我国现阶段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内涵,对深化地质工作体制改革,促进地质工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矿产勘查市场化运作是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国家推行的“公益先行、商业跟进”矿产勘查模式为矿产勘查市场化运行提供了契机;地勘单位企业化以适应矿产勘查市场化方能有市场立足之地。矿产勘查市场化运作使矿产勘查生产要素活力迸发:矿产勘查市场化将深度挖掘探矿权的财产属性,探矿权价值将体现得淋漓尽致;遵从矿产勘查“高风险”性,保护探矿权人的“高回报”可能性,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矿产勘查市场;能使矿产勘查主体在矿产勘查市场进退有序。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冶勘地矿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和应对挑战,冶勘地矿业应坚持资源经营;坚持以公益性地质工作为基础、以商业性地质工作为主导的发展思路。为此,要清理管理体制,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矿权管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壮大地勘队伍,实现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