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成为世界第六都市群,正成为长三角地区下一轮经济发展的目标。长三角的区域经济也将在这个整体目标下做新的整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马鞍山融入长三角为特例,研究低能量城市(马鞍山市)融入高能量城市群(长三角经济圈)选择主导产业的对策.文章建议马鞍山应积极吸收长三角强势产业辐射,做大支柱产业,做强传统产业,培育高端产业,构建马鞍山主导产业链.发展物流、金融、会展、娱乐、交通等现代服务业,配套三大基地建设,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马鞍山经济发展,加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圈.  相似文献   

3.
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中,经过一轮经济马拉松之后,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京津塘地区已位居全国三甲,那么谁会成为中国第四个经济带呢?有一种说法认为,以青岛为中心的胶东地区已呈现出黑马之势。第四城情结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以其特有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核心区域之一,其对我国经济的带动作用有目共睹。然而目前其内部各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一个比较现实、合理的解决方法是推动长三角发达地区的部分产业向长三角欠发达地区转移。本文在总结最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新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对长三角域内产业转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带。普遍认为,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过高,过度竞争日益明显,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文章以浙江(宁波、杭州)、上海、江苏为例,对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相似性研究,认为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同构程度并达未到令人担忧的程度,其要素和产品互相支撑所体现的经济联系的紧密性,使得这一地区内部在区域竞争的基础上存在着紧密的产业水平分工,在国内表现出强大的区域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李超海 《南方经济》2015,33(11):110-120
基于2010年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地区企业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表明: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企业农民工的工资总量存在显著差异,长三角地区显著高于珠三角地区;企业农民工工资结构则呈现出不一致的变化,长三角地区企业农民工的基本工资显著高于珠三角地区,但两地企业农民工在加班工资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加班制度是珠、长两地农民工生产体制共有特征,而珠三角地区农民工工资权益不如长三角地区,主要在于珠三角地企业或工厂的基本工资低于长三角地区,并且珠三角地区农民工的不公平程度要低于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农民工要想维持或不扩大与长三角地区农民工的工资差距,需要付出更多的加班劳动。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来,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几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自主创新关系重大,它影响到长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收集长三角地区三个省的面板数据,对影响长三角地区自主创新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长三角地区自主创新的因素主要有研发资本投入与国内市场需求;而FDI、研发人员投入与出口对自主创新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孙涛 《新财经》2004,(12):60-61
从发达国家基本经验来看,我国重化工业至少要持续十年左右的时间。在重化工业时期,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对GDP的需求弹性系数逐渐提高到2~2.7。如果未来十年中国GDP的增长速度维持在7%,港口货物吞吐量将会以14%~18.9%速度增长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对外经贸活动存在区域不平衡,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区的经济相对发达,并且这两个地区的对外经贸活动是在中国对外经贸中占有很高的比重,这决定了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的港口货物的吞吐量会以更高的速度增长,处于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的上港集箱与盐田港的盈利潜力更加可观  相似文献   

9.
聚焦长三角     
黄浦 《中国经贸》2009,(11):91-91
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块“大蛋糕”长三角地区究竟能分享多少? 促进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和整合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将推动服务、旅游、会展等第三产业的发展,长三角地区的第三产业也将因此快速整合。长三角区域内部的第三产业市场常常带有相近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特色,因而更容易产生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以旅游业为例,上海的购物旅游与杭州的观光旅游就可以整合到一起.吸引更多旅游者。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新: 从“助推器”到“火车头” 科技创新锻造长三角核心竞争力 浦东大开发带动长江三角洲成长为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区域之一,由此带来对科技创新的旺盛需求,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传统产业渗透,引领产业升级。统计数据显示,技术进步对长三角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缓步上升,到进入新世纪后加速上扬,拉动长三角进入后期工业化阶段。2002年,科技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53%,预计2005年将达到60%,江苏工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去年上升到44%,今年上半年,浙江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增幅达到68.1%。江浙沪合力打造的科技“大船”轮廓初显,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与经济一体化合拍,科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正由“助推器”转变到“火车头”。  相似文献   

11.
江苏、浙江和上海两省一市正在联手打造长三角都市圈高速公路网,长三角地区各主要城市到上海的单程行车时间都将在3小时以内。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其的2007年1-11月份经济指标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客观科学地评价16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相互之间经济发展,分析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加快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战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看广东,90年代看浦东”这曾经是上个世纪后半期广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由于,珠江三角洲得改革开放的风气之先,因此,珠三角的经济活力被最早焕发出来,并北上影响到包括长三角在内的各个地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浦东开发的进展,长三角的经济也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再加之长三角地区经济融台的势头优于珠三角地区,因此,长三角地区顶替了原来由珠三角占据的位置,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龙头。搂来,长三角提出了打造世界第六城市群的口号,区域之间的融合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大到产业在各地域的分配,小到交通卡的互联互通,长三角再度显示出先行一步的气势和风范。然而,珠三角地区也不甘心“慢半拍”,通过CEPA的整合,原来的珠三角将以更大的包容性将包括香港在内的区域整合进来,形成大珠三角的概念,区域内城市的经济功能也加快了融台的速度。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谁将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人们拭目以待。由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经济总量占到了全国的近三分之一,所以,这两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对全国有巨大的带动作用,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看这两个地区有什么样的作为。关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竞争,并不是着眼于两个地域之间的角逐,而是着眼于中国经济的发展。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关系如同是赛场上一个队内的两个队友:竞争并共同前进着,其目的是带动整个队伍的成绩提高。  相似文献   

14.
李小剑 《新财经》2006,(11):58-58
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长三角地区,人们对资源和环境的利用已经趋于饱和。在这种状况下,传统产业发展的空间已经不大,寻求产业的升级,寻找新的发展机会无疑是突破瓶颈、实现跨越的必然选择。常州市动漫产业和主题公园的规划和发展是区域创新的一次非常勇敢和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对长三角地区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进行了建模与仿真,利用Vensim软件动态模拟了该地区未来的碳排放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解决长三角地区的碳减排是可行的,且到2030年,该地区的碳排放量将达到295 150万吨。此外,文章还依据敏感性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节能减排建议,从而为长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国内     
长三角16城市GDP增速持续放缓 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我国长三角地区GDP增速持续放缓。继2011年长三角16城市GDP增速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后,2012年一季度回落幅度达1.9个百分点。 长期从事长三角区域经济运行跟踪、分析和研究的无锡市统计局5月12日披露的2012年一季度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报告显示,一季度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但受全球经济大势疲软影响,增速放缓。 据初步统计.一季度长三角16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086亿元人民币,增速均值为9.0%,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角洲     
《天津经济》2010,(9):77-77
长三角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方案已完成 长江三角洲长三角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方案已完成据获悉,经过一年多的调研、论证和协调,铁道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日前联合向国家发改委正式报送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2010年调整),至此,长三角地区城际铁路线网规划研究工作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块"大蛋糕"长三角地区究竟能分享多少? 促进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和整合 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将推动服务、旅游、会展等第三产业的发展,长三角地区的第三产业也将因此快速整合.长三角区域内部的第三产业市场常常带有相近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特色,因而更容易产生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以旅游业为例,上海的购物旅游与杭州的观光旅游就可以整合到一起,吸引更多旅游者.据初步预测,世博会期间将有7000万人次参加,35%的参观者会顺道去周边一游,可产生直接经济收入近110亿元,间接旅游收入将达800亿元.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产业结构趋同与上海产业发展战略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迅速,经济 实力大幅增加,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之一。 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为长三角经济发展作 出了应有的贡献。 但是,目前出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上海在长三 角地区经济地位相对下降,另一个是长三角地区产业 结构趋同。第一个问题具体表现为长三角其它城市与 上海经济水平的迅速接近。改革发放之初的1978年, 南京市的人均GDP与上海最接近,但也只有上海的34%  相似文献   

20.
2010年以来,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取得了新的进展,港航生产成绩突出,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优势更加强化。长三角地区港口(简称长三角港口)全年货物吞吐量恢复平稳快速增长,数量和增速均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