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普玉 《经济研究导刊》2012,(5):163-165,168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对区域金融中心的认识逐渐加强,国内各经济区域的中心城市掀起了一股建设成为区域金融中心的热潮。但各个区域经济金融中心的竞相竞争建设带来了很多问题,对中国各区域经济金融中心整体的健康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对中国各经济区域的金融中心建设进行整体布局和分层次分步骤建设规划研究非常重要。以金融中心发展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在借鉴、参考国际金融中心量化指标的评定方法基础上,分析中国各经济区域的金融中心建设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了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对中国各个准备建设成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城市进行量化考核评分和排序,根据GFCI评分结果和排名进行划分归类进而进行整体规划布局安排,并根据量化指标对中国金融中心的整体布局和建设步骤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知识评价指导体系”,按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英国、中国及北京,上海,广州1991至2002年的相关数据,利用算术平均,因子分析系统工具,对6国及3城市的知识发展综合水平进行横向比较,从而研究中国及3大中心城市发展知识经济的主要差距以及向知识经济转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发展效率差异的DEA-ESDA测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竞虎  尹君 《经济地理》2012,32(12):53-60
选取土地、资本、劳动、技术和通信等投入量作为输入指标,城市经济总量和地方财政收入输出指标,构建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并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技术对2000—2010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发展效率及其空间差异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综合效率水平较低,只有少数城市达到了效率最优。城市效率呈现出与三大地带经济发展格局、城市行政等级和规模等级相一致的空间格局,综合性城市和专业型城市间的效率差异显著。城市发展效率存在较强的空间关联。10年间,中国城市效率呈现先降后升的演变态势,总体有所降低,大多数城市都处在规模收益递增阶段,规模投入不足是中国城市要素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区位、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政策因素是中国城市效率格局分布与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李培 《财经研究》2008,34(4):72-81
城市体系具有多层次性、开放性和协作性等特点。文章通过构建城市体系内部分工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城市层级与城市间分工效应的关系。在回顾中国城市体系演变历史的基础上,确定了模型检验的时间起点,并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对1990-2004年中国地级市与三大都市圈内部的城市分工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地级市间的分工效应显著,而三大都市圈的发展现状也恰恰代表了中国城市化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目前有15个副省级城市,这些城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力图构建较全面和科学的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01年、2004年和2008年副省级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进行分析,最终计算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并利用聚类分析,将其分为三大类,据此提出相应的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人均出口总额、人均实际利用外资、出口依存度、资本依存度等6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35个中心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价值的大小,将城市划分为4种类型:外向型经济发达城市、外向型经济较发达城市、外向型经济不发达城市、外向型经济最不发达城市。从地域差异来看,中国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很不均衡,东部中心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大大高于中部和西部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人均出口总额、人均实际利用外资、出口依存度、资本依存度等6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35个中心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价值的大小,将城市划分为4种类型:外向型经济发达城市、外向型经济较发达城市、外向型经济不发达城市、外向型经济最不发达城市。从地域差异来看,中国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很不均衡,东部中心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大大高于中部和西部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8.
产业知识基础发展现状评析是科技创新中心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对解析型、综合型、符号型3类产业知识基础进行分类辨析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产业知识基础对科技创新中心的推进路径及其发展策略,并以北京科技创新中心为例,对北京产业知识基础进行分类测算和评析。研究结果显示:解析型知识基础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强关系,符号型知识基础与其它类型产业知识基础的相关性较弱,一般需要转型的城市相对来说综合型知识基础水平较高。相对于全国大多数城市,北京综合型、解析型和符号型3类知识基础均较强,1998-2014年呈现出逐渐上升态势,但仍需继续强化解析型知识基础和符号型知识基础产业。  相似文献   

9.
产业知识基础发展现状评析是科技创新中心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对解析型、综合型、符号型3类产业知识基础进行分类辨析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产业知识基础对科技创新中心的推进路径及其发展策略,并以北京科技创新中心为例,对北京产业知识基础进行分类测算和评析。研究结果显示:解析型知识基础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强关系,符号型知识基础与其它类型产业知识基础的相关性较弱,一般需要转型的城市相对来说综合型知识基础水平较高。相对于全国大多数城市,北京综合型、解析型和符号型3类知识基础均较强,1998-2014年呈现出逐渐上升态势,但仍需继续强化解析型知识基础和符号型知识基础产业。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领军力量。在明确界定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基础上,以经济运行供给侧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分维,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2003—2019年国家中心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子系统指数和综合指数进行测度和比较,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剖析区域发展差异及来源。研究发现:17年间国家中心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但由东向西梯次下降;三个子系统指数在国家中心城市内部及其之间均表现出高度非均衡性;国家中心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集中在区域间,而东—西区域间差异最大且呈扩大趋势。据此,从加强区际循环、深化三大变革、开展先行示范等方面提出推动国家中心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根据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分析框架,对照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杭州已经具备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基本条件。但仍有三大瓶颈需要突破,包括有待进一步提升商圈影响力。杭州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与国际旅游城市,具有发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有利条件。尤其是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背景下,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作为我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思路创新,将杭州建设成为新型国际消费中心,可以进一步加快形成与国际接轨的高效城市管理体系,同时也有助于打造成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12.
实现现代化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现代化离中国到底还有多远?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指标研究课题组经过测算认为,中国现代化水平在世界120个国家中排名第66位。按改革开放20年发展速度预测,还需13年就可达到现代化标准。 实现现代化的10项标准是由美国现代化问题专家英克尔斯于60年代提出来的,包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非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非农业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比重、大学生占20—24岁年龄人口比重、人口净增长率、平均预期寿命、平均多少人有一名医生、成人识字率等10项。 社会指标研究课题组根据世界银行出版的《2000年世界发展报告》和联合国教科文年鉴、劳工年鉴等文献,收集了百万人口以上的120个国家和地区的10个指标的1998年数据,用英克尔斯的标准作为衡量值,用综合指数法对各国现代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 根据此评价,1998年中国实现现代化指数为81.9%,1978年该项指标为59.6%,1990年为9.8%,1995年为79%。现代化水  相似文献   

13.
依据经典的增长极理论,区域经济发展首先应把少数优区位地区培育成经济增长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厦门、福州及温州成为经济增长的三大增长极,在TP模型理论框架下,利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对海峡西岸经济区三大中心城市技术扩散空间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心城市厦门、福州及温州的技术扩散对区域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建议在加强区域金融合作的基础上促进资本流动与融合,继续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实行外商直接投资的差别化战略来提高中心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及技术扩散效应从而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选取服务业产值的地区比重、区位熵和服务业与工业相对集中度指标分析河南省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特点,发现各地区服务业发展不均衡,且专业化和集聚水平普遍较低,发展水平不高,省会中心城市郑州一枝独秀,单极作用比较明显。另外,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河南省的服务业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各地区的综合经济水平是影响该地区服务业发展的首要因素;此外发现各地区服务业规模水平与该地区距离郑州的距离也存在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郑州作为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对各地区的辐射作用突出,但省内次中心城市的功能发挥不够充分。  相似文献   

15.
外围中心的集聚力不足是引发人口疏散乏力、空间建设无序等大都市"城市病"的关键性因素。为了探寻提升外围中心的集聚力关键路径,文章运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外围中心集聚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将指标权重和北京市2011年的最新统计数据相结合,对未来几年各区县人口集聚趋势进行初步判断。研究表明,前期发展优势和土地资源约束对人口集聚力的影响均十分显著,政策、体制等外生集聚力对城市发展新区的影响更大,内生集聚力最大的城区依次是朝阳、海淀、大兴、昌平和通州,内生集聚力最小的依次是门头沟、石景山、东城和西城,政府需通过政策、体制等外生力量提高城市发展新区的外生集聚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空间价值链重组指数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城市群的分工水平进行了测度和比较。结果显示:2003-2012年间中国城市群价值链重组水平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城市群层面的分工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由东向西依次递减;从城市群内部来看,中心城市的分工水平远远高于外围城市,中心城市自身趋于下降,外围城市趋于上升。从价值链角度布局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单个城市和城市群的空间发展能力是我国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生产力要素分析出发,将知识划分为规范的和能动的生产技术、实用的和基础的自然科学、微观的和宏观的管理科学和现代的和传统的人文科学4大类;将知识的生产力特点归纳为创新性、集成性和“软件”性,并论述了它们在知识经济发展机制中的作用;最后,根据大连市城市发展战略变化趋势分析,提出应充分发挥大连城市知识中心作用,将大连建设成为知识经济中心城市。为此,要进一步优化城市知识结构,加强城市发展的全面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为科学、有效地对国家中心城市绿色交通水平进行测度,识别影响和制约国家中心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的关键因素,论文基于DPSIR模型构建国家中心城市绿色交通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熵权法对指标优化并赋权,建立基于集对分析与可变模糊集的国家中心城市绿色交通水平测度模型,采用贡献度和障碍度识别影响和制约国家中心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的重要指标,最后以西安市为例进行实证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11—2018年西安市绿色交通水平整体基本呈现“稳步上升”态势,绿色交通水平等级由“较差”转变为“中等”;(2)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等驱动力层面因素和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影响层面因素是影响西安市绿色交通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3)人口密度、人均GDP和万车事故率是制约西安市绿色交通水平发展的关键性指标。研究结论不仅可以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其他城市绿色交通水平测度提供借鉴,还可以为城市管理部门制定绿色交通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各省市旅游业竞争也日趋激烈.本文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旅游业竞争力指标体系,以旅游收入、旅游人数、旅游服务、旅游吸引物、旅游基础设施等五个因素作为准则层,并分解和衍生了细化为指标层可量化的竞争力指标.其次,从《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中选取青岛、大连、秦皇岛、南京和杭州等地2015年的相关指标数值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五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综合排名.再次,根据各城市指标层指标得分,利用SWOT分析法对青岛旅游业竞争力进行优劣势分析.最后,借助SPSS20.0软件,利用指数平滑法对2017-2020年青岛旅游业的发展状况进行预测,并提出如何提高青岛旅游业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梳理并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经济重大成就以及一步步走向市场化的历史进程,深入分析经济改革中的各项指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根据三十年消费与收入数据,采用回归分析,将三十年分三阶段建立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三十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边际消费呈现递减趋势,体现出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果。各项改革措施分别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该如何进行量化,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