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建君 《经济师》2010,(3):235-235,237
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从粮食供需长期趋势看,受耕地减少、种植结构调整和种粮比较效益低等因素的影响,粮食生产及规模不断减少;而粮食需求随着人口总量的增长,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的增加,面临刚性上升压力。文章通过对台州市粮食供需现状分析,指出台州市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现地方经济发展和粮食供需平衡提出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2.
福建粮食安全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全局和长远利益的需要。福建是个长期缺粮的省份,粮食安全问题更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要全面分析粮食生产和供求形势,居安思危,始终重视粮食安全工作,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粮食安全问题在福建显得尤为重要 (一)福建粮食生产呈现波浪  相似文献   

3.
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变得更为复杂,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加工储运等多个领域,其内涵和外延也更加丰富。在众多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中,粮食供给因素、粮食生产的结构性因素、粮食流通因素及粮食的需求因素是主要因素,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产生较大影响,需要我们在制定粮食安全战略时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5,(8)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自2003年起国家陆续实施了粮食生产直接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一系列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政策,这些财政政策的推行,不仅促使农业更好的发展,也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粮食增产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些粮食生产利益补偿财政政策,平衡国家粮食安全与财政对农支出依存关系,文章以粮食生产利益补偿的理论依据为切入点,分析利益补偿的必要性和立足点,进而有效发挥政策的社会和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地非农化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城镇化加速推进所带来的耕地快速流失,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本文基于统计资料的分析发现,1985—2010年中国耕地的流失与粮食净进口具有高度的相关性,13个粮食主产区是耕地快速流失被迫调整的结果。城镇化对土地的刚性需求固然是耕地流失的主要原因,但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偏向发展战略却加速和放大了这一结果。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区域发展政策和行政管理方式,则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在耕地违法开发上的政策博弈便会继续延续,只有将其置于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框架加以补偿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据此,本文提出了以土地发展权推进主体功能区和耕地保护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6.
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惠农政策的稳定关系到粮食生产的安全,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是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更是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关系着农村的稳定与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中国粮食生产和人口增长简况的分析,本文探讨了中国粮食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揭示了中国粮食生产和消费空间分布格局变化的两大趋势,一是主要粮食产区北移,并在空间上趋向集中;二是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的空间距离拉大,实现粮食安全对粮食流通特别是物流体系的需求明显增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中长期增进粮食安全的潜力,提出中国实现中长期粮食安全面临五大挑战,即:传统的粮食生产方式日益难以为继;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发展争夺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粮食生产比较利益低下、成本和机会成本上升的问题迅速凸显;粮食增产很容易面临各级政府对农业投入能力和投入意愿不足的困扰;支持粮食增产的改革和制度创新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贸易自由化对粮食安全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入手,发现虽然粮食的自由贸易可以带来世界整体福利的提升,但现今世界粮食贸易实行自由化依然为时尚早,会对其后续发展留下"后遗症"。而中国要保证当下的粮食安全也不能依靠贸易自由化,粮食贸易完全交由市场的结果是中国粮食种植业受到严重冲击、丧失粮食控制权、供给风险增加,不利于粮食安全的长久保障。因此,政府对粮食贸易进行正确干预、大力扶持本国粮食产业才是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刘萍 《经济研究导刊》2012,(18):199-200
粮食安全问题在国家战略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中国粮食安全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进行粮食生产区域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确保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力;建立财政支农体系,从价值形态上对粮食生产进行支持;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加强食物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是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0.
粮食银行作为服务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一环,降低了存粮损失、加快了粮食流动、保障了粮食生产积极性、降低了粮价波动,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粮食银行发展中也存在政策支持不够、服务质量不高、缺乏监管和发展水平不均衡等问题。因此,应探索构建从中央到地方一体化的粮食银行运行体制。  相似文献   

11.
当前,千家万户小农仍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体,农户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决定了家庭内部资源的配置方向.对河南455户样本农民的调查显示,当前农户家庭资源的配置呈现出典型的非农化特征,农户经济行为表现为明显的"四化"趋势:粮食生产糊口化,非农经营主业化,留守劳力低质化,资金流向消费化.这表明我国未来的粮食安全存在着巨大危机.为应对"四化"趋势、保障粮食安全,本文提出了提高粮食比较效益、优化惠农政策、加快培育农业大户、提升留守劳力素质、吸收各方资金参与粮食生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粮食安全问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全面实施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情况下,如何确保粮食安全,是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就粮食安全与粮食不安全问题,以及建立粮食安全体系与粮食安全预警系统问题等,作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3.
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利用及保护问题研究——以河南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针对我国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问题,分析了河南省耕地利用及保护的主要问题.基于河南省1978年~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从保障粮食安全的视角,实证检验了影响耕地利用及保护的内、外部因素.笔者提出,建立河南省粮食安全的保障机制,要从注重土地数量与质量管理、完善农业激励政策、增加粮食单产的科技贡献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入手.  相似文献   

14.
罗重谱 《经济纵横》2021,(11):97-102
新冠肺炎疫情、极端天气等对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产生较大冲击,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呈现高产量、高库存、高价格、高贸易量、高成本等特征,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对我国粮食进口、价格等产生一定输入性传导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仍需坚持长短结合,积极应对短期可能的冲击挑战,更要面向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聚焦市场化改革,完善收储制度和粮食价格形成机制;聚焦重点区域,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区域性粮食安全风险;聚焦关键主体,推进种粮主体结构有序转换;统筹国际国内,千方百计扩大外部粮源获取能力.要提高粮食供给的稳定性、可靠性、可持续性,牢牢握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构建与现代化目标相匹配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粮食安全问题关乎民生社稷。在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支持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课题。本文就Z市粮食生产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江苏粮食生产能力储备建设的途径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江苏粮食生产能力现状作了简要分析,阐述了江苏粮食安全的数量界限,提出以食物生产观念涵复粮食生产、合理提高粮食价格、提高土地粮食生产能力储备和粮食生产科技水平,实现藏粮于田,藏粮于科技等发展江苏粮食生产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与农业政策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村从分田到户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但"谁来养活中国"这个话题的提出又重新给我们以警醒.在全球粮食危机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应该重新认识中国的涉农政策,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推动农业集约化生产,采取措施,全面预防、应对粮食危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粮食安全的测度:一个指标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粮食安全程度在波动中提高。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的不是单一领域的因素,生产、消费、流通、贸易等领域都可能引起粮食安全风险。所以,粮食政策不应是单一性质的,而应是一揽子、带有组合性质的政策。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粮食安全本质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宏 《经济纵横》2005,(4):22-24
粮食安全研究的首要问题是粮食安全的本质。本文在分析粮食安全的概念和内涵后,指出粮食安全程度取决于国家获取粮食能力,它与国家的综合实力有关;在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粮食供给成本、粮食获取渠道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粮食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粮食生产、流通、消费、调节和政策导向等许多方面,需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我国要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可持续发展;规范相关政策,建立支持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发展流通,构建高效顺畅的粮食供应体系;合理储备,建立粮食供求平衡调节体系;积极利用国际市场资源,降低粮食安全代价;倡导科学消费,扩大粮食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