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转轨时期的中国劳动力参与率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剑 《商业研究》2006,(5):84-87
转轨时期中国的劳动力参与率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其历史的渊源,也与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及其它各种制度等有关。转轨时期的中国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针对转轨时期中国劳动力参与率问题的现状、特点、产生原因及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今后应努力采取各种措施,适当降低劳动力参与率,同时统筹考虑失业、社会保障等各种问题,以求更有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畅  乔莉 《商》2013,(21):237-238
劳动参与率是反应劳动力市场繁荣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经济活动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与就业率相比,劳动参与率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劳动力市场的供给状况。劳动参与率会受到经济、社会、文化、制度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本文重点考察了经济周期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利用1990-2012年的宏观数据对模型进行OLS估计,得出了中国劳动参与率与经济周期反向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影响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因素,将经济学分析上影响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因素分为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分三步使用Probit模型衡量各因素的影响方式和大小。最终得出性别、年龄、户籍、最小孩子年龄、孩子数量、母亲的居住地和婆婆的年龄均会显著地影响女性劳动参与率。管理者可以通过影响这些因素间接地调控女性劳动参与率,以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效率,维护社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扈青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4):158-159
劳动参与率是衡量劳动力就业状态的重要指标,它与劳动力供给密切相关。同时,由于劳动力供给与失业和社会保障密切相关,劳动力参与率水平较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以及经济的持续发展;反之,会加增加社会保障的压力。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通过研究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变化趋势、生命周期规律,总结出: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不利于经济持续的增长,加重女性社会保障系统负担。同时,政府要采取措施削弱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劳动参与率是衡量劳动力就业状态的重要指标,它与劳动力供给密切相关。同时,由于劳动力供给与失业和社会保障密切相关,劳动力参与率水平较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以及经济的持续发展;反之,会加增加社会保障的压力。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通过研究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变化趋势、生命周期规律,总结出: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不利于经济持续的增长,加重女性社会保障系统负担。同时,政府要采取措施削弱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劳动参与率,是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是用来衡量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状况的指标.在查找世界银行数据库等相关资料后,本文以1980年至2009年近20年间中国的劳动力参与率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劳动力参与率曲线走势,初步探究其各自的劳动力参与率规律;并分别对其近20年来男性和女性劳动力参与情况进行总结,概括了劳动力参与率曲线走势,并对其成因和规律进行了探究.此外,本文还从不同的性别角度、不同年龄段、教育因素分析了中国劳动力参与率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根据大连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大连市劳动力的现状,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源状况、劳动参与率、经济活动人口状况,从大连市劳动力分析得出劳动力资源暂时充足,但十年后可能不足;劳动参与率达到中等发达水平,但未来可能改变;就业人口学历水平有待提高。为此应重视调整产业结构,提供良好就业环境,吸引外来劳动力人口。  相似文献   

8.
我国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各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医院卫生制度,教育制度,福利制度等不完善,同时,劳动者总体受教育程度不高,劳动者素质偏低,也造成我国劳动力参与率偏高的局面。本文用以辽宁省为例,用实证的方法对劳动参与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杜鑫 《中国市场》2009,(44):63-66
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所作的北京市城镇劳动力参与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发现,男性、教育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劳动力参与概率;年龄的增长、单身、家庭成员失业或下岗不利于参与劳动力市场,以青壮年为主的年龄结构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参与率高于城市居民的主要原因。积极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在提高劳动参与率的同时促进就业,是在老龄化进程加快的趋势下增加劳动力供给并缓解失业压力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城市劳动参与率对企业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城市人口结构信息与微观企业信息的匹配,实证研究表明:(1)城市劳动参与率的提高促进了企业出口量的扩张;(2)城市劳动参与率对企业出口量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加工贸易来实现;(3)对于不同的企业,城市劳动参与率的影响作用会有所差异,资本密集型企业、本土企业以及生产率较低的企业,其出口会受到城市劳动参与率更强的促进作用.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别刻画和验证了人口结构对出口贸易影响的微观作用机制.本文的研究结论意味着需要重视人口结构转型对我国出口贸易可能产生的不利冲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助推工人技能水平的不断提升,最大限度地激活劳动力市场,是当前人口结构转型背景下应对我国出口面临的种种困难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劳动力资源的特点与各类自然资源相比,中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中国劳动力资源占世界总量的比重,大大超过中国其它各类资源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今年来我国劳动力资源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劳动参与率仍维持较高水平国际上通常使用劳动参与率(即经济活动人口占总人口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劳动力参与率现状、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春 《北方经贸》2007,(5):14-15
我国劳动力参与率水平高,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无论是青少年,还是老年人口都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青少年受教育比重低,农村劳动力转移过慢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因此,我国农村应加大对青少年的教育,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参与率过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镇的失业率究竟是多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天勇 《财贸经济》2003,(11):18-22
对于目前中国城镇失业率到底是多少,各界有各种不同的意见.作者认为,应当按照过去20多年中国城镇人口劳动参与率这个较为稳定的系数来推算,比较科学和客观,城镇人口劳动参与率应在55%水平上.按此推算,城镇失业人口加600万长期在家没有工作的职工,中国2002年的城镇劳动力失业率为12.44%,为3437万人.实际城镇人口劳动参与率曲线呈下滑趋势.中国如果按真实城镇失业率计算,2003年城镇需要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是4490万人,而不是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计算的2400万.中国未来18年中,就业和再就业压力最大的时期将是2003-2010年,2011-2015年次之,2015年以后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将趋缓.期间,劳动力供给的最大来源为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其次较难的是国有和集体企业结构调整需要再就业的劳动力,城镇本身新增劳动力就业的压力并不大;最保守估计,需要创造2.7亿多个就业机会,每年需要有1500万个工作岗位供城镇新增、农村向城镇转移和城镇下岗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  相似文献   

14.
劳动力的需求状况是决定和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它本身受经济增长、政策和季节等方面的因素影响。本文使用某国1995年~2005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以计量经济学模型为基础,将先验经济理论与数理统计分析结合,建立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为判别劳动力需求总量的发展趋势和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劳动力参与率的特点、现状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力参与率是研究劳动就业状态的重要统计指标 ,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目前 ,我国劳动力参与率过高直接反映出我国就业压力大等相关问题 ,我国政府应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 ,出台相应的政策来解决我国劳动力参与率过高 ,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6.
劳动力在经典的投入产出分析中,和资本并列为两大要素生产活动的重要投入要素。自全面开放经济以来,我国一直凭借劳动力资源、外向型经济获取财富的模式伴随着世界经济周期性疲软将无法延续,提高比较劳动生产率是唯一的出路。劳动参与率过高是劳动力、资本资源浪费问题的关键,排除劳动效率低的本质原因,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得出影响劳动参与率的结构变量是第三产业产值和城镇失业率,并对河南省2005-2008年间的数据变量进行灰色回归,进而提出第三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和产业内部良性竞争是解决产业劳动力配置优化的关键。研究结论为河南省结构性失业和产业结构升级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其中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但近年来我国人口红利正在日益减少.首先利用建国以来人口结构相关数据制作人口金字塔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预测,然后利用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和2004年~2015年相关统计数据,研究了劳动参与率、就业率以及劳动力工资、劳动力资本成本等问题,指出我国劳动力供给量正在且会继续下降,劳动力成本正在且会继续提高,由此带来人口红利日益减少.  相似文献   

18.
基于CLASS调查数据,从家庭结构、家庭消费水平和代际经济支持三个家庭因素出发,探讨了影响城市老年人经济活动的家庭因素.家庭结构对城市老年人经济活动参与的作用非常微弱;家庭消费水平并不能显著促进城市老年人的经济活动参与率;获得子女经济支持显著降低城市老年人经济活动参与率,给予子女代际经济支持显著提高城市老年人经济活动的参与率.说明家庭是城市老年人福利的载体,建议出台家庭友好型福利政策,通过增进老年人家庭子女的就业、经济收入等福利来增进老年人个体的福利水平,让老年人参与经济活动主要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9.
《品牌》2015,(5):293-294
艺术参与率是一个城市居民艺术活动参与积极性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本地居民艺术需求与艺术消费的支出情况,是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尤其是艺术产业发展活力的一面镜子。本文首先界定艺术参与率的基本概念与影响因素,然后陈述南宁市目前城市居民艺术参与率情况,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提升南宁市城市居民的艺术参与率给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养老金支出水平(占GDP比重)作为衡量养老金给付与负担水平的重要指标,应在经济中保持适度水平.构建了由老年抚养比、养老金替代率、劳动参与率等参数构成的养老金支出水平模型,并对2015 ~2050年中国养老金支出水平进行了模拟和实证分析.还建立了多元回归模型,对养老金支出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养老金支出水平总体上呈现逐步上升的发展趋势.同时回归分析发现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和制度参数是影响养老金支出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这说明通过合理的政策调整可以保持养老金支出水平的适度性并实现养老金财务收支平衡及可持续发展.对发现的理论与政策含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