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银行“再造”给国际银行业带来的相对优势银行“再造”就是商业银行为了获得成本、质量、速度等绩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业务流程改革为核心,突破传统的职能分工,通过辨识、分解、评估业务流程中各个环节,对不必要的做出删除、压缩、整合、外包的改革。银行“再造”起源于80年代初期的美国。进入90年代以来,从美国和西欧向全世界蔓延,在国际银行业中掀起了一场银行“再造”(Reengineering Bank)运动。这场银行“再造”运动对国际银行业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带来了十分显著的“再造”效应。(一)银行“再造”使银行内部经…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商业银行再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金融改革已进行了十多年,银行界和理论界一直在寻求最适合我国国情的改革途径。银行再造理论的兴起,给国际商业银行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也给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在加入WT0和外国银行强大的挑战面前,如何按照国际惯例和规范对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银行再造”是我国商业银行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加以解决的新课题。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对商业银行的再造,即:再造业务流程、再造组织模式、运用信息技术资源对银行进行再造。  相似文献   

3.
论银行再造中的组织结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再造是银行再造战略推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以业务流程再造为核心使命的银行再造战略的推行,银行组织结构必须做出适应性调整和变革。本文认为,商业银行必须重构全新的、与银行再造总体战略协调一致、良性互动的组织结构,提高银行组织运行的有效性和整体运营效率,为实现再造战略目标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4.
银行再造: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提高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树萌 《企业经济》2004,(8):150-152
提高银行综合竞争力是我国金融业走向混业经营的必然要求。银行再造是对银行经营一种更为纵深的变革,它包括业务流程再造、组织结构再造和经营范围再造。文章从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怎样进行银行再造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再造是银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采取的一种积极应对的变革措施。银行再造实质上是银行经营范式的一种转换。其中银行业务流程再造是银行再造的核心内容,还包括银行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的再造,作为21世纪最宝贵资源的人力资源再造便是题中之义。本文就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创新地提出相对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的推进,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整个银行系统开始进入以“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为基本框架的电子银行时代。与此同时,顾客需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实时化、个性化的需要都对银行服务提出了新的课题。在这种情况下,旨在建立完整、高效的新流程,使银行有效适应市场要求的业务流程再造就成为服务提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建构“流程银行”在我国最早由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于2005年10月提出。刘明康指出,我国银行业存在的一系列弊端,根源在于银行运作管理模式是建立在“部门银行”基础上,导致针对客户需求的服务、创新和风险防范等受到人为地限制,出了问题部门间相互推卸责任,因此根本出路是对部门银行模式进行再造,建构流程银行。在银监会的推动下,中国银行业掀起构建流程银行的改革潮流,成为股改上市后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又一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业务流程再造(BPR)的基本内涵是:以作业为中心,摆脱传统组织分工理论的束缚,提倡顾客导向、组织变通、员工授权和信息技术应用,其核心是“流程”和“再造”。“流程”即集成从订单到交货或提供服务的一连串作业活动,使其建立在“超职能”基础上并跨越不同职能部门的分界线:“再造”即打破旧的管理规范,再造新的组织机构、管理程序和业务处理环节及顺序,从而获取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业务处理方式的重大突破并提高企业业绩。  相似文献   

9.
《山东企业管理》2014,(11):56-57
从“一卡通”到“金葵花”理财.从“一网通“到“网上银行专业版7.0”.从。手机银行”再到。微信银行。。在竞争激烈的零售银行领域,招行通过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和服务日渐积累了客户口碑.铸就了许多业内领先的服务品牌。2014年,在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方面.零售条线继续保持创新的激情与动力.启动了三大方面的升级换代:服务体系的新体验:服务延伸的新渠道:传统网点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实施客户经理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的集中体现,需要从“银行再造”的高度来认识。客户经理制不仅成为了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和客户拓展的主要经营模式,同时客户经理队伍建设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鞍钢,曾是国家倚重的共和国”长子”,为共和国的建设立下过汗马功劳!并创造了大名鼎鼎的“鞍钢宪法”……但1994年时的鞍钢,却和许多国有老企业一样,面临着令人心碎的困境:技术装备极其落后,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质量不过关,销售困难;企业陷入三角债泥潭:欠银行的一百多亿贷款长期不能还,以致于同为“国字号”的银行,却拒绝再贷  相似文献   

12.
A银行外汇汇款业务流程优化,有利于银行整体流程再造优化。目前,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外汇汇款业务流程优化,是银行业务流程优化的一个分支。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基于此,将银行再造的相关理论以及业务流程再造的思想、理论,运用到外汇汇款流程优化当中,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中资银行合规管理与银行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华 《价值工程》2007,26(7):161-163
近年来,中资银行正在加快银行改革,积极推行经营理念、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等方面的银行再造运动,但合规管理却一直不是中资银行重点关注的领域,合规失效问题给银行再造带来了阻碍。培育良好合规文化、建立健全合规管理机制,有效发挥合规管理的作用,已然成为中资银行深入推进银行再造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14.
企业再造工程(Reengineering),又称为“企业再生工程”或“企业改造工程”,是由美国当代管理学家迈克尔·哈默首先提出来的。1993年,在他与詹姆斯·钱宾合著的《再造企业》(《Reengineering theCorporation》)一书中,这样定义企业再造工程:所谓企业再造工程,是指对企业的关键作业流程从根本上进行重新思考和彻底地重组,以求得在成本、服务以及质量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 由此定义我们可以看企业再造工程的几个要点:其一,企业再造工程是以企业的关键作业流程为核心的;其二,这种再造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改革,而是一种“根本的”、“彻底的”重新思考和重新设计;其三,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显著的改善”。 一、企业再造工程的兴起  相似文献   

15.
企业能力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再造企业“声势不小。有报道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75—80%的大公司已经开始再造。美国公司花在再造上的钱超过70亿美元。有人说。美国企业再造是导致90年代美国企业超过日本企业的重要原因。声势浩大的再造运动对中国企业有不小的影响。在四年前,海尔也选择了“再造”,至今虽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在雾里行走”。并说:“再造尚未成功。海尔正在努力。”  相似文献   

16.
《山东企业管理》2011,(8):33-35
战略转型 理念为先近年来,青岛银行通过加快推进战略转型、完善组织构架、提升管理机制、再塑业务流程、培养复合型人才等诸多措施,青岛银行的品牌形象得到稳步提升,青岛银行打造国内精品银行的篇章正在一页页翻开。“我们要把青岛银行打造成青岛乃至全国最好的银行”,青岛银行董事长郭少泉曾公开表示,“具体来讲,对股东而言,  相似文献   

17.
在“2002年中国证券市场高级论坛”上,银行资金入市再成焦点。专家建言:应加强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对接与沟通,引导更多的银行资金合规入市,适应资本市场不断扩大的规模。  相似文献   

18.
地产微博     
《房地产导刊》2010,(12):25-25
房地产导刊V:近与多位老总或交道,或采访,于首次置业,颇有感触。对房价最不满的广大网友多为“未置首业者”。常弹“为银行打工、等降3—5成再出手”,实为误区:未来各种基础成本的上涨必然促使房价上涨,而此涨幅会超过按揭利息;而“底在哪里”,也不会有人知道!遇心水房,在能力内即刻出手吧。  相似文献   

19.
东大金算盘“零户统管”解决方案是东大金算盘以规模经济理论和信息经济理论为指导,立足于对我国当前国情的深入分析,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思想,开发出来的一套专版软件。   一、东大金算盘“零户统管”软件的主要特点   东大金算盘“零户统管”专版软件,除具有金算盘财务软件的全部特点外,还具有如下特点:   1出纳对账功能   包括银行对账和出纳对账两部分。   银行对账:“资金会计”与银行之间的对账;   出纳对账:“单位出纳”与“统管会计”和“资金会计”之间的对账。   对账功能能生成银行存款调节表。   2账…  相似文献   

20.
本文构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BSC)视角的银行流程再造理论模型,并以我国银行业的调研数据为基础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银行流程再造可使银行绩效得到提升,保持其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