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黑河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淡季时闻过长,每年进入冬季国内景区景点几乎处于歇业状态;二是边境旅游与国内旅游不能很好结合,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其主要原因是景区景点建设速度缓慢、档次低,对游客吸引力不大,造成外来游客多数只参加边境旅游,不能继续游览国内景区景点,对相关产业起不到应有的拉动作用.要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促进边境旅游与国内旅游的有机结合,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朱久兴 《浙江经济》2007,(24):52-53
实现开化休闲旅游业主体、客体及“介体”的完美统一,最关键的环节在于客体,在于开化旅游景区景点建设的档次和水平。应当精心谋划,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化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方向,加快景区景点改造和建设的步伐,提高开化休闲旅游景区号点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吸引各地旅行社介入开化的休闲旅游业发展,吸引各地的游客前来开化休闲旅游。[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在河南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大背景下,旅游景区景点的商业化发展令人堪忧。位于登封嵩山的少林寺景区也卷入到了旅游热潮中,但寺院旅游的模式引起了社会的非议和政府的重视。文章基于对少林寺作为景区景点及商业化旅游开发行为的分析,针对我国佛教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少林寺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当地经济创收相整合,获得二者共存,互相繁荣的可能性,以使得少林寺的商业化旅游开发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将宝鸡市建成西部一流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性旅游集散地的优势及存在的不足,探索建设的路径:保持周秦文化特色,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加强城市硬件功能建设,完善旅游集散地基础设施;营造城市人文旅游环境,提高景区景点可游性;站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高度加强同周边旅游景区、旅游城市的协作;加大旅游信息建设,实现城市智慧旅游.  相似文献   

5.
张记高  石艳 《走向世界》2007,(17):34-37
山东的历史文化非常厚重,被世人誉之为"文化圣地";山东的旅游自然资源十分丰实,被称之为"度假天堂".依托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与丰实的旅游自然资源,山东旅游业一路高歌,快速发展,一批批新的景区景点也随之蓬勃而起.但是这些新景区新景点急需培植与开发.为此,本文择秀向世界推介威海天鹅湖海滨旅游度假区等10个新景区景点,寻求合作伙伴,共谋山东旅游发展大业.  相似文献   

6.
第一,继续把旅游业作为龙头产业,重点加以扶持和培育。一是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在做好“十一五”全区旅游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实施以创建世界级旅游精品和国家级旅游精品为重点的发展战略,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规模大、品位高、特色突出、配套完善的世界级和国家级旅游景区景点。二是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集中力量,加快重点旅游线路、旅游景区(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7.
周章 《特区经济》2008,235(8):53-54
"十一五"期间,江苏省明确提出了建设旅游强省的产业发展目标,本文针对旅游景区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结合江苏建设旅游强省的产业发展战略思想,对江苏省旅游景区的发展建设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以探讨江苏省旅游景区竞争力提升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8.
旅游小城镇由于自身拥有独特或较高品位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其建设发展可实施旅游产业导向的小城镇经营方式。借鉴国外小城镇经营的成功经验,提出旅游小城镇政府应结合本地特色,挖掘潜力,制订中、长期建设发展规划,提高本地投资、生活环境,把公共服务作为主要职能,引进现代经营理念,运用市场化手段,对景区、景点和配套设施实行市场化经营,不断完善经营管理机制,坚持科学化指导和服务,依法建设经营小城镇。  相似文献   

9.
创意旅游是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品、锻造旅游产业链。川渝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有发源于四川的乡村旅游,有众多的自然景点、人文景点、主题公园。川渝在旅游资源的整合上,应充分挖掘本地文化、遗产和传说等发展独特的概念。突破单一的旅游思维定势,推动主题旅游与主题地产的结合,歌舞演艺、策划设计、动画、网游、主题消费品的研发,都要满足多层次的、多角度的旅游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0.
阮孔亮 《老区建设》2009,(20):19-20
龙虎山景区从成立至今,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变化,从一个“藏在深闺无人识”的景点发展到今天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品牌景区,聚集了龙虎山人的智慧、艰辛和汗水,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进步。文章从景区旅游建设、旅游品牌、旅游形象等方面提出了景区发展的建设性建议和对策,以期能促进蒂区旅游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11年以来,柳城县全力推进"休闲柳城"和"柳州城市后花园"建设,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成效明显。准确定位突出重点科学指导旅游产业发展按照"规划先行,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突出文化"的思路,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从总体和长远发展上对全县的旅游资源准确定位,从建设重点产业的角度突出文化内涵,以知青城景区、红马山景区、古砦民俗风情旅游区、开山寺、安乐湖为重点,把知青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红马山景区山水  相似文献   

12.
全域旅游理念对旅游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可以概括为三大战略,即产业融合战略、产城互动战略、和而不同战略。其中产业融合战略注重从现实的产业基础和社会条件来拓展旅游产品领域;产城互动战略兼顾城市建设和旅游开发;和而不同战略强调不同景点景区之间既要竞争更要合作。这三大战略既是对传统的旅游发展战略的继承,也是根据新形势要求对旅游发展战略的提升和突破,构成旅游开发从宏观理念到落地操作的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哈尔滨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景区类旅游资源历来是城市旅游发展的主要吸引物.本文在对哈尔滨文旅产业融合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试图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公共文化场馆作为重要突破口,提出旅游景区与公共文化场馆联动发展的路径和机制,旨在推动哈尔滨的文旅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华山景区坚持大思路谋划、大投入建设、大项目支撑、大文化引领的发展思路,按照加快陕西东大门建设要求,站在申报世界双遗产、统筹城乡综合发展、打造全国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的高度,聘请无锡灵山景区总策划师刘建华教授,为华山景区整体策划了《西岳太华神山仙境"大华山"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108工程》(2010-2025).  相似文献   

15.
一、“三圣花乡”旅游景区的基本情况 “三圣花乡”旅游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首批农业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辖区.涉及村民3840户13040人。“三圣花乡”景区总面积12平方公里.包括“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个主题景点.又称“五朵金花”。如今,“五朵金花”以花为媒.以文化为魂,错位发展,竞相开放。“花乡农居”成为以发展小盆、鲜切花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风景区;  相似文献   

16.
文化旅游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高级演化形态,是建设文化名城的一种最优空间充填,是实现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本质性特征。旅游之所以能成为一种经济形态,就在于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折射着国家、民族、区域的文化精髓,突出着共同的历史厚重感,离此,而不能发展成为有影响力的旅游景区或景点。文化旅游是旅游经济的灵魂与核心,旅游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始终张扬的是文化旅游展现出来的巨大魅力。青岛市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实现蓝色跨越,率先科学发展,极其需要充分发挥本土优势,以特色为基底,全方位创新推进文化旅游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7.
大足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旅游文化大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大足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众多。来大足,除了石刻还可看很多。  相似文献   

18.
一、坚持规划引领,构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 一是树立全域发展理念.将嘉峪关全市作为一个大景区进行整体规划,通过规划引导、约束和规范,推动“景城一体化”发展、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编制大景区总体规划和建设性规划,构建“三圈四线”旅游格局,把散落在全市的“珍珠”景点串成旅游“项链”,深度挖掘整合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9.
当前,深化改革的任务堪比1978年的改革。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管理体系--选择一个关系全局、具有一定规模、产业特征灵活的产业深化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在亚洲博鳌论坛上他进一步指出,“旅游产业不仅仅是服务业,在新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它已经覆盖一二三产业,本身就是综合性产业。”  相似文献   

20.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大力发展文化,促使我国成为文化强国也是国家战略规划的重点目标。目前,我国大部份城市都在积极地进行文化建设,依托自身文化资源开发文化景区以吸引旅游人群,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升自身的知名度与竞争力已成为很多城市重要的发展举措。然而,一方面国内文化规划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尚处完善阶段,另一方面在探讨和运用文化资源促进城市与地区的发展策略及实践工程中。重经济价值轻人文价值、重景点打造轻资源保护、重景区自身开发忽视城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做法屡见不鲜,不仅使得宝贵的文化资源面临着过渡的商业化开发,更违背了利用文化资源开发促进城市整体发展的初衷。因此,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出现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