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克峰 《中关村》2013,(8):52-54
中关村软件园科技金融服务超市是中关村首度诞生的、以电子商务形式提供综合科技金融服务的"超市",是中关村软件园积极探索园区科技金融服务的率先创新实践。提及金融服务,大家往往想到的是银行、投资公司、保险公司、券商等金融机构,而超市一般是日用品的集中大卖场,二者似乎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是在中关村软件园,"科技金融服务超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中关村》2006,(9):123-123
打破科技报道传统界限“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日新月异”已经成为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广告名牌,树起“新科技”的大旗。《中关村》要领导的无疑是科技创新的队伍,着眼点在“新”,也就有了一个无止境的开创环境。但是翻开一本本精美的杂志,我们看到了工厂,看到了中关村,看到了科技人物,看到了创业史,就是没有看到真正属于新科技的东西。名叫《中关村》的杂志,已经被冠上一个标志,这个专有名词“中关村”把杂志就定义在中关村周边辐射的范围内,读者更加留意与之相关的报道,久而久之也就把《中关村》杂志想成了中关村这个地方的专有,就如北京…  相似文献   

3.
追忆中关村     
中关村已经发展了25年。现在的中关村已经不是最初意义上的中关村了,现在的中关村范围很大,但不管怎么发展,它的根子还在原来的地方。中国科学院的体制是苏联的体制。建国后,我们处于全面学习苏联的状态,所以当时我们就按照苏联模式把专家集中起来创办了中国科学院。中科院选址中关村首先是因为中关村地处北京西北郊,  相似文献   

4.
应当说不是因为获奖而受到关注,而是因为受到关注才会获奖。在崇尚科技创业与知识经济的时代,10月18日的“中关村之夜”中入选的第二届优秀企业家和优秀创业者们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显然,颁奖晚会文化与欢乐的气氛十分浓郁,但企业家与创业者们十分明白,这台晚会是为谁准备的。就像吃生日蛋糕一样,组织者柳传志与段永基切开了蛋糕,而企业家和创业者则拿起了吃蛋糕的塑料又——这是中关村给中关村人的荣誉,是中关村对自己进行的历史总结和评价,并通过有代表性的企业与人物生动鲜活地表现出来。中关村已经进入  相似文献   

5.
黄威 《中关村》2006,(3):41-42
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和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近期完成的调查显示,中关村企业虽然普遍认可园区近年来在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但同时也认为,要进一步提升中关村的整体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群体不断迈上更高台阶,还需要大力营造企业创新的外部环境。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关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弘介绍,中关村作为我国最具自主创新基础的区域之一,其创新能力应在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目前现状与区域优势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企业自身看,存在着缺乏技术创新资金、技术积累不足、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专业化分工体系、…  相似文献   

6.
明星 《中关村》2011,(4):82-83
"人才智力高度密集、机制体制真正创新、科技创新高度活跃、新兴产业高速发展",是中关村描绘出来的宏伟的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7.
程桔华 《中关村》2006,(10):30-31
“中关村之所以能成为高科技园区,其基础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就像没有斯坦福、加州理工等高校,就不可能有硅谷一样。”一位中央领导人在对中关村高新技术园区发展规划批示时,曾经这样说。高校和科研院所是中关村得天独厚的资源。科技教育资源如何转换为产业资源和创新资源,大学科技园是一个很好的范例,通过大学科技园,科技和教育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地利用,实现产学研的良性循环。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盖城说,产学研实现良性互动,必须依赖良好的创新精神,要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文化,中关村的大学科技园在这方面做出了探索。在新的历…  相似文献   

8.
《中关村》2012,(10):17-17
日前北京市海淀区召开中关村核心区科技创新与发展院士恳谈会,诚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学院有关专家就中关村核心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暨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等问题发表意见和建议。据悉,海淀区正在加快实施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战略,已经被评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示范区。  相似文献   

9.
程桔华 《中关村》2015,(4):42-47
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时,中关村发展集团积极推动科技金融业务创新发展,形成了包括科技投资、科技担保、科技租赁、科技信贷、知识产权投资运营、科技典当等多样化融资服务种类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中小企业融资是个世界性难题。近几年来,中关村的中小企业创业者猛然发现,企业融资的渠道骤然间多了起来,截至2014年末,中关村发展集团参与设立的各类基金59支(创投45支、天使10支、集团本部3支、生命园1  相似文献   

10.
鲍烨童 《中关村》2014,(8):73-75
北京银行一直坚持科技金融发展战略,在中关村科技金融整个发展历程中,包括很多重要的金融产品的推出,北京银行都是重要的参与者。中关村未来能不能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很大程度上关键在于它能否建设成为全国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很多科技金融机构开始关注科技创新企业,愿意投入更大的资源和力量来做中关村科技金融的工作。反过来,这个市场未来存在巨大的需求,对金融创新也产生了巨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细心的读者或许能发现,在我们的种种“批判”中选取的参照系是全国其他高新区和中关村自身,而没有选择美国的硅谷——如其他媒体习惯的那样。没有人能否认硅谷的巨大成功,就像谁也无法否认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原动力一样。但问题是现在的中关村具备和国外大公司正面抗争的实力吗?更进一步说,我们有必要克隆一个硅谷吗? 有一位媒体同行曾给中关村开过一个药方:有创新的跟随策略。与中关村的现实情况联系起来看,不无道理。尽管技术革新派曾经嘲笑compaq更多地像个计算  相似文献   

12.
吴炜  高强 《中关村》2012,(4):23-25
这是车库咖啡里常见的一景。来自不同公司、不同行业的人在这里相互碰撞,开阔眼界。有的还达成了合作。车库咖啡的前世今生创新、创业是中关村的“主旋律”。而中关村西区,更是一块风水宝地,新浪、微软、创新工场、木瓜移动等等科技创新型公司走集聚于此。它和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也就是半小时的路程。  相似文献   

13.
纪世瀛 《中关村》2004,(9):41-41
陈春先突然辞世,对我们打击很大。他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是中关村民营科技事业的开创者,当年如果不是他带领我们推动了这个事业,中关村的今天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中国民营高科技产业也就不会是今天这个局面,这个人太值得纪念了。我认为,陈春先是个改革家。当然,中国最大的改革家应该是邓小平。今年8月22日正好是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当年,我们下海就是因为1978的全国科学大会,肯定了知识分子是劳动者,我们经历了十年浩劫,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十一届三中全会又确定了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邓小平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江川 《中关村》2014,(1):69-69
中关村的创新文化越来越受世人关注。2013年以来,有多家海外媒体报道了中关村。《华盛顿邮报》的文章指出,美国真正应该害怕的是中国大量年轻人的创新创业;《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文章分析称,“世界上有很多城市试图复制硅谷,迄今为止,只有一座城市可以和硅谷媲美,  相似文献   

15.
张琦 《中关村》2004,(10):40-41
目前,中关村面临巨大的发展瓶颈。这种瓶颈表现为企业众多,但资源与市场空间相对有限,致使许多企业发展不大,成为“小老头”。企业面临的最大瓶颈表现为资金。因为中关村的企业大部分是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大部分是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成立的。而中国金融贷款所考核的主要是不动产等有形的可评估的资产,这种背景下,风险投资机构也用传统的目光衡量各个项目。这就造成如下结果——即便在改革的前沿中关村,硅谷式的投融资环境还是一种奢望。没有资金,企业无法搞研发,无法开拓市场。于是,所谓的“小老头”企业出现了,也就是未老先衰。中小企业的…  相似文献   

16.
沙磊 《中关村》2010,(8):60-61
中关村大力实施"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工程",以企业信用建设为基础,不断优化示范区投融资环境,开展符合科技创新创业企业特点的科技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7.
管伟 《中关村》2015,(4):68-71
中关村不是中国的硅谷,而是世界的中关村。回望历史,可见一次次科技革命,引发创业浪潮,带来产业革命,改变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引起国家力量兴衰演变。中关村是我国互联网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孕育地。今天,互联与移动在一起,智能与制造在一起,生物与医药在一起,传统产业嫁接互联网思维,新产业的广阔空间,正在神州大地引发新一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大潮,而中关村,正是这潮头的领潮者……  相似文献   

18.
中关村是什么地方?中关村是中国经济和文化精英地区,这里聚集了中国的一些精英企业和精英高校。中关村的很多企业领全国技术之先,体制的许多方面也比别的地方先走了一步,中关村内的大学很有加快改革的必要。中关村经济的繁荣和高速发展,得益于这里是高校的集中区域,得益于它的科技优势,也得益于一定体制上的优势。在面向市场经济的总体改革中,中关村的高校也有很大发展和进步,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然而,相对于面向市场的中关村众多企业而言,教育体制和高校内部改革的步伐我认为有些滞后,有些所谓大张旗鼓的改革,其实并没有真正地针对顽症,从而…  相似文献   

19.
纪世瀛 《中关村》2008,(6):40-41
中关村二十八年的发展历史证明:创新是中关村的灵魂。中关村的创新具有很深刻的含义,它的特点在于突破性、原创型、多层面、一体化。中关村的创新首先来自于体制上和企业组织管理形式上重大突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科学城里。开创了一个民办科技企业,突破了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框架,出现了一个强大民营科技企业群体,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创业浪潮,成为中关村创新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这里记下的是一些中国的创新者的足迹,他们都属于中关村,属于这个中国高科技产业和文化创新的中心,他们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获得了人们的尊重。中关村二十多年的发展正是和这些人的努力分不开的,虽然历史有自己的命运,但如果历史里没有“人”的光彩,就会黯淡许多。正是这些人丰富了也充实了中关村,而中关村和这些人物一道,成了中国发展的最灿烂、最迷人的景观。这是中华民族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人民历史选择的一部分;这些科技工作者和科技企业家的奋斗历史正是本刊主笔/张颐武中国改革开放“大历史”不可或缺的篇章,也是中国新道路的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