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网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行之有效的网络治理体系保驾护航。从加快推进网络治理现代化出发,阐释新时代重视推进网络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意蕴,分析所面临的突出问题,通过创新理念、完善内容分类、加强法制保障等路径,解决网络治理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推动我国网络治理能力的不断提高,进而实现网络强国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3.
社会治理现代化构成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形塑着政党治理现代化和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客观对象。以往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研究多指向城镇治理,基于治理理论,勘定乡村治理现代化内涵边界,进而指出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面临价值困境、制度困境与行动困境,应遵循乡村治理主体全面协同、乡村治理机构系统化与乡村治理方式科学化的逻辑实现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应与城市社区治理相融合,致力打造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为此,应积极搭建并完善社区现代化服务平台,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引领多元化治理,创新治理模式,完善社区治理机制,积极培育具备现代化治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实现农村自我管理与服务的现代化社区治理局面。  相似文献   

5.
康超 《农业经济》2022,(4):66-67
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全面提升国家各方面、各领域的治理能力,整体而言,需重点解决农村社会治理“短板”。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要依靠法治化为推进手段,通过完善农村社会治理的法律法规、制度机制等,保障农村社会治理的有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推进。  相似文献   

6.
李博士 《山西农经》2022,(6):143-145
2021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国家“十四五”建设新征程之际,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是落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新时代,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党对乡村治理的政治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基层政府治理能力建设,深化村民委员会制度化、法治化、民主化建设,促进社会组织协同治理效能提升,构建“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最终实现乡村善治。  相似文献   

7.
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及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中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规划、管制、标准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从组织结构、体制机制、技术手段等方面,阐释了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并提出了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8.
当前特色小镇已经成为大城市产业和人口转移的重要载体,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特色小镇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同时在产业结构、生态环境、人才引进等方面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推进特色小镇治理机制创新,是坚持问题导向,推动特色小镇健康有序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中国社会已经处于由乡村中国向城镇中国、农业中国向现代化中国的转型时期,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中,突出存在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与乡村社会自我治理不平衡,乡村自治、法治、德治融合不充分的现状与基本特征,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文章从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构建“多元共治”治理格局、转变乡村公共产品服务模式、提升自治、法治、德治水平等基本对策,确保乡村振兴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与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民幸福感获得感的提升密切相关。需要用系统观念、系统思维、系统方法分析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缺乏内生动力、外在支撑薄弱等问题。结合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目标,提出强化党建引领、强化“三治”融合、坚持以人为本、融入智慧管理等对策,使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能够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1.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发展目标,政府治理现代化又是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而统计数据又是我们制定政策、了解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数据支撑。本文从政府治理现代化和统计建设两个切入点出发,探讨在政府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统计建设如何融入政府治理现代化,并对政府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如何强化统计能力、进一步完善统计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交通、通信条件的全面改善,给滇西边疆临沧在生态农业规模、农村生态环境、农业产业的现实发展方面带来了新的契机,但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还存在农户生态意识淡薄、农业生产结构不显、生态产业带动不强、生态农技人才不足等现实问题,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化发展建议,包括提高农户生态意识、加大生态农业投入、加强生态农业保护、加快生态产业建设等,对边疆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城市治理现代化是城市治理转型的最终追求。在许多城市治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低效率城市治理困境,如何跳出困境,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值得研究。近年来,城市法治建设实践证明了法治建设是避免低效率城市治理困境的必然选择,这对探索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路径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为了更好地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法治城市建设要做到与政治制度创新、人民群众新需求、推进现代化紧密结合,以激活城市治理内生力、激发城市治理凝聚力和撬动城市治理外延力。  相似文献   

15.
乡村社会治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探究高校服务乡村社会治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乡村社会治理具有有效化解乡村利益矛盾和乡村利益冲突、提高制度整合力与精细化治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的社会功能。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存在生态环境恶化、人才短缺、村民基本权利未落实等问题,提出以高校服务乡村社会治理为视角,科学谋划乡村社会治理发展、满足民众社会需求、合理规避乡村治理困境以及提升乡村社会治理能力,建立完善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新疆兵团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运用参考其他农业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新疆兵团的实际情况,运用实证方法尝试对影响新疆兵团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促进新疆兵团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家治理现代化下农村宅基地流转需要处理好法治、德治和自治的融合、乡镇政府、村两委、村民和经营者的主体利益协调,在三权分置的规范表达下实现流转收益的分配。具体规则的建构包括明确行政治理的边界、引入有偿回购和集体开发机制、完善民主分配和股份激励措施等。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更高建设目标,乡村生态治理现代化建设显得更加紧迫。通过系统方法考察我国乡村生态问题,深挖根源,发现散发性污染问题背后是人才缺失问题,而乡村生态治理众多资源的缺失背后是地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针对问题,以专项性和综合性相结合的方式提出解决乡村生态治理现代化一系列应对措施。一是要构建从法律法规到规章条例完整的生态治理全面法治化之路,注重与乡村文化建设的融合;二是乡村生态治理主体要多元化,充分发挥基层党政组织、村民农户、外来产业经营者和社会群众的积极性;三是乡村生态治理动力激励化,构建激励机制,促进治理效能持续发挥;四是乡村生态治理方式数字化,因地制宜完善数字化检测转化系统,乡村生态治理数字化融入乡村数字化发展、生态市场化运作和社区系统化治理,以更好应对地域发展不平衡难题。  相似文献   

19.
王杰  丁志刚 《农村经济》2023,(10):50-60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党政统合,以农民为中心,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际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道路和过程。历时性考察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演化逻辑发现,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起始于为建立现代化新中国夯实乡村基层政权,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以制度化治理作为逻辑主线接续推进,指向为建成现代化强国奠定现代化乡村基础。面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和乡村振兴的现代化宏图伟业,新时代更好推进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权威,始终坚持以农民为中心,始终坚持制度化治理不动摇,始终坚持服务于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农村财务管理是乡村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立足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整体和全局,深入理解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农村财务管理的丰富内涵和外延,坚持依法治理、系统优化、技术支持等原则。积极化解农村财务人员素质不强导致的基础工作薄弱、现行财务审计监督存在不足等妨碍农村财务管理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以财务管理教育培训等夯实财务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和信息技术对农村财务管理的审计监督效应。只有这样,农村财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方可得到持续而有效的提升,为促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应有的探索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