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有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困难,甚至陷入困境,它们应如何摆脱困境谋求生存呢?我们一起回顾20世纪的日本、美国和我国企业是如何做的。日本企业:将质量做到极致20世纪50年代初,大多数日本企业面临生存危机,其生产的产品是“低劣”“山寨”的代名词,整个工业界信心全无。由戴明点燃的日本质量革命,引导日本企业全面开启了质量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2.
诚园 《中国质量》2004,(3):57-60
去年年末,中国质量代表团一行赴日出席全日本第4600次QC小组大会期间,走访了有关企业,与日本质量专家及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3.
去年是日本开展质量月活动的第41年,去年年末,中国质量管理代表团赴日本参加了质量月活动.这次活动主题是"21世纪的质量创造".在日期间,代表团参加了经营干部质量论坛(原高层经营者TQM大会)、质量论坛2000(原部课长TQM大会)、戴明奖授奖仪式、日本质量奖励奖授奖仪式、获奖企业报告会及分类成果发表会等会议;听取了丰田汽车公司董事长奥田硕等日本企业家作的演讲.访问了前田建设、川岛织物、丰田公司、麒麟啤酒等企业,听取了这些企业实施质量管理的经验.拜访了日本科技连盟,并就有关质量培训等内容进行了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4.
春天 《中国质量》2007,(1):58-60
应日本科学技术连盟的邀请,以中国质量协会副会长戚维明为团长的中国质量代表团于2006年11月6日至11月15日,就日本质量月的活动情况进行了考察。其间,访问了日本科学技术连盟,参加了日方安排的质量管理研修课程,参观了松下、富士能等日本著名企业,亲身感受了日本质量管理的实践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经济开始高速增长,80年代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日本之所以能在短短的20年内创造如此惊人的奇迹,主要得益于“日本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而首当其冲就是日本企业的质量管理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赞誉和认可。本文就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起源、理念、特点和趋势作一粗浅探讨。一、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起源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宗明 《中国质量》2009,(10):85-8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产品整体的质量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总体水平、人们对质量管理的认知度和执行度与日本和欧美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质量差不多就行”的观点在我国依旧普遍存在,有些企业的操作工、检验员,甚至企业领导者对质量管理的认识仍然不足.很多质量工具没有被合理有效地利用。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对企业质量管理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质量》2004,(1):61-63
2003年10月6日至19日,中国质量管理小组代表团一行31人赴日本东京参加了第28届国际质量管理小组年会(2003’ICQCC东京)。出访期间,代表团还应邀访问了日本科学技术连盟、丰田汽车产业技术馆、丰田汽车元町工厂、NTN精密轴承株式会社等学术团体和企业,与各国相关组织及质量专家、企业管理者、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就质量管理和相关团队改进活动等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8.
仲慧 《中国质量》2003,(1):24-28
去年年末,由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李宝缄任团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质量部部长于滨任副团长的中国质量代表团,赴日参加了日本“质量月活动”,出席了亚洲质量论坛并对一些典型企业进行了访问考察活动。代表团成员来自中国质量协会、空间技术研究院、航空、航天、机械、烟草、钢铁、物业管理等行业和大学。在日考察  相似文献   

9.
应日本科学技术连盟的邀请,以张宗顺为团长、张振兴为副团长的中国质量管理代表团一行29人于2001年9月2日~9月16日赴日本出席了"中日企业经营干部质量管理研讨会",与日本企业界的同行就21世纪质量管理的特点和趋势进行了交流与研讨.在日期间,中国质量管理代表团还参观考察了日本麒麟啤酒、丰田汽车、北关东烟厂、福知山工厂等传统产业和现代企业,听取了日本有关质量管理的专题讲座.中国质量管理代表团也介绍了中国企业质量管理活动的推动与进展,介绍了钢铁、汽车、医药、烟草、客运等行业推行TQM,宣贯ISO9000族标准及提高用户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还就开展质量管理奖评审,引导企业追求卓越等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10.
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济起飞,他们吸取了“东洋货”的教训,注重质量,经过20多年的努力,日本产品风靡全球,日本国成为世界的经济巨人。我国1979年引进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90年代开始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并将“中国质量万里行”的足迹遍布全国,近几年来涌现了以武汉钢铁、上海大众、娃哈哈等为代表的一批质量效益型企业。笔者想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体会,就质量效益型企业的内涵、意义和走质量效益型企业发展道路谈点肤浅的认识,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1.
浅析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质量管理奖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张翠华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产生后,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迅速传播。为表彰在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和个人,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深入发展,日本、美国和欧洲先后设立了戴明奖、鲍德里奇奖和欧洲质量...  相似文献   

12.
蒋领伟 《上海质量》2009,(12):47-48
金融危机下,企业该怎么做呢?今年5月,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日本分部负责人蒋领伟曾来上海,在市质协举办了“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专题讲座”,介绍金融危机下的日本企业及其质量管理,受到了中小企业的欢迎。蒋领伟在日本工作20多年,对日本企业的质量管理有着颇为深刻的了解。从本期开始,本栏目将分五期,连续刊出他为本刊撰写的《以质量经营成就卓越中国制造》一文,以飨企业读者。  相似文献   

13.
1正确认识质量文化1.1质量文化形成的过程,就是企业质量与文化发展的过程质量文化不是无缘无故派生出来的,它是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企业生产的发展,经营思想、管理思想、管理风格、企业工作作风等的改进和发展而发展的。也就是说,质量文化是随着企业质量管理的推进而发展起来的。就质量文化的成长过程看,它是由内生文化和外生文化经过合理吸纳、积淀和创新,逐渐融合形成的。如日本,在吸收了美国的数理统计质量检验与管理文化后,将其发展成日本式的全面质量管理文化。1.2质量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最佳境界质量文化是一种管理模…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企业质量工作中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质量成本的构成,并对企业如何降低质量成本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质量展开,或质量机能展开(QFD),这是60年代后期在日本产生形成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经过日本各行业企业十几年的推广应用,在赤尾洋二等学者努力下,建立起了质量机能展开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体系。QFD引入美国后,在汽车、飞机制造业的成功应用,更证明了QFD在质量管理方面具有相当大的效果。其它国家和地区也都开始注意QFD,着手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我国虽然对QFD已引起了质量管理专家学者的注意,翻译过一些资料,但在总体上,我国企业关于QFD的知识是零星的,QFD应用很成功的记载鲜见。所谓QFD,就是“把用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引言质量经营是企业管理、运作和发展的自然且最终的归宿,也是企业经营的客观规律和经验的必然结论。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不仅体现了传统管理的经典理念和要求,而且使企业质量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同时可利用其有效的质量管理模式激发企业其他管理效应并整合为一体化管理,更有助于企业质量经营的有效性和高效性。1质量经营概念的形成及界定1.1形成背景美国费根堡姆博士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概念和理论,从此开创了质量管理的新纪元。后来,TQM在日本得到有效应用和发展并促使日本很…  相似文献   

17.
改革伊始,我国便从日本引进了全面质量管理,在全国开展质量管理基本知识电视教学和对职工进行质量管理基本知识统考。进入90年代,我国又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质量活动,如“质量万里行”,“质量·品种·效益年”,一年一度的“中国质量高层论坛”,等等。此间,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质量第一是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一个长期战略方针。’味铝基总理指出:“质量问题不仅具有经济意义,甚至具有政治意义。质量本身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一个民族的精神。”他大声疾呼“要高举质量管理的旗帜。要加强企业管理,其中主要是质量管理,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18.
现代质量成本观下质量成本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人们对产品质量的关心程度越来越高,产品质量的高低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产品质量成本的核算对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优化质量成本来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质量成本管理中新的课题.文章分析了现代质量成本管理的特点,并对通过应用质量成本优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曹义 《质量春秋》2008,(4):12-13
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工作时,质量和进度、质量和效益的关系常常会发生冲突,而冲突的结果往往是质量让步给进度或效益。企业为什么要搞质量工作,质量工作究竟是为企业带来了什么?本文将通过对质量经济性的讨论来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经济开始高速增长,80年代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日本之所以能在短短的20年内创造如此惊人的奇迹,主要得益于“日本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而首当其冲就是日本企业的质量管理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赞誉和认可。本文就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理念、特点和趋势做一个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