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进行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及证后监督检查中发现,部分食品企业在质量安全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切实履行监管职能,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2.
《深圳质量》2004,(2):27-27
春节前夕,为确保市民消费质量安全,让百姓过上安乐祥和的新春佳节,我局对食品、家电产品等4大类10种产品实施了质量监督抽查,抽查产品重点放在大米、面粉、肉制品等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节日消费热点产品。从抽查结果来看,我市食品、小家电产品总体质量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3.
《上海标准化》2003,(1):4-4
春节期间 ,国内消费者有望尝到首批加贴QS标志的“市场准入食品” ,我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也由此宣告启动。据了解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在根本上保证了食品的质量 ,其主要包括三项内容 :一是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 ,凡不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必备条件的企业不得从事食品生产加工 ;二是对出厂产品实施强制检验 ,不合格的食品不得出厂销售 ;三是对检验合格的食品加贴市场准入标志 ,即QS标志 ,向社会做出“质量安全”承诺。去年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米面油酱油醋五类食品进行了专项抽查和调查 ,全国平均合格率只有 5 9%。这…  相似文献   

4.
许步高 《质量跟踪》2003,14(9):44-45
最近,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52号令,以下简称“办法”)。这个“办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已全面进入依法管理的轨道。“办法”从行政许可、准入标志、技术保障、监督措施等多方面设置了法律规范。但是,“徒法不能自行”,一项法律制度的贯彻实施,除了要求公民、法人或其  相似文献   

5.
近日,山西省太原市质量技监局万柏林区分局实施食品监管三道防线,为保障食品安全铸就了坚实的"防火墙"。他们实施的第一道防线是建立食品质量风险监督管理机制。一是根据食品的保质期长短和消费安全危害大小,将  相似文献   

6.
为从源头上保证食品质量安全,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国家质检总局组织有关人员,在研究欧盟、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和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研究确立了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的基本思路。一、何为食品质量安全食品质量安全是指食品质量状况对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证程度。用于消费者最终消费的食品,不得出现因食品原料、包装问题或生产加工、运输、储存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对人体健康、人身安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任何不利的影响。食品…  相似文献   

7.
安徽六安     
徐俊 《监督与选择》2007,(10):62-62
近日,山西省太原市质量技监局万柏林区分局实施食品监管三道防线,为保障食品安全铸就了坚实的“防火墙”。 他们实施的第一道防线是建立食品质量风险临督管理机制。一是根据食品的保质期长短和消费安全危害大小,将食品按风险度高低分为三级;二是建立监管区风险食品名录,对责任区食品企业进行风险分类;三是对同时生产不同风险度食品的企业,要重点检查高风险度食品;  相似文献   

8.
许步高 《质量跟踪》2003,14(11):42-43
六、第六十条 食品生产企业不具备产品出厂检验能力且未按规定进行委托出厂检验而擅自出厂销售的,或者食品生产企业具备产品出厂检验能力而未按规定实施产品出厂检验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或者情节严重的,处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  相似文献   

9.
一、食品市场准入的概念和内容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谓市场准人,是指政府职能部门对市场主体资质的确认行为,属于国家公权力。食品市场准入,则是指工商部门对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者进入流通领域的食品质量的确认行为。  相似文献   

10.
国家质检总局在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工作中指出:原材料、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和容器是生产食品的源头,对其进行验货把关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步,只有合格的原材料、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和容器才能生产出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食品。  相似文献   

11.
武鸣 《上海质量》2004,(10):18-18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全为本.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基本解决温饱后,食品质量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尤其近年来多起恶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让消费者在警醒之余,对身边食品的安全关注度更高了.近日出台的"上海市民食品质量安全认知度"调查结果显示:在800份有效问卷中,有38.3%的市民担心食品安全,这个比例比去年同期上升了.报告还显示,目前大部分市民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普遍提高,68.90%的市民在接受问卷调查时称:知道QS是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酱油、醋等食品的质量标志,认为标有QS标志的食品就能安全食用.但报告同时指出:消费者在真正选购商品时,仅有20%的顾客把QS标志和绿色食品标志作为判断食品质量安全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技术监督》2010,(12):70-73
食品生产企业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责任主体。为切实加强乳制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3.
食品检测实验室是从事食品检测工作而建立的,它为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促进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为政府有效地控制食品生产和流通领域提供了证据。为了提高食品检测实验室的能力和水平,基于在日常食品检测实验室的评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补给品,保障食品的质量安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食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食用者的健康。食品安全涉及多个部门以及多个环节,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保障食品的安全,则需要建立相关的质量监督管理的标准以及体系,以此来为食品的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食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质量合格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社会的稳定,政府的威信.2003年,国家质检总局颁布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西安市质量技监局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统一部署,开始对米、面、油、酱油、醋28类主要食品逐步分批实行市场准入.  相似文献   

16.
食品质量安全是直接关系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2002年,国家质检总局首次对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等五类常用食品实施食品安全准入制度。按照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规定,获证企业可在产品的外包装上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号和代表质量安全的“QS”标志。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从食品生产加工的源头上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将对提高食品质量、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强化食品生产法制管理、创造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产生重要作用。按照质检总局的部署,到2003年12月31日止,米、面、油、酱油、醋5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工作将全面完成。2004年1月1日以后,质检总局将对全国范围内不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必备条件的5类食品生产企业组织无证查处。  相似文献   

17.
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是保证食品生产安全的基本条件,是强化食品生产法制管理的需要。对已经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应该严格后续监管环节,确保产品质量的稳步发展。把握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动权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就是将保障食品安全的关口前移。目前,企业获证后在保持和改进必备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18.
自2002年国家质检总局开始对加工食品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以来,已先后对三批28大类约525种食品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这对提高食品质量的整体水平、规范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强化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意识、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按照无证生产处罚 山东济宁市市中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丁生、新疆巩留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常雪英、拉茨燕、河北怀来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高长青、李树芝、安徽绩溪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黄莉亚认为:本案是典型的无证生产,应按无证生产处罚.因为<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产品未按本办法取得生产许可证而擅自生产销售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其停止生产销售、限期取得生产许可证;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货值金额15%至20%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五十五条规定:"未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而擅自生产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其停止生产、销售、限期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包括已出售和未出售的食品)货值金额15%~20%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造成损失的,依法追究责任".  相似文献   

20.
国家质检总局在对大米、面粉、食用植物油、酱油、醋等5类食品(老5类食品)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基础上,从去年9月开始又正式启动了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糖、味精)、方便面、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面米食品、膨化食品等10类食品(新10类食品)的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2003年7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同时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