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针对蜂窝网络中D2D(Device-to-Device)用户复用蜂窝信道带来的同频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图着色的资源分配和功率控制算法。首先通过构建干扰图和候选集进行用户之间干扰关系建模,并定义指数型累积因子改进图着色算法,为D2D用户分配蜂窝信道;再采用基于信干噪比的闭环功率控制算法动态调整D2D用户发射功率,减小由于信道复用产生的干扰。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算法相比,所提算法能够有效提升系统吞吐量和D2D用户接入率,实现信道资源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蜂窝用户通信与设备直传(D2D)中继通信共存下的同频干扰问题,满足蜂窝用户容量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能效的联合资源分配和功率控制的D2D中继选择算法。该算法首先对等效D2D中继链路进行资源分配,减小算法复杂度的同时使得D2D链路对蜂窝链路产生的干扰最小;然后以资源分配结果和功率控制算法为依据进行中继选择。该方案不仅考虑了D2D中继链路的能效问题,而且还同时考虑到了对蜂窝链路的干扰问题。通过仿真验证,所提算法不仅能有效提升D2D中继链路的能效值,同时降低了对蜂窝用户的干扰。  相似文献   

3.
直通通信(Device-to-Device,D2D)技术是5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蜂窝网络中的D2D通信用户接入技术及其性能研究等已成为热点问题。基于一种新型随机几何网络模型,通过研究D2D用户对蜂窝用户的上行链路频谱资源的复用,提出了一种D2D通信启发式接入算法,并同随机接入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随机几何模型易于分析链路的信干噪比,更符合未来移动通信密集组网和用户分布特点;该模型下的启发式算法比随机算法的性能更优,算法具有收敛快、接入性能好和接入简单的特点,具有更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异构网络存在小区间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频域载波聚合的干扰协调管理 机制。该机制将所有小区的用户分为中心用户和边缘用户,采用可降低干扰的信漏噪比(SLN R)准则,动态调度用户和选择小区载波,并将每种小区载波选择方案对应一种调度用户分组的机制 ,即对小区的中心用户和边缘用户采用不同优先级,以此有效避免小区间的干扰,其中优先 级采用比例公平和SLNR准则。仿真结果表明,由于在系统目标最大化时实现了频率复用 增益和干扰消除增益间实现最佳的平衡,可有效取得系统流量的分流和总吞吐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在LTE系统中引入设备直传(D2D)通信技术,会因为D2D用户复用蜂窝用户资源进行通信而产生同频干扰。在现有的干扰协调与资源分配研究中,都需要基站获取各个通信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CSI),但这样无疑会增加基站的信令负担。为减小干扰与基站的信令负担,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中断概率的干扰协调与资源分配算法,首先在保证蜂窝用户正常通信的情况下,通过限制D2D用户到基站间的距离来降低干扰;其次通过遍历所有蜂窝用户的频谱资源,选择能使D2D用户的总中断概率最低的频谱资源进行复用。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在保证蜂窝用户正常通信的情况下,明显降低D2D用户的平均中断概率,同时还能够降低基站信令负担。  相似文献   

6.
以underlay方式工作的D2D(Device-to-Device)通信通过资源共享复用蜂窝网络中的资源,在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对已有蜂窝链路带来了同频干扰。为了减小因无线资源复用带来的干扰,提出了一种资源分配与功率控制相结合的方法。以最小化系统干扰为目的,通过在D2D链路之间合理地分配资源,保证了蜂窝链路的通信质量;同时动态地调整D2D链路的发射功率,在保证相应蜂窝链路干扰可控的情况下,合理提高了D2D链路的通信质量。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案相比,所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D2D通信与蜂窝用户共存场景下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降低5G系统中超密度小区网络的小区间干扰(ICI),提出了一种基于小区分群的干扰管理方案,其核心思想是将宏小区覆盖下的小小区分群,对群内干扰和群间干扰分别采用基于多小区协作和频域或时域的干扰避免。针对小区分群的关键即干扰权值的计算,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的信干噪比(SINR)和干扰泄露(SOIR)计算连续干扰权值的方案,该权值不仅反映用户间的干扰关系,而且自适应地调整干扰用户之间对资源的争夺策略;同时,把距离调和平均数作为小区分群的附加准则。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小区分群方案相比,新方案的吞吐量增加20%~30%,小区性能和系统整体性能都有提升。  相似文献   

8.
导频污染问题是限制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预编码和最优导频分配策略的大规模MIMO系统导频污染抑制算法。首先,在系统下通过基于改进遗传优化算法的最大化信干噪比(SINR)预编码算法,获得最优预编码矩阵;然后,通过基于用户信道条件优劣的最优导频分配策略对每个小区用户进行导频分配,从而实现大规模MIMO系统导频污染抑制。通过Matlab仿真结果可知,相对于传统的SINR预编码算法,所提算法的复杂度降低了65%左右,而导频污染抑制性能提升了30%左右。该算法能够有效抑制导频污染,提升大规模MIMO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的功率控制算法中存在的干扰问题和功率消耗过大问题,设计出一种新的效用函数,并根据此效用函数提出了一个基于非合作博弈的新的功率控制算法。首先,在效用函数中分别为信干噪比和功率设定了不同的代价因子,并将信道状态概念引入到代价因子里面,使其能够更加合理地控制用户,避免用户过度增加发射功率,同时减小了用户间的干扰;其次,证明了该算法纳什均衡的存在性和唯一性;最后,给出了所提算法的流程图。 仿真结果表明,与Nash算法相比,在保证非授权用户服务质量(QoS)前提下,该算法功率消耗明显降低,并且具有较好的抗背景噪声性能;与K-G(Koskie-Gajic)算法相比,该算法保证了所有的用户的信干噪比满足上下限阈值要求,并且提高了系统容量。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下行多用户MIMO系统在多小区环境中系统性能下降的问题,在传统信漏噪比(SLNR)预 编码基 础上,提出在接收端采用白化滤波器抑制干扰,发射端考虑邻小区干扰加噪声协方差矩阵的 预编码方法,消除用户间干扰的同时能很好地抑制小区间干扰,改善系统性能。仿真结果表 明,改进算法在最大化新定义的等效信漏噪比的过程中,由于引入的等效信道考虑了小区间 干扰,相对于传统算法,可明显提高系统容量。  相似文献   

11.
针对异构云无线接入网中的前向链路受限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扰阈值的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多用户分簇方案,并对系统信道和功率资源的分配进行优化。首先根据D2D用户之间的干扰级别,利用着色图理论对多用户进行分簇;然后,在满足D2D用户和蜂窝用户服务质量约束下,建立了基于D2D用户和速率最大化的资源分配模型,并进一步采用二分法对已分簇的D2D用户进行功率优化分配。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案相比传统方案,系统频谱利用率提高了55%以上。  相似文献   

12.
在基于设备直传(D2D) 通信的中继系统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社交感知的增强型中继选择策略。该策略首先在D2D中继网络中引入社交门限值,对潜在中继用户进行筛选和过滤,从而有效降低了探测成本;然后利用最优停止理论实现了最优中继节点的选择。仿真结果表明,与已有中继选择策略相比,所提出的策略能够以较少的中继探测次数获得较高的系统性能收益,从而实现能耗与收益之间的折中。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extends previous analyses of the choice between internal and external R&D to consider the costs of internal R&D. The Heckman two-stage estimator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determinants of internal R&D unit cost (i.e. cost per product innovation) allowing for sample selection effects. Theory indicates that R&D unit cost will be influenced by scale issues and by the technological opportunities faced by the firm. Transaction costs encountered in research activities are allowed for and, in addition, consideration is given to issues of market structure which influence the choice of R&D mode without affecting the unit cost of internal or external R&D. The model is tested on data from a sample of over 500 UK manufacturing plants which have engaged in product innovation. The key determinants of R&D mode are the scale of plant and R&D input, and market structure conditions. In terms of the R&D cost equation, scale factors are again important and have a non-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R&D unit cost. Specificities in physical and human capital also affect unit cost, but have no clear impact on the choice of R&D mode. There is no evidence of technological opportunity affecting either R&D cost or the internal/external decision.  相似文献   

14.
王文  孙早 《财贸经济》2020,(5):67-83
随着中国的研发投入总量进入世界第一梯队,研发投入(资源)的配置状况成为决定研发产出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基于一个包含研发资源价格扭曲的多部门竞争均衡模型,以2001—2016年各省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对中国地区间研发资源错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考察。研究发现:(1)各省份之间的研发劳动错配高于研发资本错配,多数省份倾向于过度配置研发资源,省份之间研发资源配置效率总体上呈逐步改善趋势,纠正错配可以使研发产出提升约16%;(2)东部各省份研发资源配置相对较为合理,但研发劳动配置略有不足,中部、西部和东北各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研发资源过度配置现象,东部和西部的研发资源配置效率一直在改善,东北和中部则没有表现出持续的改进态势;(3)市场发育程度、偏向性政策扶持、地区创新环境是研发资源错配的主要影响因素,在研发资源过度配置地区,这些因素的作用更为显著。本文的启示是,在当前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政府相关部门在积极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的同时,还应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优化不同地区间的研发资源配置,实现研发效率的提升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在个人计算机平台上,实现雷达图像三维显示的一种方法,并用类PASCAL语言,描述了实现雷达图像三维显示的算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板级立体组装凸点互联焊盘设计技术的研究,找到了凸点焊盘设计的一种可靠的理论途径,很好地解决了凸点互联中对位精度控制的问题,实现了板级立体组装的凸点互联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