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司言武 《浙江经济》2006,(17):42-4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共品供给一直推行的是城乡二元结构。其指导原则是“以农补工”、“重城轻农”,优先向城市。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如水、电、路、通讯、学校、医院、图书馆等等,几乎由政府包揽,所需资金主要由财政预算安排;而在人均收入严重低于城市的农村,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施、科技保障等悠关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的公共品供给却由低收入人群自筹资金解决,财政投入严重缺位,而最能体现社会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几乎完全缺失,从而造成了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严重失衡。改革开放以采。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均有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政府公共品供给行为的外部性探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政府公共品供给行为所产生的外部性是客观存在的,但却是理论研究上的薄弱环节。本文借鉴和运用公共选择学派的观点和方法,对政府公共品供给行为的外部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尽快完善公共品供给的决策过程,以最大限度地强化政府公共品提供的正外部性、防止和克服负外部性,是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得到充分重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开展,农村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农村公共品的供给能够适应需求.但是,由于历史因素的长期影响.新疆农村公共品在供给上却始终未能摆脱供给的困境.这已成为制约新疆农村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影响了新疆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文章根据通过新疆农村公共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拟为新疆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提供可以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雯昊 《理论观察》2011,(5):99-100
社会管理转型期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改革必须有过渡性公共产品供给的支持,以弥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阶段性结构失调,并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公共产品城乡一元化供给推进进程中的制度缺陷和现实困境进行适度弥补和阶段性修复。本文基于社会管理转型视阈,从农村过渡性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构建、供给体系完善、供给运行模式创新三方面展开分析,系统探讨了农村过渡性公共产品供给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汪龙 《特区经济》2013,(11):132-133
农村人口外流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农村人口"空心化"情况严重,原本有利于农村公共品供给的乡村社会资本因此逐步瓦解,农村公共品供给因此出现困境。本文将梳理这方面的文献,并希望以此总结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闰丙金 《特区经济》2007,(2):147-148
我国目前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不利于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需求,原因在于体制外的资金筹集方式、供给责任的缺失、政府职能的缺位、缺乏第三方参与的有效机制。应当明确各类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改变投入格局,创新筹资模式,变革供给体制,提高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7.
姚申建  李对  姚峰 《特区经济》2007,221(6):116-118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为此必须加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品生产与供给的政策创新,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因此,农村公共品生产与供给的政策创新应做到3点:一是体制应实行“以钱养事”;二是机制应实行“因事制宜”;三是评估应由“农民说了算”。  相似文献   

8.
国有林区公共产品供给不能由某一个供给主体或者一个独立的区域单独来完成,它往往是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化供给主体和不同区域供给"公共品",实施国有林区公共产品供给就是要同时进行不同供给区域和受益范围不同的公共品生产.  相似文献   

9.
乡镇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是我国的一个热点问题。乡镇基层政府作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可或缺的主体之一,其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直接关系到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水平和广大基层群众利益的实现。文章提出乡镇政府基层公共服务能力的概念,展现了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现状。围绕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提升,进行了成因分析,并运用公共选择、委托一代理人及新公共管理等理论的相关内容对其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针对农村实际情况,于2016年12月专门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给农村经济发展的调整转型提供了导向,对此,广大乡村应当以农业农机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不断实现自身转型调整。本文主要据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收入不平等、惩罚和公共品自愿供给的实验经济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实验经济学方法在一个收入不平等环境中考察了两种类型的惩罚机制对于公共品供给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社会偏好的普遍存在,引入惩罚机制可以显著且稳定地提高公共品供给水平,不过基于个体的惩罚机制效果更好;惩罚主要针对违背公平准则的行为,被试也会主动调整以避免被惩罚;处境较好的被试的惩罚倾向较低,并且被惩罚的可能性较高。这些结论对制定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公共政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必须更好地发挥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改善公共服务的职能作用,更好地发挥公共财政在协调社会利益中的重要作用,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不足是当前三农问题的重要制约因素。文章围绕《后农业税时代村级公共品供给机制研究》一书研究内容,介绍了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后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制度变迁与供给模式,分析了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影响因素,并从财税治理视角提出创新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4.
岑国荣 《浙江经济》2006,(15):21-23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科学发展的总体转型时期,“十一五”规划集中地反映了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社会经济转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我国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尤其是在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研究制度伦理的意义是为了更有效和合理地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减少甚或消除社会经济生活中可能出现或实际出现的利益矛盾冲突,从而更有效地维护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秩序,使之能够真正维持长久的稳定和效率。文章同时提出了目前我国制度伦理建设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中国漫长的农业社会时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一直沿袭着与乡绅治理制度相适应的供给制度,乡绅对乡村社会公共秩序维护和公共设施建设等公共产品的低水平供给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人民公社时期,中国政府组织和动员农民用劳动力最大限度替代资金的方式,实现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提高。改革后,农村大多数公共产品仍沿袭制度外供给体制,主要由收入远低于市民的农民筹资来提供。所以,农民负担问题实质上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发展,"三农问题"日益凸现。这就要求政府更加关注农民利益,改善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状况,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早日实现。本文以我国农村公共服务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为主线,对当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并提出了农村公共产品合理化供给的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18.
张希君 《发展》2007,(1):22-23
农村公共产品是农民生产生活所依赖的基础.搞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是促进农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然而,由于我国公共产品的供给长期是"重城市、轻农村",城乡二元的公共产品供给政策致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短缺,农村公共服务长期不足,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举步维艰.因此,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的改革,完善其供给体制,是当务之急的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要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离不开各种有利环境和条件,主要包括节约型体制保障、机制支撑、政策扶持等三个方面;需要从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转变观念意识、借鉴国外经验做法等四个方面展开工作。  相似文献   

20.
张元鹏  林大卫 《南方经济》2015,33(12):26-39
文章利用实验经济学研究方法,对加入了不同奖惩机制的公共品实验中被试的自愿捐献额变化情况及其效果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并结合被试的个体社会偏好异质性的特征得出了以下结论:首先,引入外部强加的奖励机制对于提高整体合作水平有积极作用,而对于由被试自主选择第三方监督的惩罚机制则没有这种效果;其次,搭便车者和条件合作者的合作程度在引入外部强加的奖励机制后有了显著提高,而自主的监督惩罚机制则没有发现效果;第三,引入外部强加的奖励机制可以提高被试的整体收益。这些结论对于我们改进现实中公共品的供给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