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进一步深化德育课程改革,切实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的要求,运用文献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对中小学"体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和课例实践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教师要切实提高德育渗透的思想意识以及教育智慧和教学技巧;要把握好德育与学科教学的结合点,要将"德育目标"有机地融入学科三维目标,并根据具体内容分别落实在相应的维度之中;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多种学习方式的运用,巧用资源、因势利导;要持之以恒,强化体育学科德育渗透的规范操作,更好地保障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  相似文献   

2.
在生物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要在教学中实现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政治导向、情感陶冶、意志培养、道德规范。生物学科担负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任务。生物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重视生物课的德育功能,掌握生物学科思想教育的特点和方法,才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舞蹈是精神文化范畴中的一个艺术门类,在培养学生审美、情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职学校舞蹈教学中强化德育渗透,可以使舞蹈的情感教育作用得以深化,提升中职学校舞蹈教学效果。但是目前中职学校舞蹈教学只注重培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忽视舞蹈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忽略舞蹈教育中所蕴含的情感、道德和文化内涵,也就是忽略舞蹈教育中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培养。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中职学校舞蹈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进行分析,从思想情感的融入、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创新三方面入手,提出中职学校舞蹈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以期更好地实现为国家培养合格专业人才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中专招生并轨策略的实行,中专教育面临着较为严峻的考研.我国在校中专生以农村的留守学生为主,他们大多15-18岁,这时正值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在这段时期学生具有模仿性及情绪性的特点,因此这段时期学校的教育以及家长、教师的行为举动都对给学生深刻的影响.本文从中专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出发,简述了中专德育教育的现状以及中专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迫切性,较为详细的介绍了中专语文教学中实行德育渗透的因素及特点最后简略的阐述了中专语文教学中实行德育渗透对教师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宁天霞 《大陆桥视野》2013,(14):149-149,151
中职语文课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因为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底子薄,情绪波动大、亲情淡化、意志力薄弱、信念缺乏、性格脆弱等现象,所以要培养品行良好,技能过硬、理论够用的高素质劳动者,就要强化他们的德育教育。语文教材有着得天独厚的德育教育优势,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然而,语文教材虽然具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德育优势,但是语文教学更注重人文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只是语文教学中一个环节,它只能是一种渗透,笔者只是建议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多讲究一些艺术性和操作方法。就会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德育教育的根本是发展人,德育教学的使命是铸造人生、陶冶性格、健全人格。要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就要让德育教学走向生活,让学生走回生活,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对广大中职学生来说最有效的德育教育形式就是生活,让德育教育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样的“生活德育”教育才是中职德育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的灵魂,是对数学的本质认识。学生只有领会并掌握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更有效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因此,在实际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机渗透,形成有效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策略。本文将对数学思想方法及在实际教学中的贯彻落实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毛天梅 《经济师》2007,(7):155-155
数学建模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数学素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进行数学建模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在高等职业数学教学中,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可以打破传统的注重理论学习、忽视数学知识应用的教学模式,从而推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数学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历史教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而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更具有其特殊性。在成人学校的教育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人懂得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且也下力气抓学生的德育教育,但德育教育的任务和要求却比较空泛,落实的也差一些。究其原因,除应进一步加强对德育教育的认识,加大抓好  相似文献   

10.
李庚静 《经贸实践》2016,(7):223-223
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部分。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而言,融入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促进小学生对一些数学问题的深入理解,并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本文主要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进行了相关阐述,旨在为教学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张明奇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在这儿方面中,德育是保证,智育是中心,体育是基础。为充分发挥德育的保证作用,除了专门的德育教育之外,还应寓德育于智育、体育之中,即在传授知识和锻炼身体...  相似文献   

12.
李井伏 《大陆桥视野》2016,(12):242-242
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建模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据此,本文通过对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的具体分析,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3.
高虹  张敏 《经济研究导刊》2010,(10):245-246
中国古代的儒家德育思想,迎接新世纪诸多挑战,是构建中国当代大学教育可资借鉴的一个重要宝库.纵观当今大学,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呼唤儒家德育养成教育,儒家的德育思想是大学生德育养成教育形成的重要思想渊源.儒家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儒家德育思想对中国当代德育教育的价值让人们意识到中国当代大学的德育教育需要积极借鉴儒家德育思想,以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4.
何祖国 《时代经贸》2009,(11):222-223
本文通过三阶魔方的还原过程,我们可以培养学生形成研究未知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在具体的每一步旋转过程中,渗透着许多数学思想,如分类思想、化归思想、变换思想、变中求不变的思想、抽屉原理、对称思想等等.魔方的还原过程为抽象的现代数学中的变换群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现实模型,对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意义,网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互联网思维下,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西方意识和价值观念的渗透、扩张,网络信息的泛滥和良莠不齐,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乏力等都对高校德育工作产生极大的挑战。要积极占领网络阵地,活化德育教育内容;注重德育方法的交互性;创新德育示范基地;重视和运用网络技术,构筑健康网络德育环境,开创全方位、立体式的德育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刘少华 《时代经贸》2010,(10):269-27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把商品经济实践中带给人们思想的许多表层振动,引向深层思考。现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中,怎样正确把握德育定位,是摆在广大思想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显示的也是深层的课题,如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也是我们体育工作者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包含着许多的教育,而目前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思想教育,其中包括爱国教育,对科学的态度,以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解决数学问起等等。通过数学教育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康的人格、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显得十分重要。对于学生来说,心理的健康与否对他们的身体健康、身心发育、学习及长大后参加社会竞争影响很大。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较强的依赖性,自制力差,社会交往能力不足,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等现象。诱发学生产生这些心理障碍的因素很多,有父母过分宠爱造成的心理偏差,有学业竞争,超负荷读书,大脑得不到调节而出现的故障等。而数学作为课程教育中的一门主要学科,与各科有关联的共性,因数学教学有独特的个性,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具有特殊的规律,必须转变德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达到德育目的。  相似文献   

20.
梁慧 《时代经贸》2010,(10):243-243
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可以将数学建模曲思想和方法有机地融入大学数学主干课程的研究和实践。而数学建模竞赛的主要目的又在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等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因此数学建模的开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完善知识体系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