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粮食补贴是为了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国家财政按一定的补贴标准和粮食实际种植面积,对农户直接给予的补贴的惠民政策。发达国家的粮食补贴政策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本文介绍了国外主要粮食生产国对粮食补贴的方式和发展状况,并结合我国实际,分析了国外粮食补贴对我国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粮食补贴政策的比较、借鉴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世界范围的焦点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西方粮食补贴政策的比较以借鉴其经验,并结合中国目前粮食补贴政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诸如粮食补贴政策应符合WTO规则、完善农业收入支持体系、建立监督机制等政策建议,以期对解决目前的粮食问题有所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行业态势     
中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1.对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目标的认识存在误区关于中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目标的认识,目前存在的一个误区就是部分人认为补贴主要目标是提高农民收入。在实践中,不少地区采用脱钩补贴的形式,即以计税面积、计税常产或基期商品粮数量为依据计算补贴,补贴的对象是所有承包土地的农户,而与是否种粮并无关系。我们应当明确,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目标应主要是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目前中国还没有进入通过直接补贴来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发展阶段。2.补贴强度太…  相似文献   

4.
自2004年粮食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各项补贴规模不断扩大,补贴政策趋向不断完善,效果日益显现,但同时政策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粮食补贴政策的完善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出差的背景、实施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就进一步完善我国粮食补贴政策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业补贴是世界各国政府农业保护中最经常性地使用的一种政策工具。综观世界各国的农业补贴政策,核心都是粮食补贴。由于发展中国家缺乏财力。支持力度相对较小.而发达国家的支持力度很强。对中国来说,粮食补贴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政策。中国已经加入WTO.根据WTO要求,各成员国对粮食补贴方式进行了改革.其中,美国和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在粮食补贴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中国粮食补贴政策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粮食补贴政策不仅是政府部门政策制定者,也是国内外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论文从粮食补贴目标、补贴方式、补贴规模、补贴效果四个方面对国内外粮食补贴政策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现有关于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文献基本上就政策补贴目标、补贴方式、补贴规模达成共识,但是对补贴效果的认识存在较大争议。本文最后就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1.对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目标的认识存在误区。关于我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目标的认识,目前存在的一个误区就是部分人认为补贴主要目标是提高农民收入。在实践中,不少地区采用脱钩补贴的形式,即以计税面积、计税常产或基期商品粮数量为依据计算补贴,补贴的对象是所有承包土地的农户,而与是否种粮并无关系。我们应当明确,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目标应主要是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确保我国的粮  相似文献   

8.
粮食补贴政策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粮食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在对现行粮食补贴体系具体构成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利用对粮食生产大县——河南滑县的实地调研数据,对粮食补贴政策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良种补贴政策特点及成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国家为稳定粮食生产先后采取了粮食直补、减免农业税、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其中,初期作为特惠制实施的良种补贴政策由于效果显著,规模和范围逐步扩大。本文对良种补贴政策的特点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并应用供求模型分析了该政策的成效,指出了良种补贴政策的潜在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美粮食补贴政策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在对我国粮食补贴政策演进三个阶段和美国粮食补贴政策发展四个阶段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比较中美粮食补贴政策的异同点,得出我国粮食补贴政策与粮食生产发展的有关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完善粮食直补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对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目标的认识存在误区。关于我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目标的认识,目前存在的一个误区就是部分人认为补贴主要目标是提高农民收入。在实践中,不少地区采用脱钩补贴的形式,即以计税面积、计税常产或基期商品粮数量为依据计算补贴,补贴的对象是所有承包土地的农户,而与是否种粮并无关系。我们应当明确,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目标应主要是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目前我国还没有进入通过直接补贴来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发展阶段。2.补贴强度太低。由于我国目前财力有限,各地…  相似文献   

12.
政府对粮食等农产品的生产给予政策性补贴,是许多国家包括工业化发达国家支持和保护本国农业的一种通行做法。对粮农补贴政策的选择,不仅直接  相似文献   

13.
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对于促进资源公平分配、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协同发展理论为指导,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应结合现实问题和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动态化调整。为提高粮食补贴政策的适用性,应增强粮食补贴政策内容的协同性和政策执行过程的协同性,也即在提高粮食补贴政策质量的同时保障政策的落地。  相似文献   

14.
小麦是北方人民最主要的口粮品种,稳产小麦生产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从2004年起,为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农民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国家陆续出台实施种粮补贴政策。但是农户种植小麦的积极性并没有因为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而得到显著提高,小麦播种面积、总产量也并没有因为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而提高。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对当前的粮食补贴政策效应作出分析,探讨粮食补贴政策效应低下的原因,并就此对当前的粮食补贴政策提出可行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艳  吴平 《农村经济》2012,(1):17-20
本文基于2004~2009年各省的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分析了粮食补贴与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粮食补贴政策对于粮食产量的影响最大,对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次之,并利用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了粮食直补政策对粮食主产区与非主产区的影响,结果表明粮食直补政策对于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的效果差强人意,对于主产区的效果稍好于非主产区。针对补贴力度小、政策效果不明显的现状,政府应该加大粮食补贴的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粮食补贴政策的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16.
粮食生产支持政策是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不断完善,历经了起步摸索、探索调整、改革发展、提质增效等四个阶段。当前,日益突出的粮食供需失衡问题和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问题都暴露出当前粮食生产支持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优化补贴结构、补贴依据、补贴方式、补贴标准等政策要素;完善耕地地力补贴政策和粮食收购政策,引导农户生产者参与农业生态保护;推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法制化,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粮食直接补贴的地区差异及其存在的合理性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我国现行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在补贴品种、补贴规模、补贴条件、补贴方式以及补贴标准等多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这可以由各地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政策改革的渐进性战略来解释。针对现行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已经出现的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政策设计上应当防止地区差异过大和地方保护主义抬头 ,不断改进各种粮食直接补贴方式 ,警惕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目标冲突。  相似文献   

18.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发挥了政策优势,也面临一些问题.必须坚持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方向,建立以直接补贴为核心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粮食补贴政策体系,更好地发挥强农惠农的粮食补贴政策的效力.  相似文献   

19.
粮食直补政策是国家为保障粮食安全、刺激粮食生产而出台的一项重要惠农举措,但在政策实施中却出现了政策瞄准机制出现偏差、补贴资金使用绩效低下、补贴方式不利持续发展、补贴政策缺乏有效激励等问题。因此,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重构粮食直补政策的瞄准机制,探索粮食直补政策新的补贴方式,实行与物价水平挂钩的动态补贴机制,坚持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生态安全并重,完善粮食直补政策的相关配套措施等五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经济学解析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本文在概述中国粮食补贴政策演变轨迹的基础上,对现行粮食直接补贴政策进行了经济学解析和现实分析,认为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中得利多的不是粮食生产者,而是粮食消费者;粮食直接补贴政策不能平抑粮食产量和价格波动;粮食直接补贴政策不能代替价格支持。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粮食直接补贴、价格支持、配额生产“三位一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