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建筑企业自组织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自组织理论与我国建筑企业的市场行为相结合,将建筑业的产业组织过程看作企业的自组织过程,提出建筑企业的两种自组织行为,即自创生型自组织行为和自会聚型自组织行为,阐述两种自组织行为的内容和特点,分析建筑企业自组织的形成条件和动力机制,并以此作为建筑业产业组织优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其创新能力以及集群内部主体间相互交错的协同作用与协同创新.因此,要保持产业集群的先进性和活跃性,研究其协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产业集群和协同创新的相关研究,对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概念、指标选取原则、指标体系和模型进行了综述,并就相关研究进行了评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已成为降低碳排放进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推手。基于30个省市2008—2019年的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行业异质性,结果表明:产业协同集聚对碳排放强度影响呈倒U型,即具有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当产业协同集聚度低于3.142,产业协同集聚会提高碳排放强度;当产业协同集聚度跨过拐点值3.142,产业协同集聚会降低碳排放强度。基于行业异质性,高端产业协同集聚和低端产业协同集聚都能降低碳排放强度,但高端产业协同集聚的碳减排效果要优于低端产业协同集聚。  相似文献   

4.
在创新驱动背景下,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需要实行有效的协同创新。但受限于不适合的合作形式,不完善的运行机制等,现有协同创新效果不明显,协同创新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国内外文献回顾,对协同创新的概念界定、协同创新组织模式、协同创新运行机制进行梳理和评述,厘清该领域已取得的研究进展、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煤矿智能化是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针对煤矿智能化协同创新要求,分析了国内协同创新实践,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基于G1-DEMATEL的煤矿智能化协同创新效果综合评价模型。利用G1法计算各个因素指标权重,建立了直接影响矩阵;采用DEMATEL法从中心度和原因度2个视角分析了影响煤矿智能化协同创新效果的因素,确定了各个因素指标间的影响程度和作用关系,为煤矿智能化协同创新效果的定量分析提供了可能性,为创新主体开展协同创新活动、提高创新效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技术产业系统自适应演化与涌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技术产业系统具有主体聚集、自组织、涌现、非线性、多样性和动态局部优化等CAS特征,其演化动力来自系统内部的协同和竞争作用.运用相图分析法对高技术产业系统自适应演化和涌现进行建模分析,研究表明:高技术企业之间潜在的协同与竞争机制是高技术产业系统自适应演化和复杂性涌现的决定因素,由外部决定的相关参数是产生自适应演化和涌现的外部条件.利用协同与竞争机制研究高技术产业系统演化过程,通过对外部参数的选择描述系统基于内在规则的非线性演化规律,能够为研究高技术产业系统决策与控制提供一种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产业系统的演化机制研究是探究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律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工作。本文以我国17家大数据相关上市企业作为分析样本,采用自组织理论的哈肯模型,选取研发投入、劳动生产率、资本投入3个状态变量进行分析,建立大数据产业系统的演化方程。分析结果表明,大数据产业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产业系统,其具有开放性、自我适应性、非线性作用以及涌现性等自组织演化特征;劳动生产率是我国大数据产业演化的序参量,支配着资本投入的行为;产业系统内部已建立劳动生产率不断增长的正反馈机制和资本投入递减的负反馈机制。有效揭示大数据产业的演化机制,为分析和预判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变化规律并实现其快速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煤炭产销地域差异、企业组织自身结构、企业间信任程度、信息化程度和供应链整体效益进行客观分析,阐述了煤炭供应链协同理论,对比传统供应链管理与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差异,构造煤炭贸易中供应链协同管理模型,提出在煤炭贸易中战略协同、利益协同、业务协同、信息协同、库存协同和服务协同管理。最后对供应链协同管理进行评估,将协同指标分解成为13个二级KPI指标,并对指标进行量化并进行评估,找出差距。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区位熵相对差异指数和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分别测算2005~2017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 的产业协同集聚度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纳入空间因素实证探讨二三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研究表明:2005~2017年, 中国二三产业协同集聚“西高东低”, 主要与各城市两个产业各自集聚水平有关; 土地集约利用“东高西低”, 相邻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 二三产业协同集聚表现出双重效应, 对土地集约利用具有倒U 型影响。最后,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代工业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分析了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制约因素,指出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受到政策法规、资源供给、目标驱动、合作共赢和利益分配诸多要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的激励机制、多向协同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资源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1.
以某传统煤企为研究对象,将煤炭生产结构调整与煤炭利用方式变化协同发展作为一个复合系统,煤炭生产结构调整、煤炭利用方式变化各作为一个子系统。搜集并确定煤炭生产结构调整与煤炭利用方式变化两个子系统的11个相关影响因素,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运用复合系统的有序度建立协同评价模型,分析指出目前企业煤炭生产结构调整与煤炭利用方式变化处于高水平的后期协同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产业单位协同发展生态圈,要转变观念、树立融合共赢思想,建立平台型组织模式,围绕整体利益最大化目标,构建适应产业协同发展的管理机制、经营机制、分配机制和人才机制,最大化整合产业资源,推动国家电网“一体四翼”发展布局落地。  相似文献   

13.
作为创新的"孵化器",高技术产业的RD效率问题至关重要。从区域与行业交叉的视角出发,选取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和RD经费内部支出作为投入指标,有效发明专利数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产出指标,运用DEA模型研究了中国高技术产业5个行业在17个省市的RD活动效率,运用层次聚类分析对17个省市加以聚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RD效率普遍偏低,没有任何一个省市的5个高技术产业均处于较高的RD效率上;区域间发展很不平衡,高技术产业行业差异比较明显;个别省市的5个高技术产业的RD效率都很低;传统"创新"大省RD效率并不突出,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针对存在的问题,从追求效率、追求精益、协同发展和加强政策引导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马骁 《工业技术经济》2019,38(5):121-126
本文构建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指标体系, 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测度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的有序度和协同度, 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北京区域经济协同有序度较高, 天津和河北区域经济协同有序度较低; 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度经历了先上升、 后下降、 再上升的过程, 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关系不稳定, 协同效应不明显,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按照产业组织理论,再制造具有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行为与市场结构,并形成了独特的行为模式,这一行为模式集中体现在不完全竞争性与协同共生性两个方面:不完全竞争性包括对旧件和再制造产品市场的锁定与寡占、技术与制造模式的进入壁垒、组织与经营上的政府规制等方面,协同共生性包括目标上的共生、商业模式上的协同、基于产业链的垂直一体化和垂直约束等方面。正是再制造产业这种不完全竞争性与协同共生性,导致制造业长期成本曲线下移、最佳规模有限变动和产业集中度与垄断程度提升,并深刻影响制造业的市场结构、效率与政府政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我国1992—2007年投入产出表为依据,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协同演进特征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受汽车制造业自身和上下游相关产业各自发展特点的影响,我国汽车关联产业可分为同步关联正向协同和松散非协同两类。结合对这两类产业的成因分析,本文认为,我国汽车产业仍然存在传统生产方式强、通用原材料产业适应性更强而高技术原材料的行业发展受限、对下游服务业的融合联动效应微弱以及非均衡协同等特征。基于此,分别提出从单点突破到多面互动、渐进式创新与破坏性创新并举、逆杠杆撬动以及商业模式创新引领四大策略,以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协同度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展会上,米兰UNICA主席Silvio Albini表示,上半年的产业增长得益于意大利产业内部的协同发展机制,本届展会也是这种方针策略的最佳写照。在意大利国际经济发展部、意大利伦巴第大区以及意大利时尚产业组织等机构的携手发展下,代表着“意大利制造”精髓的各大企业悉数来到米兰UNICA,展示着强强联合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环境问题带来的压力,绿色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人民大众的重视。绿色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各种资金问题,需要金融增加供给并改善供给结构来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本文探讨了金融供给与绿色产业发展的理论渊源,并选取丝路带西北段区域为研究样本,首先用基尼系数匹配法测算各指标的基尼系数值从而找出该区域金融供给与绿色产业发展匹配中存在的问题,接着运用熵权TOPSI匹配法计算二者匹配度与理想解之间的贴近度,最后得出陕西贴近度最高,金融供给与绿色产业发展匹配度最好的结论,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产业转移作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中的产业集聚理论为基础, 通过主成分分析、空间计量和 Monte-Carlo 模拟等方法研究了长江经济带地区产业转移及长江经济带各地区联动协同发展。研究结果表明: 长江经济带不同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吸引力和离散力的组成上差异较大, 其中下游地区的吸引力来源主要是地区发展潜力和运输能力, 劳动供给、货币外部性和市场潜力则主要影响中上游地区; 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离散力上, 下游地区主要受到潜在生活成本和外部不经济的影响, 中上游地区主要受到农业土地依赖和劳动成本的影响; 在空间上, 长江经济带自东向西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和离散力上均呈现“U” 形, 合力则呈现东高西低的“梯度”, 这一空间关系显著, 且结果稳健。  相似文献   

20.
在 “经济新常态” 的背景下, 电子商务迅猛发展, 极大地推动了物流产业的快速增长,物流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促进物流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基于此背景, 本文构建物流产业效率测度指标体系, 利用DEA 测度物流产业效率, 以协同学原理建立物流产业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同发展模型, 并以全国21 个节点城市 2007~2016 年物流产业效率与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各节点城市物流产业效率与经济增长整体协同发展趋势缓慢,但总体呈上升趋势; 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 尚处于协同度较低的发展阶段。 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成因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