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虹 《特区经济》2013,(11):100-102
在委托—代理视角下,由于分税制改革所带来的地方财力不足的问题,导致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政策目标的不一致。地方政府可能会采取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致使中央政府的政策目标被扭曲。本文基于政府间的静态条件下纳什均衡博弈和委托—代理视角分析房地产调控难的主要原因,以期对于政府的房地产调控失效问题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中国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的研究强调了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地方政府在多样化的地方经济发展模式中的主导作用,注意到了地方政府目标的多重性,本地区社会福利最大化,政府利益最大化以及中央政府的满意程度等。对地方政府在公共产品的提供、就业、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等方面行为不到位方面的研究是从定性方法来论证。本文试图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建立一些基本的数学模型为将来的计量研究提供一个模型框架。  相似文献   

3.
白竹岚 《老区建设》2014,(16):14-15
地方政府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独立利益主体,其行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文章在尊重地方政府独立利益诉求的基础上研究地方政府行为动机及利益博弈,探讨政府间合作模式,以期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项目,即公私合营模式下的项目,该种合作模式不仅降低了政府地方债务的比重,减轻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而且节约社会资本,实现投建营一体化。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是公私合营模式产生的最终目标,而实现目标的前提则是要兼顾项目多方参与者的利益最大化,因此,作为社会资本方,保证自身利益最大化成为首要目标。文章以PPP项目的长期性作为切入点,详尽的阐述PPP模式、货币时间价值的基本概念,并分析总结货币时间价值对PPP项目价值产生的影响,以期为项目决策者在项目选择时提供帮助,降低风险,保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社会资本方的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刘伟 《新财经》2005,(10):12-12
无论是从统计数据的显示上,还是从现实经济生活的感受上,我国地方政府具有强烈的经济加速扩张的冲动都是不争的事实。就加速发展的积极意义来说,这是新时期地方政府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实践发展是硬道理的必然。但是为什么地方政府超越自身能力限制的扩张冲动往往能够实现?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使地方政府在经济方面的权利、责任、利益等的独立性越来越明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地方政府越来越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利益“剩余”的索取者和控制者。也就是说,追逐扣除地方经济发展的所有成本及上缴费用后的剩余,越来越成为地方政府的权利和责任。因而,地方政府行为越来越接近企业行为,越来越以追求地方政府收入最大化为首要目标,否则,地方政府的全部经济、政治、文化冲动和目标,都难以实现。可以说,这种追求地方政府收入最大化的行为目标,是地方政府具有强烈扩张冲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政府在调节民营企业劳资关系中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怎样处理好利益最大化追求下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在劳动者的利益和权益得到应有的实现和保障的情况下而又不至于使雇主和管理者的利益和权益受损,如何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通过政府自觉调整自身行为,促使现代劳资关系结构的建立,是政府目前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是驱使主体的经济行为的根本动机,但这种自利动机下的经济行为如果无限制地膨胀就会演变为追求个人私利最大化的经济行动.对此,文章提出了通过法律调控完善市场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以财政改革为起始和主要内容的分权化的发展,地方政府的利益需求进一步凸显.地方政府作为一个利益相对独立的组织,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相互之间必然展开竞争,这种竞争的积极效应表现在启动了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加快了制度创新的步伐;促进了公共物品结构的优化等.然而由于中国正处在转轨时期,经济和政治体制还很不完善,导致地方政府不良竞争行为大量存在.产生这些问题主要原因有:财政制体制的缺陷、政绩考核的偏颇、产权制度的疏漏等.  相似文献   

9.
刘丹 《改革与开放》2013,(23):57-59
2009年以来,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迅速攀升,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压力加大,近期,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再次引起公众的关注。本文从公共选择理论视角出发,引用皮科克的三大政治市场理论,对地方政府在既定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行为进行分析,由此剖析中国地方债务产生并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刘丹 《改革与开放》2013,(12):57-59
2009年以来,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迅速攀升,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压力加大,近期,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再次引起公众的关注。本文从公共选择理论视角出发,引用皮科克的三大政治市场理论,对地方政府在既定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行为进行分析,由此剖析中国地方债务产生并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市场利益主体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房价过快上涨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发商、投机客、自住客等多方利益主体复杂博弈且利益格局严重失衡的结果。房价持续上行以至调控难以奏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对土地供给的垄断经营以及由此衍生的反市场化行为。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行为与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理论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利用一个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理论框架,揭示地方政府行为与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之间的关系,认为在单一的中央政府依托相对绩效考核的晋升激励假设下,不同类型的地方政府会采取模仿战略来最大化自身利益,进而导致地区产业结构趋同.而放松假设后,地方政府的行为将出现分化.接下来,本文根据1999-2007年中国省际间工业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的变动情况,对理论推导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并得出:近年来导致我国产业结构趋同的关键因素并非地区间相对绩效竞争的结果,而是由GDP增长率等绝对绩效指标带来的晋升激励扭曲.此外,地方政府追求财政收益控制权的行为,将有利于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化.  相似文献   

13.
王玉波 《改革》2013,(2):46-53
"后土地财政时代"是一种相对概念,指的是受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影响及土地资源(耕地)瓶颈约束,现行的土地财政模式不能再长久维持,在这一时期,地方政府无法继续依靠土地出让金与土地房产税费收入及土地储备抵押融资收入维持地方支出的情形。在后土地财政时代,地方政府面临两大困局,即城镇化快速发展与土地资源稀缺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的刚性与地方政府利益间的矛盾,其行为策略是以风险与破坏行为推动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为实现顺利转型,应引导地方政府向城市公共治理者的角色转变,建立与地方政府事权相匹配的公共财政体制,改变城镇化动力机制,赋予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发债权,征收物业税,约束地方政府风险与破坏行为,完善农地征用补偿制度,公开"三公"经费支出。  相似文献   

14.
李真 《山东经济》2012,(5):37-44
以产品市场为例,借鉴战略性贸易政策和区域贸易自由化的相关理论,研究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国内市场一体化的内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在区际贸易中的行为选择机制是国内市场一体化进程中最重要的机制之一。只要地方政府通过行政垄断行为在区域市场间设置壁垒的成本不高,地方政府总是倾向于借助垄断行为追求辖区利益的最大化。地方政府行政垄断行为所面临的实施成本取决于中央政府促进区域市场一体化的政策力度、对地方政府行为有效甄别的能力以及相应的惩罚措施,同时也取决于市场机制的完善程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房价过快上涨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发商、投机客、自住客等多方利益主体复杂博弈且利益格局严重失衡的结果。房价持续上行且调控难以奏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对土地供给的垄断经营、以及由此衍生的反市场化行为。  相似文献   

16.
分析公共管理组织的行为,公共管理组织也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面.体制及制度上的缺陷造成乡村两级公共组织为各自利益进行博弈,乡镇政府的越位侵权和村委会过度行政化是当前乡村关系失范的主要原因.完善制度、规范政府行为、培育自治性组织和提高乡村人员素质是治理乡村关系失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曹子坚  何丽 《改革与战略》2012,28(11):86-88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过程中,合作社内部核心成员与普通成员日趋凸显的利益冲突,严重阻碍了合作社的顺利发展.文章通过构建利益博弈模型,对合作社内部成员的行为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各方利益最大化条件下的最优策略选择,提出了发挥政府的有效干预、构建良好的内部治理结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红霞 《特区经济》2012,(3):288-291
研究目的:分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城市土地市场调控中的博弈行为。研究方法:制度经济学、博弈论。研究结果:利益的偏离及制度的缺陷导致政府博弈;政府博弈产生负向效应;中央政府的监督力度是博弈的关键变量。政策启示:调整相关利益、构建约束机制等、完善土地市场、加强地方合作。  相似文献   

19.
"政令不出中南海"是对于中央政令不畅,出现政策执行偏差的形象描述,而在房价调控领域所出现的"越调越高",调控政策几乎没有成效的现象,也就是对于所谓"政令不出中南海"的现实印证。在大部分分析房价调控领域所出现的政策执行偏差的文章中,都将矛头指向了地方政府,认为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之中的保护地方利益等行为,是导致房价调控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但是,仔细研究房价调控的政策会发现,中央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存在的问题,也是导致"政令不出中南海"的关键性因素,政策的模糊性、冲突性的结合使得房价调控政策的执行存在着巨大困难,这是不能够被忽视的。  相似文献   

20.
《广西经济》2007,(9):62-63
30年来中国的改革历程,从某种角度看是一个从中央向地方“放权让责”的利益调整过程。通过向地方分权进而促进地方政府问竞争的改革模式,被认为是造就中国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目前传统财税制度下,地方政府的税收主要靠GDP,“短期行为的决策导向”必然决定他们为争“任期内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