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在当前分权背景下,县级地方财政自主权对非经济性公共品供给效率的影响.文章较为罕见的将研究主体定位在直接面对居民的县级政府,并首次构建了一个全面评价非经济性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综合指标.实证研究发现,地方财政自主权对地方非经济性公共品供给效率的负面影响并不显著.本文还梳理了一系列控制变量对非经济性公共品供给效率的影响机制,得出人口规模对非经济性公共品供给效率的影响以拥挤效应较为显著,以及加快城镇化率对非经济性公共品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等结论.文章建议上级政府不能期望通过限制下级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权来改善非经济性公共品供给效率,而应通过控制人口规模、推进城镇化、压缩财政供养人口和建立健全地方民意表达机制等合理措施,来力求提高非经济性公共品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2.
舒燕 《北方经济》2007,(14):22-23
公共产品的供给是目前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公路作为准公共产品,它的供给和收费问题也备受关注.公共物品提供方式,传统上是政府直接负责公共物品的提供和生产,使得政府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对经济活动的规制、干预和生产功能,政府规模越来越庞大,而财政开支的规模也与日俱增.根据公共产品的不同属性和特征,安排公共产品的多元供给制度,使各种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平衡,公决效率最优.政府必须对某些涉及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公民基本权利与利益的纯公共物品予以提供,但同时可以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利用市场资源配置和私营部门的经营与技术优势,有效地生产各种不同性质的准公共物品,这样既满足公平价值,又满足效率价值,并降低公共财政的支出规模,提高公众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地方公共物品供给领域中供给过剩和不足并存的失衡现状,已经影响到各地方辖区居民在生活和生产上对公共物品的需要.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进行制度改革和地方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舒燕 《北方经济》2007,(7):22-23
公共产品的供给是目前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公路作为准公共产品,它的供给和收费问题也备受关注。公共物品提供方式。传统上是政府直接负责公共物品的提供和生产,使得政府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对经济活动的规制、干预和生产功能,政府规模越来越庞大.而财政开支的规模也与日俱增。根据公共产品的不同属性和特征。安排公共产品的多元供给制度,使各种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平衡.公决效率最优。政府必须对某些涉及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公民基本权利与利益的纯公共物品予以提供,但同时可以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利用市场资源配置和私营部门的经营与技术优势,有效地生产各种不同性质的准公共物品,这样既满足公平价值,又满足效率价值,并降低公共财政的支出规模.提高公众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官永彬 《乡镇经济》2008,24(1):46-50
由于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公共物品制度外供给体制在以后的发展变迁中得到了延续和继承,使现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面临着结构性矛盾,而摆脱困境的帕累托最优选择是根据农民的需求意愿或偏好供给农村公共物品。文章在公共物品需求偏好显示扭曲机理及相关机制设计述评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农村公共物品需求偏好的民主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6.
李长英 《特区经济》2014,(5):103-104
<正>一、研究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包括人们对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需求的矛盾。在当时根据社会经济形式的需要,选择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明智的。与此同时,我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企业纷纷甩掉"办社会"的包袱,原来政府通过单位来提供的各种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又交给了政府。这时我国大中城市的私人产品供给从短缺发展到过剩,而经济发展导致社区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扩张与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  相似文献   

7.
由于农村公共物品存在外溢性经济效果的特性,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直接影响着农村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要改善我国的农村环境,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找到并切实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全球性公共物品的存在与发展是与全球化进程同步的,并且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发显现出其重要性。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全球性公共物品需求呈快速增长趋势,而其供给却相对不足,造成了供需不平衡。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性,市场供给往往失灵,所以政府应该成为全球性公共物品供给的主体。各国政府应紧密合作,为维护全球性公共物品的供需平衡承担各自责任。  相似文献   

9.
近年新型社区成为政府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阵地,大量村民在政府的统筹安排下,集居于新建成的商品小区。本次通过对农村新型社区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管理情况的实地考察,从新型社区居民的年龄、性别、学历等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中青年居民新型社区居民公共物品满意度高于老年人满意度;女性新型社区居民公共物品满意度比男性满意度高;学历与新型社区居民公共物品满意度呈现"倒U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我国各区域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对各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并且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针对当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地方性公共物品,足为本地服务的各类公典物品,像地方基础没施(比如城市道路)、垃圾处理、街道照明、城市绿化、供水、警察保安等都属于地方性公共物品。与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府更了解当地居民对公共物品的偏好,更能准确地满足地方居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因而,对于地方性公共物品,最合适的是由地方政府来提供。在我国,随着户籍制度的逐渐打破和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随着人口和劳动力的自南流动和自主择业,地方政府住提供公共物品时,面对的将不冉是原来的本地户口的居民,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财政体制农村公共产品是指农村地区农业、农村、农民共同需要的具有全部或一定程度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物品或服务。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体来说普遍缺乏,而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县乡财政困难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重要原因,只有深化县乡财政体制改革,才能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笔者拟通过分析县乡财政难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提出深化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和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高强  史磊 《山东经济》2008,24(3):136-140
公共产品的供给和消费水平是居民生活综合质量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本文基于统计资料及青岛市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的结果,通过对农民消费结构进行回归分析得出青岛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结论,在此基础上,结合调查问卷,从农民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的满意度、需求偏好、供给主体、供给意愿等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后,国际体系从霸权稳定转向制度稳定,主要表现为国际公共物品供给日益多元化。由于霸权衰落,国际公共物品的霸权供给相对不足,而全球集体供给和地区供给却相应增加。冷战后国际公共物品的三层次供给,即霸权、全球主义和地区主义可以确保国际体系的持续安全与稳定,这个事实动摇了霸权稳定论的核心命题。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国际体系从霸权稳定转向制度稳定,主要表现为国际公共物品供给日益多元化。由于霸权衰落,国际公共物品的霸权供给相对不足,而全球集体供给和地区供给却相应增加。冷战后国际公共物品的三层次供给,即霸权、全球主义和地区主义可以确保国际体系的持续安全与稳定,这个事实动摇了霸权稳定论的核心命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在我国诸多省市陆续施行,县域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作为检验省直管工作成果的重要标准之一引起众多学者的深入探讨.本文选取河南省兰考县2007—2015年共计9年的社会经济数据,通过横向分析、纵向分析等方法探究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县域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兰考县公共物品供给状况,但还是出现了大多数省市普遍存在的供给结构失衡问题.此外,公共物品供给在县城和乡镇地区还存在严重的区域差别,这一点应该引起学界与政策层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市场化供给模式已引起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以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为例,我国市场化供给模式中存在着运作前提条件不充分、市场化经济和社会效益低、市场化后供需不平衡、市场化无法实现的水利工程运营高效率和兼顾社会公平等困难。究其原因,农户对小型水利设施特殊的需求状况——需求主体很小的需求弹性、需求主体的变动性、需求主体的分散性和需求主体的层次性,是我国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市场化供给模式难以广泛推广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小型水利设施市场化改革需解决以上困境,不宜简单地把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予以市场化,坚持政府投入为主,逐步市场化的策略是破解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市场化困境的权宜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与私人供给公共物品的问题是容易产生不足不同,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问题主要是低效率的问题。通过与萨谬尔森条件比较,发现在经济人政府假设下软预算约束时政府提供公共物品过多;在硬预算约束时政府提供公共物品过少;在效率问题上公共物品供给出现浪费或不足。  相似文献   

19.
解建立 《特区经济》2009,(8):294-295
城乡基本公共物品供给均衡配置是实现城乡协调、缩小城乡差距的特定途径。我国城乡基本公共物品配置制度在新时期的改革与建设中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还相对落后,城乡基本公共物品配置呈现出严重的非均衡性。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由生存型阶段进入发展型的新阶段,综合国力的提高、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变化以及党和政府治理理念的转变,使城乡基本公共物品均衡配置具有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蔡拓  杨昊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10):95-115,159
受制于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国家行为体往往倾向于"搭便车"战略,由此导致对国际公共物品的供给严重不足。在国际关系现实中,由主要国家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增加供给以缓解国际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困境,成为当今促进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治理实现的重要途径。作者以联合国会费缴纳为例,在同其他有代表性国家的比较中描述了中国在2001-2010年十年间对国际公共物品供给的外交选择和实践,并尝试解释其原因。比较的内容包括会费的缴纳数量、发展趋势和供给态度。在对中国的外交选择和实践进行解释方面,尝试在国际实力分配、社会性互动关系以及国家行为体的国际定位同国家提供国际公共物品的选择和实践之间建立初步的因果关系。最后借助描述性分析和解释性分析的成果,对中国在国际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上的外交走向做出初步的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