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多年在地方从事经济工作的展宝卫同志撰写了《产业转移承接力建设概论》一书。该书以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为背景,针对目前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其动因,以如何培育和提升产业转移承接力,吸引利用外部资源,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增强区域国际竞争力为目的,重点从基本内涵、形成机理、评价体系、基本内容、途径策略等方面,深入系统地研究了产业转移承接力建设问题。具体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上海经济》2010,(4):66-67
随着上海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国务院关于长三角经济指导意见的出台,上海新一轮产业转移已被全国各地高度关注。各欠发达地区为加快本地经济发展,正展开对上海转移产业的激烈争夺,新招层出,方法翻新。而上海待转移各类企业在选择所在地时,大多受各种优惠条件等短期利益吸引,缺少理性长远的综合考虑。这种单个企业的自发行为容易使上海产业转移从总体上处于无序状态,对上海经济未来发展极为不利。弊端在于:一是转移出去的企业势单力弱,无法形成聚集效应,增加生产经营难度;  相似文献   

3.
产业转移承接力的形成税理与动力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转移承接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含产业吸引力、产业选择力、产业支撑力和产业发展力等四个子系统,分别发挥着基础、保证、关键和核心的功能。产业转移承接力是由动力机制、传导机制和实现机制等三个主导机制以及促进机制和保障机制等两个辅助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其形成动力在于对产业转移效应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区域产业转移与城镇化的良好互动,既有利于我国产业空间的合理布局,又可以为城镇化发展构筑产业支撑。文章通过梳理产业与城镇化的关系,构建区域产业转移与城镇化互动的"推力—引力—扩散力"模型,并通过对"十一五"以来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计量检验分析了区域产业转移对城镇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产业转移对提高我国城镇化率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作用明显,但是我国城镇化率的提高却未带来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要通过积极推进产城融合、理性承接产业转移、构筑互动平台、提高城镇化质量等途径实现区域产业转移与城镇化的良好互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经济大环境变化巨大,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是当下炙手可热的话题。产业转移不但能够优化生产力的空间布局,对沿海地区而言,产业结构升级也能更好地应对国际竞争;而中西部地区可以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跨越式发展。本文从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双重角度出发,探讨了集群式产业转移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旨在通过效应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因素分解,为相关产业转移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转移承接园为研究对象,从产业转移承接园对环境影响的角度,探讨产业转移承接园的发展特征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为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保持工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意义和途径。最后,基于珠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背景,根据承接园区域产业发展特征、资源禀赋以及产业发展走势,提出了以产业调整升级为主线,加速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实现珠三角产业转移承接园的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志迎 《乡镇经济》2011,2(1):14-16
文章基于对产业转移规律的研究,介绍了产业转移的动因理论,探讨了产业转移的形式和承接方式,指出了安徽两个省级集中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定位难点,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昝欣 《发展》2012,(2):71-72
本文在界定产业转移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产业转移的现状,根据产业的特点阐释了产业转移的适用性,还针对不同的被评估对象,进行了产业转移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建设。  相似文献   

9.
区域间梯度转移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一种趋势,广东省经济异常活跃,但其产业梯度明显,珠三角更是重要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的聚集地带,产业转移作为客观经济现象,珠三角向粤东西北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是实现广东省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产业转移必然要进行转移产业的选择,选取广东省工业部门为分析对象,引入产业梯度系数和产业动态聚集指数分析珠三角转出产业与粤东西北承接产业的选择,对比政府产业转移政策,从中得到相关启示,为政府的产业转移与承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穆向民 《改革与战略》2010,26(10):147-150
面对世界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产业转型是珠三角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文章指出,环珠三角及内地省市以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为目标的招商引资是其培育区域产业、实现区域跨越式发展的主要选择。文章以深圳、东莞、佛山三个典型的产业城市为例,深入分析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渊源、特点及其对产业扩张与转移的影响和制约,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浅析沿海地区产业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转移是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沿海地区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而出现产业转移趋势,为西部地区缩小差距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2.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安徽第一个进入国家战略层面的规划,也是国家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而制定的第一个专项规划,是国家促进产业转移、加速中部崛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将为安徽发展带来重大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3.
产业转移对城市空间发展带来影响,城市为应对产业转移建设产业园区、产业新城,申请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产业转移一方面为地区经济增长带来益处、促进其城镇化发展;另一方面承接产业转移的城市面临新的空间发展问题,如计划土地规模超过真实产业需求、土地亩产效益低、基建成本过高、环境污染等。产业转移引发的空间规划势必带来新的城市空间增长需求,应当推动空间规划与产业转移的有效、积极的互动,才能真正促进土地效益的提升与产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汇率改革、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环境保护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广东产业发展进入高成本时代。2005年起,省政府实行"腾龙换鸟"、"双转移"战略,积极推动地区产业转移升级。运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探析广东产业升级转型的内在动力珠三角地区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经济社会收益最大化;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基本生存环境恶化,借助转移升级,重新焕发活力。产业升级转移过程,好比露珠滴入平静水面,形成"涟漪"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对接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暕  郑露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0):52-54
为实现中西部地区顺利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文章利用Hoover系数的指标体系分析了东部地区产业聚集现状,确定出需要转移的产业。通过对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分析确定出中西部地区可以承接的产业,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适合的对接点。结论表明,通过分析Hoover系数来指导产业转移具有实际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一、产业转移及其特点 区际产业转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产业顺应竞争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使产业表现为在空间上移动的现象.就其本质而言,产业转移是区域间产业竞争优势消长转换而导致的产业区位重新选择与移动的结果,是产业生命周期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即产业演变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7.
产业转移园区:开发区发展的新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金科 《北方经济》2009,(18):29-30
本文首先分析了产业转移园区产生背景,然后讲述了产业转移园区的概念和分类,最后通过例子来论述广东发展产业转移园区的具体创新举措,为我国发展园区经济和产业转移提供建设性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电子信息制造业具有规模大、增量快、外向度高的显著特征,在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基础上迅速发展。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以大规模劳动力投入为主要生产方式,以低劳动力成本为主要竞争优势。但是,随着劳动力、能源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国际市场的收缩、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下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发达国家制造环节逐步转移完毕,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竞争优势逐渐式微,增长率有所下滑,遭遇了发展的"瓶颈"制约。  相似文献   

19.
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是我国目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推进产业转移又是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一个重要捷径。本文从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可行性着手,对西部地区如何做好承接产业转移进行分析,提出先转移或者建立主导产业所需的配套行业或产业,然后促使主导产业的转移,最后由主导产业带动配套产业进一步发展,全面优化服务贸易结构,最终由主导产业发挥扩散效应,带动更多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产业转移是经济学前沿课题,学术界对其实证研究以比较优势原理和国际投资理论为指导,涵盖其现状、影响因素、效应等方面.当前研究主要从产业、投资等宏观视角出发,从生产要素差异、企业行为动机和价值链等微观视角出发的研究不足:在计量研究中注重经济因素而轻视非经济因素.文章对国内外产业转移实证研究现状与成果进行梳理、归纳和评述,并预测发展趋势,以期为中国通过产业转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