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正军 《全国商情》2011,(15):40-41
博弈理论是通过寻求在各博弈方具有充分或者有限理性、能力的条件下,合理的策略选择和合理选择策略时博弈的结果,并分析这些结果的经济、效率意义的理论和方法。房价博弈是房地产市场中各方行为主体博弈的核心。本文以博弈理论为研究基础,通过分析房地产市场中价格博弈主体购房者与开发商之间的动态博弈过程,试图说明房地产市场中各方行为主体决策对房价博弈均衡结果的影响,以期为政府实施有效的房地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社保制度的建设过程是对各方利益进行权衡和博弈的过程,国家、地方、企业和个人构成社保制度建立的多方主体。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跨国流动、国家劳动力市场不平衡的前提下,单纯依靠国家(决策部门)或专家学者来制定一个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不现实的。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行中,农民热情不高、农民工退保等现象折射出的是当前社保制度设计过程中相关的直接利益者的缺位。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应将地方、参保企业、参保个人纳入制度建设的主体,让他们的利益诉求充分表达出来、并就各方利益冲突进行协商、妥协。国家在掌握足够真实信息的基础上才能把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人力资源管理是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其管理活动的主体是国家和政府。本文分析了政府管理农民工人力资源的现状,提出政府对农民工人力资源的管理包括培养、流动、配置、保障等几个环节,具体体现在工资制度、教育培训制度、户籍制度、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劳动力市场与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中,指出政府可通过制度的适当安排,从内在方面使农民工自身具有改变其弱势状况的能力,从外在方面保障农民工获得的这种能力充分发挥作用而不受制度环境的约束。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民工融入城市已成为当前我国重大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受城乡二元经济及社会制度的影响,农民工在融入城市过程中面临着来自户籍、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社区服务及文化等方面的诸多障碍,阻碍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进程。文章采用实地调查与文献综述等方式方法,归纳总结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主要障碍以及政府为促进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而采取的改革措施,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险法》已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但地方旧有的操作规范参差不齐而又根深蒂固,《社会保险法》的实施与地方法规、政策、操作办法的修正息息相关。以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为例,《社会保险法》的规定过于宽泛,需要地方政府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但是,现行法律框架下农民工群体很难参与到细则制定的过程中,如果实施细则迟迟不出台,或者实施细则并没有修正旧有的制度瑕疵,那么农民工的社会保险权益仍然未能得到切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外交决策中的文化因素:冷战结束后,文化全球化使得国家外交活动空间扩大,外交决策复杂化;作为国家综合国力中不可忽视的文化因素,影响着国家外交决策制定和实施的基础;文化利益在国家外交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外交决策目标的实现;文化性质的相同或相异影响着外交决策各方的关系变化;文化因素通过影响决策主体而影响国家的外交决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7.
摘要:面对各地方政府实施的“购房落户”政策拉市行为,社会各方“江湖纷争”。透过这些纷争,直接涉及关于“国家一经济”关系的讨论。西方的经济理论传统经常陷入国家工具性和国家内在性的这样二元分立思维中,从而在面对中国特殊和复杂的经济现实时陷入“中国化”的困境。从地方政府作为自身利益行动者的视角,分析它的治理结构,就可以更好地认识地方政府的各种决策和行动。  相似文献   

8.
尽管当前我国城市化率比较高,但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正是其中之一。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农民工遇到的自身障碍、文化与心理障碍、政策与制度障碍和组织障碍等,阻碍了其市民化的顺利实现。在克服这些障碍的过程中存在着市场失灵与政府失败的风险,因此,应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来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具体地说,非政府组织可以利用其独特优势,通过优化农民工市民化环境、提供人文关怀与精神支持、帮助农民工克服文化与心理障碍、参与农民工教育与培训、整合农民工力量以提高其组织化程度和促进政府完善政策与制度等路径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地方为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专门建立了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但在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且存在许多缺陷。在改革城镇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分层、分类直接把农民工纳入城镇保障体系,是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有些地方在农民工培训工作中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看来农民工培训还存在着资源缺乏、质量不高、在职培训薄弱、农民工缺乏积极性等问题。要完善我国农民工就业培训体系,政府应加大投入,落实责任,努力构建政府主导、企业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培训格局,实现体制机制的创新,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同做好农民工就业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博弈分析得出,政府和农户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最主要的参与和博弈主体,合作医疗制度能否持续不仅取决于制度设计本身,更取决于政府与农户博弈的结果。增强制度的持续性必须调整二者的成本收益结构、协调二者利益关系,而由于政府在制度建立与持续过程中具有“发动”作用,因此,提高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变革政府的态度和成本收益结构是促进合作医疗制度持续性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医疗保障中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晖 《企业家天地》2009,(1):157-158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中不能忽视农民工的巨大作用和他们的生存状况。目前农民工医疗保障基本缺失。本文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通过对农民工医疗保障中不同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实现各方的合作共存,从而推动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制度的建立和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队伍进入城市是一个过程,是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力解放的必然,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就是保护生产力;探讨工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应当从细节抓起以及农民工增加、农业人口逐年减少对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影响;农民工在生产服务过程中,不仅是劳动的主体,而且是分享劳动成果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行政公正是行政主体在行使其管理社会职能过程中以公正作为一种价值追求。行政公正要求行政主体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均衡各方主体利益,实现利益平衡。行政公正的实现,需要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因此,行政公正的制度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笔者试图从劳动关系系统论的角度将农民工权益受损的原因归结为其所在的整个劳动关系的非正常化,即当农民工、用工单位及政府这三个主体各自超越其角色定位、两两关系异化时,劳动关系得不到正常发展,农民工的权益必然受损。对此,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劳动关系的三方协商机制,通过对农民工调查结果的分析,本文认为当下改善农民工权益保护状况的关系在于从制度层面和主体层面摆正劳动关系系统主体的相互关系,从而确保三方协商机制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外出务工人员的主体,是最有可能实现市民化的群体,但住房保障的不足已成为制约其市民化进程的瓶颈.公共租赁住房是唯一面向新生代农民工开放的住房保障形式,由于中央层面政策设计缺乏操作性,地方政府采取“经济上吸纳,制度上排斥”手段,新生代农民工实际获得公租房数量相当有限,难以从住房困境中解脱出来.建议借鉴治理理论,构建多元参与的治理机制,最终实现政府、用人单位、新生代农民工以及社会组织四主体合力解决住房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政府反竞争行为,是指政府在干预经济运行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制定、实施限制企业竞争制度的行为。在一定条件下这是合理的,但超过必要限度就会损害竞争秩序和社会整体福利。各国反垄断法的实施经验表明,要规制不合理的政府反竞争行为需要完整的路径体系。竞争评估,是分析、评价政府反竞争行为合理性的前置路径。竞争倡导,是事前避免不合理限制竞争的制度安排、制度实施,或促进法律向有利于竞争的方向修改的路径。竞争执法,是事后追究有关主体的反垄断责任.排除不合理制度影响的路径。鉴于我国政府对经济不合理干预导致的竞争限制的普遍性、严重性以及现有制度的局限,必须通过法律解释、规则建构,建立、完善上述路径体系,推选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是我国社会经济运行中特殊的利益主体。这些利益主体会通过制度创新来获取自身利益曩大化,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利益冲突和利益竞争。同时,中央对地方政府的“创新扩张”回应的迟滞又使得原本等级森严的行政协调系统在新规则的冲击下出现了制度罅隙,以设置本地市场的进入壁垒为特征的地方保护便得以滋长,从而导致竞争行为的异化。因此,必须通过分化政府职能、调整权力结构、健全决策过程以及重构绩效评估机制来实现中央与地方的制度整合。  相似文献   

19.
与西方政策理论界专注于政府工具选择的最优化分析路径不同,我国政府工具的选择是各方主体基于利益、价值与理念的追求,彼此博弈、相互妥协,最终取得共识的过程。通过对雾霾背后的政策价值标准与多元博弈主体以及治理雾霾天气的几项政府工具及其适应性的深入分析,认为雾霾的背后同样是多元主体基于不同价值标准的博弈后,政府工具选择结果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投射与反映。治理雾霾的工具应当是政府主导下各方达致利益均衡的次优选择。  相似文献   

20.
城镇一体化建设是一项十分繁琐、巨大、系统的工程,牵涉多个部门,涉及各级地方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民间资本、农民工等多个群体的利益。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投资期长、政策复杂、牵涉利益主体多等阻碍,民间资本参与项目的热情遭受削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