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
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呈现出明显变化。从表1看,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的特点,一是居民收入占 GDP 比重持续不断地上升。1978年居民收入占 GDP 比重为51.2%,1981年为61.9%,1986年为67.0%,此后大体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到1995年已达  相似文献   

2.
书架     
不管我们想不想、要不要,国际格局正在变化。当前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恰恰是中国经济大力改革调整,争取长期稳定繁荣发展,从而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历史良机。  相似文献   

3.
郭磊 《辽宁经济》2005,(9):14-14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急剧变化,国际经济与贸易格局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各国纷纷组成以地缘经济为特征的区域经济集团或贸易集团来取代以前以政治军事联盟为基础的经济贸易联盟,并在合作层次上不断升级,在合作规模上积极对外扩展,国际贸易重心也从单一的欧洲重心过渡到了多重重心并存的状态,并正在形成以亚太为重心的新的单一重心格局,国际贸易集团化发展格局已基本确立。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与变化的典型标志,  相似文献   

4.
刘妹 《魅力中国》2011,(21):63-64
世界经济缓慢复苏时期,整个世界经济格局在多方面呈现出变化。作为新兴市场代表性国家,在这一特殊时期中国该怎么去应对世界经济格局所呈现的变化呢?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世界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并主要从政策方面阐述中国经贸发展战略所采取的应对。  相似文献   

5.
杨祥凯 《特区经济》1993,(12):44-46
<正> 收入分配格局,是整个经济运行机制的组成部分。由于现实分配问题的复杂性和国民经济核算的滞后,迄今为止,深圳市收入分配状况对于我们来说仍是一座迷宫。收入取之何处,支向何方,成为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十分关心的问题。木文尝试运用新的统计方法,粗略地推算出当前深圳市GDP分配与使用的基本格局,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一般后果和成因。一、深圳市GDP分配与使用的基本格局1992年,深圳市可供分配的收入——GDP(国内生产总值,下同)为284.96亿元,比1979年和1990年分别增长92.8倍和81.1%,为居民(指个人,包括城乡居民)、企业(指集体,包括城镇、乡镇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等)和政府部门(指执行政府职能的财政)三者分配格局的变化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国际经济的格局,是国际经济关系的基本态势,它反映国际经济关系中各种经济力量变化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状态。它既是各种经济力量演变的结果,同时又对未来国际经济的发展趋势有极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研究国际经济的格局的现状和趋势,对于我国经济政策战略和策略和决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按经济增速看,西部板块整体交上一份漂亮答卷:四川、重庆、陕西等省GDP增幅均超过10%,内蒙更以16.2%的速度傲视群雄。北京经济专家指出,在金融危机的洗礼与新一轮的复苏中,东中西部差距正逐步缩小,一场中国经济格局的变革正在酝酿之中。  相似文献   

8.
陈波 《魅力中国》2014,(14):36-37
本文主要对国际政治格局的新变化进行了简单探讨。文中先在我国学者对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研究的基础上对国际政治格局的新变化进行了细致总结,接着简单介绍了当前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特点。最后,文中针对最具代表性的单极化和多极化力量的变化特点,简单介绍了当前复合型的国际政治格局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口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就已经相当显著,出口增速持续高于GDP增速:进入新世纪,这一特点越发明显。正因为对外经贸在中国经济增长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对外贸易的涨落总能在市场上引发波澜。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及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次贷危机向金融危机演变后的多渠道传染,传统世界经济大国和新兴及后起国家间的力量消长经历较大调整;以往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生产体系开始出现结构性变化;战后创立的多边贸易、多边金融和国际协调机制遭遇严重挑战,由此,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本文着重考察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六大变化领域,分析论证了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源转移、国际经济协调酝酿新的共治机制、国际金融重回强监管环境、新兴和未来市场贸易地位上升、国际投资大三角格局分化和国际生产供应链位移等变化特征,并探讨上述变化对美国经济的振兴和再度繁荣可能产生的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11.
《海外经济评论》2006,(13):21-24
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日本和欧洲直到不久前还是拖累世界经济增长最主要的经济体,但它们或许很快就会成为支撑增长的关键力量。  相似文献   

12.
尹中立 《新财经》2008,(3):34-34
住房制度改革导致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也是导致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童景景 《浙江经济》2006,(14):33-33
“半岛效应”,是海岛经济向半岛经济转型过程中因空间格局变化而产生的一种影响效应,是半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高峰 《中国经贸》2011,(23):51-5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中国不能仅仅充当世界的储蓄者,还要努力做世界的投资者。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时期,我国服务业将步人最好的发展时期,全国各城市、地区纷纷加强服务业发展部署。作为国家首者15和国际性大都市,改革歼放30多年来,北京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75%以上,在全国率先建立服务经济主导的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提出了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论述,这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在新发展阶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必要举措。当今世界大环境的迅猛变化、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低迷等因素使得我国的发展必须作出重要调整,这是如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所要面临的重大挑战。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国内外的形势作出了重要论述,如何理解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成为了以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重点问题,它的落实也是实现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路径所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最终目的依旧是促进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则是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7.
陈长缨 《中国经贸》2013,(15):26-29
欧债危机并未改变中欧经济关系的基本格局,双方加强经济合作仍有巨大空间。一方面,中欧经济整体互补性格局并未出现根本变化,欧洲在人均GDP、科技实力、高端产业发展、企业国际化水平等方面仍远远领先于我国。另一方面,中欧双方良好的政治关系没有变化,合作基石仍非常牢固,欧债危机后我国与欧洲主要国家关系进一步改善。更重要的是,欧债危机后中欧经济关系出现了一些难得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18.
董彦  孙玲  王磊 《中国报道》2009,(12):66-69
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西方大国与新兴经济体经济的权重此消彼长,国际经济合作与保护主义出现新态势。对中国而言,这些新变化、新格局意味着新的挑战,也蕴含着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9.
2013年,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GDP将可能首次与发达国家GDP持平。然而,发达国家早已未雨绸缪,正谋求在未来经济规模占劣势下,能继续主导全球发展大局。新旧势力博弈下,全球格局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20.
采用熵值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南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水平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产业发展活力、科技创新活力、财政金融活力与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公共服务活力与生态环境活力与其相关性较弱;人均GDP、政府的财政支出以及政区类型对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影响最为显著,平均海拔、平均坡度影响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