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融博览》2013,(13):51-51
6月9日,中国银联与中国移动共同打造的移动支付平台上线。平台以TSM(可信服务管理)系统为核心,为各方提供基于安全支付载体的智能卡应用发行和管理服务平台。目前,中行,中信,光大、民生、广发、浦发,上海银行、北京银行等商业银行都完成了与该系统的对接,其他商业银行也正陆续接入。  相似文献   

2.
中国银联     
《时代金融》2013,(16):61+72
中国银联与中国移动共推"手机钱包"4月19日,中国银联与中国移动在北京举行的三星新款手机发布会上宣布,双方推出三星GALAXYS4"手机钱包",可在全国超过120万台银联"闪付"终端上快捷支付。此前,银联与中国移动已完成TSM平台(远程发卡和应用管理平台)对接,并吸引了中行、中信、光大、广发、浦发等多家商业银行与银联TSM互通互联,实现了金融和通信两大行业在移动支付技术方面的兼容。  相似文献   

3.
《金卡工程》2013,(6):8-10
为营造我国移动支付安全可信的产业生态环境,促进移动互联网时代金融服务创新发展,人民银行坚持"安全、规范、合作、创新"的原则,推动我国移动支付标准化建设。自2008年以来,人民银行全面跟踪国际上移动支付新技术的创新发展,多次组织商业银行、中国银联、电信运营商、支付机构等深入分析我国移动支付标准的业务与技术需求,全面梳理国内外移动  相似文献   

4.
《金卡工程》2013,(6):24-25
日前,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共同推出了移动支付联合产品——手机钱包。业内预计,大规模商用即将拉开序幕,产业链诸多环节如运营商、银行将不同程度受益,但市场未来增长仍在于培养消费者习惯以及具有用户黏性的创新产品。强强联合推手机钱包日前,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共同打造的移动支付平台正式上线。移动支付平台是中国银联与中国移动以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10月,人民银行公共服务平台通过验收评审并投入试运行。作为国家级的移动金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TSM提供应用共享、实体互信、互联互通等基础服务,搭建安全可信的空中传输通道,为产业各方提供涵盖数据交换、安全认证、密钥管理、行业应用管理等的一体化服务,构建线上、线下业务融合的移动金融公共服务体系。目前已有建设银行、中国银联、中国移动等7家机构的企业TSM系统与公共服务平台对接。  相似文献   

6.
2013年无疑是中国移动支付蓬勃发展的一年。去年底人民银行正式发布金融移动支付标准,从而为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扫除了标准障碍;今年初,国内包括银行、电信、互联网、手机、芯片等在内的各行业纷纷加速布局移动支付。"在商业银行和中国银联等各方的积极推动下,全国范围内已经完成近133万台非接触式POS  相似文献   

7.
周龙 《金融电子化》2014,(11):70-72
正目前,TSM平台建设进入标准化时代,且基础设施完善,相关政策到位,并能够实现"联网通用,安全可信"。在2013年底,由人民银行建设的MTPS(移动支付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中国银联、中国移动等15家机构的企业TSM系统已陆续接入试运行。2014年5月19日,人民银行与发改委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移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服务创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金融》2013,(9):80-80
<正>中国银联一直致力于联合商业银行和产业各方推动银行卡支付领域的创新,重视银行卡使用领域的不断深化与拓展。"银联在线支付"作为中国银联"线上银联"的重点创新型业务,始终致力于为广大银联卡持卡人提供更加便利、安全、高效的支付体验,联合产业各方共同推动我国电子支付产业持续升级发展。本期银联卡专栏,小  相似文献   

9.
《金卡工程》2014,(4):21-21
正日前,中国银联发布消息,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全国"闪付"终端近300万台可支持金融IC卡和NFC手机支付受理,全国金融IC卡发卡量也超预期推进,移动支付行业飞速发展。众多移动支付参与方加速布局移动支付,中国银联力推以TSM系统为核心的移动支付平台,搭建商业银行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渠道,同时,中国银联还联合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线下POS机改造,并进行补贴,以为NFC手机支  相似文献   

10.
2月初,据央行知情人士透露,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英文简称“MTPS”)已于2013年底建成并通过了验收评审,建设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中国银联、中国移动等7家机构的企业TSM系统已接入试运行。  相似文献   

11.
2月10日,据央行知情人士透露,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英文简称“MTPS”)已于2013年底建成并通过了验收评审,建设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中国银联、中国移动等7家机构的企业TSM系统已接人试运行。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银联为推动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不断完善基础平台系统建设,将产业链各方集綮起来,通过提供相关的业务、技术、产品等基础性服务,支持合作方进行市场化拓展和个性化运营;推动各方协商制定相关技术标准、业务规范,积极探索建立商业模式等,减少并化解各方合作中的摩擦和纠纷,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努力建立一个开放、合作、共赢的移动支付服务体系。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银联助理总裁胡莹,请她详细介绍了银联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工作成果,并就目前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情况、运营模式、风险控制等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金融电脑》2011,(11):96-96
本刊讯东信和平近日率先研发出了符合银联标准移动支付的SWP—SD卡产品,并在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年会上正式对外发布,得到各方好评。中国银联推出的移动支付方案,是将具有支付应用功能的安全芯片集成在MicroSD卡上,配合支持NFC功能的手机终端,消费者可以在任何一处接受非接触式支付的场所轻松完成非接触现场支付,也可以通过安装在该手机上的客户端完成手机商圈平台的远程在线交易、信用卡还款、公共事业缴费等多种功能,是一种便利、快捷、安全的新型支付方式。  相似文献   

14.
资讯热点     
两大巨头试水移动手机支付 中国银联与中国移动近日宣布,双方共同打造的移动支付平台已正式上线。消费者若拥有一台具备NFC(近距离无线通讯)近场支付功能的手机,再免费换上中国移动具有移动支付功能的SIM卡,即可在商户、公交车、地铁、星巴克等商家直接进行手机付款。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移动支付市场日益繁荣,基于可信服务管理(TSM)的新一代移动支付技术逐渐成为主流。为了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先机,部分商业银行、银行卡组织和移动通信运营商等匆忙启动了各自企业级TSM的建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移动支付业务发展。但是,各个TSM缺乏安全互信、无法联网互通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移动支付产业整体健康、有序地发展,因此,建设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16.
德勤(Deloitte,世界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近期发布的《2012—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趋势与展望》报告中以“打造创新模式,助推移动金融”为主题,对中国未来几年的移动金融市场进行了一个前瞻。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移动支付产业的主耍推动力量来自金融机构、移动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各方都分别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金卡工程》2012,(11):32-33
随着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就支付标准达成协议,确定采用13.56MHz方案后,近日,中国移动发布了其明年的NFC部署计划,与中国银联合作计划于明年2月在12个省份推出NFC移动支付服务,随后全面启动NFC移动支付商用服务。  相似文献   

18.
《金卡工程》2012,(6):18-19
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是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在与中国银联董事长苏宁正式签署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协议上的表态,但双方合作喜悦的背后却有些无奈。 “移动支付产业虽然是刚刚起步,但却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能够早日将移动支付落实到实处,将会成为中国移动在移动通信市场上竞争的有一个武器。”有业内人士指出,“在标准制定上,中国移动之前比较强势,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奚国华履新之后,中国移动变得更加务实和开放。”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移动支付需求和应用场景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为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各家商业银行在移动支付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民生银行围绕市场需求,持续打造贴近用户需求且安全性高的移动支付产品体系——先是结合中国银联云端支付平台,于2015年11月首批试水"HCE  相似文献   

20.
《金卡工程》2013,(4):19-21
“移动支付的国家标准已经形成标准送审稿,有望年内公布。”在日前召开的第五届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论坛上,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峰透露了这一信息。自2012年12月央行发布移动支付行业标准,到今天国家标准有望年内出台,有关移动支付标准的争议和博弈终于尘埃落定。而伴随着标准的明晰,一个新的疑问又产生了,移动支付发展的下一站在哪里?是应用推广,是商业模式探索还是产业生态环境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