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宏 《中国西部》2012,(25):1-1
在整个世界经济危机重重的背景下,在中国社会经济面临转型调整的关键期,在海外部分政客、专家唱衰中国社会、唱衰中国经济的嘈杂声中,我们自己如何看当今中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1月20日,中国城市民营经济活力峰会暨《中国城市经济》创刊出版100期庆典在人民大会堂浙江厅隆重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有: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孙孚凌,中国证监会原主席、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周道炯,全国人大常委、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第一副会长王茂林,北京军区原司令员李来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名誉副会长、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各国经济互为依存、紧密相连的当今世界,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不仅已融入世界经济之中,而且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需要中国。中国的存在和发展对世界经济、亚洲经济甚至各国经济都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和活力所在,中国将会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棋坛上的强手。一、中国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大国自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持续着年均10%的可观的发展速度,进入90年代,中国的高速增长被人们认为是一个新的经济大国的掘起。在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经济》2007,(12):F0003-F0003
中国城市经济教育培训中心,是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唯一直属的科研、教育培训机构。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处、《中国城市经济》杂志社和上海城市经济进修学院共同组建,并在上海设立运营中心。  相似文献   

5.
【美国《福布斯》4月14日】中国经济显现见底迹象 2007、2008两年间,中国作为以购买力衡量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对全球经济总产出的贡献度都在10%以上。因此,全球经济要复苏,中国必须发挥关键作用。2008年下半年,中国面临着经济增速的急剧下滑,这表现在众多指标上:GDP、发电量、采购经理人指数、汽车销量、住房销量、制造业数据以及进出口都是如此。事实上,据一些私人机构估算,中国经济的环比增长率一度降至零点、甚至负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组织城市经济专家学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于2007年10月30日至31日在廊坊召开“城市经济理论创新和体系建设座谈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中国建设银行原行长、国家证监会原主席周道炯,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第一副会长、全国人大常委、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茂林,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龙永枢,  相似文献   

7.
在跨国静态面板模型和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中国与RCEP成员国经济增长非对称冲击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网络分析方法解释了这种非对称冲击效应的原因。研究表明:RCEP中的发达国家受到中国经济冲击的影响最为显著,越南、柬埔寨受中国经济冲击的影响不断加强,老挝、缅甸受到的冲击影响最小;中国经济波动的冲击效应体现在能够显著促进RCEP成员国的经济增长,而RCEP成员国的经济波动对中国的反向冲击影响较小,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双向冲击是非对称的,这种非对称冲击效应是由中国的经济网络中心地位所决定的;在RCEP区域内,无论是从整体上还是部门上看,中国的经济网络结构均处于首位度的位置,反映了中国在RCEP中不可替代的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8.
该文结合当前中国经济所处阶段和克强经济学来分析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克强经济学的核心可以理解为改革和市场化。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四个经济短波和两个经济长波的波底或低谷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赖以高速增长的根本动力正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因此中国经济开始步入增长下降空间,但未来中国的深化改革所释放出来的红利将使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其增长的下降速度要慢于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等国家。  相似文献   

9.
数字     
《中国经贸》2011,(1):5-5
中国经济年会(2010—2011)在京召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2010年12月15日宣布,“中国经济年会(2010~2011)”将于2011年1月15日在中国大饭店举行。此次经济年会针对2010~2011年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态势,以“把脉中国与世界经济走势”为主题,旨在盘点和把握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新发展、新变革、新趋势,解读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十二五”规划建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精神,分析宏观经济走势,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0.
《南方经济》2008,(4):F0002
由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发起的“浦山中银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简称浦山奖)即将启动第一届评选活动。“浦山奖”是中国世界经济研究领域的最高奖项,该奖项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浦山教授,推动中国世界经济的研究.弘扬浦山教授“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理想主义和克己奉公、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培养世界经济研究人才,促进中外世界经济学术交流,奖励中国经济学界在世界经济研究,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学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方面具有原创性的优秀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11.
张君 《中国经贸》2011,(9):56-56
今年是中国入世后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无论是中国的经济还是人们的生活、观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都把这一切归功于入世给中国所带来的好处。殊不知,在这十年当中,中国也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成了全球经济的稳压器和拉动全球经济走出低谷的引擎。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发起的“浦山中银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简称“浦山奖”)即将启动第一届评选活动。“浦山奖”是中国世界经济研究领域的最高奖项,该奖项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浦山教授,推动中国世界经济的研究,弘扬浦山教授“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理想主义和克己奉公、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培养世界经济研究人才,促进中外世界经济学术交流,奖励中国经济学界在世界经济研究,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学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方面具有原创性的优秀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13.
过去全球性的国际经济组织在讨论世界经济问题的时候,往往着重讨论美,日等国的经济,而并没有将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的范畴看待,它们并不认为中国是世界经济大国,中国经济是在讨论区域经济的时候才被提到,属区域经济这一档次。但是,现在这些组织在讨论世界经济的时候,则将中国的经济同美,日等国的经济相提并论,中国已被视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周松 《天津经济》2011,(1):60-62
巴西近几年经济增长迅速,经济结构接近发达国家,国内消费是经济增长主要动力,受金融危机影响小,经济政策成熟稳定,发展前景看好。巴西具有丰富的能源、矿产、农业资源与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与中国经济高度互补,是中国十分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两国经贸合作具有巨大发展空间。中国企业应抓住机遇,在能源、矿产、农业、基础设施、生物燃料等领域与巴西展开合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区:统一的经济共同体及其战略趋向青岛社会科学院隋映辉中国经济区(包括中国大陆、港澳、台湾)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中国两岸三地的中国人在血缘、地缘和业缘的基础上,共同构建的经济合作共同体。本文通过对中国经济合作因素及其基础的分析,详细论述了...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欧债困局难破、欧美市场需求下滑、警讯频仍之际,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之时,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今后将如何变革?中国的金融业又将如何通过开放和发展来加大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的服务,从而促进促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和中国经济的成功转型?在深圳举办的CIHAF2011中国地产金融(国际)论坛上,博鳌...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立足中国实际,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其中的经济理论,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规律,为实现我国从过分集中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封闭型经济到开放型经济、从不发达经济到发达经济的伟大转变指明了方向。正是在小平同志的经济思想指导下,我们才在改革实践中始终贯彻“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围绕中国经济学社的研究已取得不少重要成果,但聚焦中国经济学社与近代中国经济学构建的关联性研究尚较薄弱。本文以中国经济学社1925年提出并被社员躬行践履的四条宗旨为出发点,基于文献资料的系统整理和统计分析,对该社关于中国经济学构建的思想与实践探索历程进行全景式剖析。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学社在推进中国经济学构建过程中,呈现出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演进再到理论建构的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逻辑层次和演变路径。首先,学社重视编译经济书籍,这既表现为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引进,也体现在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挖掘中,二者共同构成中国经济学构建的理论基础;其次是解析中国现实经济,为中国经济学构建奠定实践基础,并在相关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经济问题方面呈现出经济学研究中国化与创新性特征;最终目标是通过精深经济学研究以实现中国经济学之构建。中国经济学社的有益探索可为当代中国经济学的构建提供诸多历史借鉴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9.
经过30年的飞速发展,中国经济实力大大提高,2007年中国GDP高达24.66万亿元。由于中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外贸拉动”和“外资拉动”,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外汇储备也迅猛增加,截至2008年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已达18088万亿美元,超过了G7、韩国、台湾和香港国际储备总和。  相似文献   

20.
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经济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滑坡。为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中国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一些重要指标显示中国经济已出现止跌回升的迹象。国外许多权威媒体、著名金融机构以及国内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这是中国经济走向复苏的重要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