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替代还是互补?——中国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关系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的关系不仅是财政理论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同时也影响到政府公共预算的合理性以及公众福利的改善。基于代表性消费者均衡模型,利用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及其影响程度。对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表明:中国的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产生长期替代效应,替代系数为1.04~1.44;进一步分析省际的替代系数也验证了中国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的替代效应。由此给出的政策意义是,节制政府消费支出,国民收入分配应更多地向居民倾斜,同时通过减税和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等方式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 相似文献
2.
3.
居民消费与最优政府支出:理论与动态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贸经济》2014,(7)
本文运用萨缪尔森的乘数—加速数相互作用模型研究了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理论证明:在无限期假设下,处于稳态经济中的居民消费与政府支出两者的关系取决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和政府边际支出倾向。经检验表明,这两者呈现"倒U型"关系,表现为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先产生挤入效应,后产生挤出效应,且在2005年达到挤入效应的最大值。分项检验中,一般公共事务性支出和民生性政府支出分别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和挤入效应,经济事务性支出对居民消费呈现为先挤入后挤出的"倒U型"效应。据此本文提出几点财政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民生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居民消费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民生财政投入不足。本文利用1998-2006年和2007-2012年两期省级面板数据集,对民生财政及其结构对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进行实证考察,结果显示:民生财政对居民消费支出增长有显著促进效果,其中教育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较为显著的挤入效应,医疗卫生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由前期挤出效应转变为后期挤入效应,社保就业支出对城乡消费支出的正向促进作用不显著;相比乡村居民的消费增长,教育和医疗财政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应切实提升城乡居民最终消费率的增长,不仅要进一步加大对民生财政投入的支持力度,还应注重优化民生财政支出的结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挖掘城乡居民消费潜在增长点。 相似文献
5.
7.
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及消费热点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环境不断改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本文就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作一分析,并试图从中寻求可能出现的消费热点,以此扩大国内需求,带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财政社会性支出对居民消费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消费函数理论为基础,通过数理方法推导出财政社会性支出影响居民消费的理论模型,并进行计量检验.结果表明,财政社会性支出的长期变化可以改变消费者持久收入水平,并影响消费者的未来收入预期,进而改变其消费决策,即从长期来说财政社会性支出能明显刺激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优化投资结构促消费的可能性。一般均衡模型分析表明,虽然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能促进特定商品的消费,但对总消费率不利;企业投资既能促进关联商品的消费,更能促进总消费率提升。基于2007—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验证了上述判断:以公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了汽车消费,但政府投资对总消费率有挤出效应;企业主导的软件开发等投资对电子商务消费产生了持续的促进作用,企业投资对总消费率产生了挤入效应,但需假以时日才逐步显现。因此,应通过压缩政府投资空间、调动企业投资积极性,并将投资重心转向以新基建为代表的新兴领域,以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居民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也是改革的引导力量。然而我国近年来出现持续的消费不足,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研究中国目前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因素,对于我国当前应对金融风暴,扩大内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居民消费效用最大化的理论背景下,结合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利用空间动态面板模型,研究了1997-2013年中国的政府支出对全体居民、城镇居民以及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的习惯效应,政府支出和居民收入增加会促进居民消费,各省份之间居民消费既可能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也可能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因此为了促进居民消费,需要适当地保持较好的消费习惯,改变不良的消费习惯,注意省份之间的密切合作,现阶段可以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另外还需要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 相似文献
12.
不同年龄人口对于家庭户总消费的影响是不同的。基于生命周期与持久收入模型的理论假设,引入了主要储蓄人口比概念对人均家庭消费进行分析,并考虑了个体消费过程中存在短视行为。探讨人口因素对近三十年总家庭消费产生影响的方式与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3.
2008年金融危机后,大规模财政支出成为各国刺激经济的主要措施之一。然而,在这些支出中,各国政府消费的产品差异明显。有鉴于此,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制造业和服务业两部门的新凯恩斯模型,并通过计算总量支出乘数和结构支出乘数来研究政府消费不同产品对总产出和两部门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需求引致、要素流动、政府总支出的挤出和财富效应是政府消费发生作用的四种机制;政府增加制造业消费,会通过财富效应等机制挤出政府总支出,使总产出增加和制造业产出增加,但会使服务业产出下降;政府增加服务业消费时,会使服务业产出上升,但将显著挤出政府总支出,使总产出和制造业产出下降。 相似文献
14.
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框架下,引入居民消费税(包括消费税和增值税)等间接税种以及资本利得税、劳动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等直接税种,并采用贝叶斯估计方法,分别分析四类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消费率与就业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税种对三者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降低居民消费税等间接税不仅能够刺激居民消费和消费率,同时也会增加就业;三类直接税种对居民消费、消费率的影响是一致的,均对居民消费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对消费率产生正向影响,而对就业的作用有所不同,资本利得税对就业水平的提升有积极作用,劳动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削弱了居民的就业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农民收入水平对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依据调查资料,利用层次分析法实证分析了农民收入水平对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得出结论:农户的收入水平对农村家庭生活用能源种类的选择影响较大,因此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家庭能源消费的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人均收入在4000元以下的农户,户用沼气的权系数最大,人均收入超过4000元的农户,液化气的权系数最大;农户的收入越高,对能源的舒适性、便利性、卫生特性的要求越高,农户的收入越低,对能源的经济性则考虑得越多;使用无成本、又便利的户用沼气非常适合在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6.
在文化艺术高度商业化的今天,文化消费既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文化产业能否创造价值的关键性因素,更是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以受教育水平为主要表征的文化资本不仅可以直接正向影响居民的文化消费,还可以经由社会阶层的中介作用间接实现文化消费的增长.文章基于文化资本积累理论、文化再生产理论和需求层次理论对文化资本...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地区经济增长、地方政府效率等环境变量对财政预决算偏差的影响,本文构建三个理论假设并通过面板数据协整模型、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及面板计量模型等方法对其进行检验,结果符合预期。研究表明:上述各要素之间存在长期和短期稳定关系;地区经济增长对预决算偏差的影响最为显著,呈现正向扩大效应;地方政府效率与预决算偏差的长期关系更加稳定,且对预决算偏差具负向冲击力;财政预决算偏差中,支出偏离度与收入偏离度的关系微弱,弹性系数较低。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为缩小预决算偏差,我国应优化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体系,降低GDP指标权重,重视提升地方政府效率,推进建设规范有序的现代财政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文章对湖北省能源消费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然后利用湖北省1980-2010年的年度数据对湖北省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湖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但不存在因果关系。通过对湖北省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测算,发现湖北省能源弹性系数较高,能源利用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政府民生消费性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的视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特征为出发点,通过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消费函数,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政府民生消费性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理论和实证检验分析都表明,政府民生消费性支出与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的互补关系,并且,政府民生消费性支出是导致居民消费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政府今后应进一步加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的民生消费性支出,以利于构建强有力的社会安全网,降低居民对未来的"大额刚性支出"预期,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20.
农村、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差异与消费政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居民消费的城乡差异,指出收入并不是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消费倾向显著下降才是关键因素;而对于农村居民而言,情况正好相反,消费倾向已达极限,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成为刺激农村居民消费的唯一途径。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