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已于近日全文发布,其中最为引人关注处在于,该文首次明确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机构破产法律体系,规范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程序,加强行政退出与司法破产之间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2.
10月17日,新华社发布的“一些被处置的金融机构收购个人债权”的公告中,首次提到“对部分个人债权打折收购”。这则被称为“央行最后一次为被处置金融机构埋单”的消息,以及历经逾10年光阴终“破茧”而出的新企业破产法正式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激发了公众对金融机构破产这一敏感而又沉重话题的期待!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资本监管的视角,讨论了我国的金融周期性和系统重要性机构的“大而不倒”问题。基于银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资本监管具有一定的顺周期性,系统重要性机构也存在一定的“大而不倒”特性。在过去10年间,由于我国实施了逐步严格的监管政策,这种周期性是有所增强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改革将有助于进一步规避金融周期性带来的损失,而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大型金融机构更应当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4.
尽管金融危机爆发已有5年,美国实体经济连续14个季度增长,但是TARP计划的资金尚未完全回收,美国金融机构“太大而不能倒”的难题并未解决,美国这一超大当量的救市计划也是漏洞百出并极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企不再享有“政策性破产”、金融机构不再是“独立王国”、清偿顺序“新老划断”、个人破产仍未纳入……[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环球资讯     
《宁波经济》2010,(8):10-11
美国会通过大萧条以来最严厉金融监管改革法案 美国国会参议院近日通过最终版本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参议院当天以60票赞成、39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这一法案。根据该法案,美国金融监管体系将全面重塑,原先金融企业“大而不倒”状况将得到有效改变,金融机构过度投机行为将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7.
自1997年7月以来,始于泰国,席卷东亚继而扩展到全球的金融风暴对日本经济亦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在这一大环境的影响下,日本的金融体系固有矛盾更加激化,许多金融机构宣布破产或陷入经营困境之中,虽然日本政府在银行业内实行了“大改革”,旨在将日本金融业纳入国际竞争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东京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通过实施各种宽松政策试图破除银行,证券和其它金融机构之间长期以来形成的藩篱,但却收效甚微,在这种形势下,桥本龙太郎首相提出的邮储私有化计划也就显得更加引人侧目。  相似文献   

8.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金融机构就被数十万亿日元巨额呆帐所困扰,1995年,又为战后最严重的危机所震撼、宇宙、木津信用社和兵库银行等几家最大的金融机构相继破产,日本金融业陷入如此严重困境与自动化、国际化的国际金融大气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有银行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行,国有银行的商业化属性随之确立,而人们头脑中“银行不会破产”的固有理念也必将成为历史。日前,银监会领导表示,我国正在酝酿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制度,作为市场退出机制的先决因素—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建设等关键性工作均已提到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0.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全球金融风暴中,作为现代金融三大支柱之一的保险业,同样难以独善其身。继美国AIG无奈被收归国有之后,美国大都会也一度危机重重。而“大和生命保险”作为这次危机中第一家破产的日本金融机构,似乎在预示着,金融海啸正在将其破坏力传递至亚洲的保险公司。  相似文献   

11.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全球金融风暴中,作为现代金融三大支柱之一的保险业,同样难以独善其身。继美国AIG无奈被收归国有之后,美国大都会也一度危机重重。而“大和生命保险”作为这次危机中第一家破产的日本金融机构,似乎在预示着,金融海啸正在将其破坏力传递至亚洲的保险公司。  相似文献   

12.
警惕绑架     
本期有两篇文章说到了“绑架”的事。 一是美联储的一位理事,撰文呼吁要想办法对付那些“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机构。这种呼声的背景地球人都知道:华尔街上那些贪婪的金融巨鳄引发了金融危机,可是当它们濒,临崩溃时,却需要政府动用纳税人的钱来挽救,从总统到人民都很生气,  相似文献   

13.
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模式的冷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分析 金融控股公司是多种金融机构及金融业务的聚合体,其风险不仅表现为银行、证券及保险各个行业本身所具有的风险,而且也表现为混业经营后所出现的各种交叉感染的系统性风险以及内部控制风险、多重财务杠杆风险等,具体表现如下:①系统性风险。在金融“分业经营”的体制下,任何一个金融机构的倒闭或破产,一般只会对金融机构本身发生巨大的影响,不会对其它的金融法人机构产生毁灭性的灾难。而成立金融控股公司之后,  相似文献   

14.
"太大而不能倒"成为威胁其金融稳定的巨大风险。由于信贷的快速增长,在某种程度上这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最显著的风险。"太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机构被认为是导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关键因素。然而,五年后这一问题反而更加严重。存活下来的银行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占了更大的比重。对冲基金、非银行贷款人、保险公司这类影子银行体系里的一些参与者也变得"太大不能倒"了。如果这些参与者中有一部分破产了,对投资  相似文献   

15.
陈晓光 《辽宁经济》2009,(11):52-53
受美国次级贷危机的影响,美国几大投资银行或者破产,或者转变经营方式。宏观层次,冰岛宣布了所谓的“国家破产”,同时巴基斯坦、爱沙利亚、立陶宛也面临着国家银行体系的崩溃。至此,金融危机已经逐步转化为宏观层次上各国政府的财政危机。实体经济方面,企业大幅裁员,而消费者也在削减支出,以面对未来收入的下降。另一方面,由于信贷紧缩,金融机构自顾不暇,不可避免的产生惜贷,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变”与“不变” 2008年下半年,肇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伴随着美国一系列金融机构的破产和重组而升级为全球性质的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具有相当强的扩散性和传染性。在短短的几个月里,金融危机就从美国国内扩散到欧洲、日本等地,进而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受到冲击的领域也从金融等虚拟经济领域迅速蔓延到出口导向型制造业等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7.
完善金融机构破产机制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尚未有一部统一的破产法,现行的破产法律制度中更没有针对金融机构破产的专门规定,我国在将来的破产法中应有对金融机构破产的特别规定,目前应制定过渡时期的金融机构破产条例,就比较突出的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以有效解决金融机构破产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保险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如果不加强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就有可能在经营风险中陷入困境。1997年日本日产生命保险公司破产,这是日本自50年代以来发生的首次保险公司破产事件。该公司在80年代后期的“泡沫经济”时期同众多的客户签订了高利率的养老保险合同,“泡沫经济”破灭后,由于股价暴跌,贷款利率又长期处于历史最低点,资金运用效果不佳等原因导致了高达2000亿日元的债务,使经营陷入困境,直至破产。日产生命保险公司的破产,对当前我国方兴未艾的保险事业来说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目前,我国保险机…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铁三角系”与九十年代的金融危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7年,以日本第四证券公司山一证券的倒闭为序幕,由一连串的大型金融机构纷纷破产而引发的日本金融危机,震惊了全世界,有关这次危机的原因分析已经很多,笔者试图从日本政府与银行,企业之间的所谓的“铁三角”关系这一角度来分析引发此次金融危机的体制性,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20.
"大而不倒"的问题起始于20世纪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的成立,其实质是由于"大而不倒"金融机构的过度风险承担行为、相互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巨大的规模而导致的系统性风险,和对政府救助的预期所引发的道德风险之间的矛盾。"大而不倒"问题其实是软预算约束的问题。应对"大而不倒",可从系统性风险、道德风险和政府承诺机制三个角度出发,硬化"大而不倒"机构面临的预算约束。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多种方案同时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