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下事     
《发展》2012,(8):57
人民币与日元交易开局良好有利于亚洲金融合作自今年7月起,日本多家金融机构纷纷推出人民币与日元直接交易的新服务。人民币与日元自6月1日在东京和上海同时启动直接交易以来,两地交易活跃。据推测,东京市场每天平均交易额在100亿日元(约合8亿元人民币)以上,上海市场则维持在350亿~500亿日元,远远多于实际贸易需求的买卖额。从市场实际运行以及业内人士的分析来看,人民币与日元直接交易的运转令人满意。人民币和日元等亚洲货币在贸易中得到更多  相似文献   

2.
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欧元之父”蒙代尔认为,全球经济危机最糟糕的时刻已经过去,美国经济也处在复苏阶段。他亦称,有需要考虑推出亚洲货币或成立亚洲货币基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亚洲货币单位有用于进行经济监测和交易的两种实现路径,基于这两种实现路径存在创建亚洲货币单位的短期、中期和长期方案。文中对用于经济监测的亚洲货币单位和偏离指数,以及用于交易的亚洲货币单位的特征和效果进行了分析。亚洲货币单位使用的必要性是区域内外汇汇率稳定和低廉的交易费用,要满足这些条件,网络的外部性、规模经济、区域内经济金融一体化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区域内的经济金融一体化和货币的交换性会促进亚洲货币单位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日元国际化”的困境及其战略调整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之后,“日元国际化”问题便提上了议事日程,但迄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为止,“日元国际化”始终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在美国掌握着“金融霸权”的情况下,日本作为一个典型的“贸易国家”,企图通过直接的货币国际化挑战美元霸权的结果是悲剧性的,“日元国际化”进程自然陷入了困境。1997年之后,日本开始调整其以往的“日元国际化”战略,积极谋求提升日元在亚洲地区国际货币的地位,试图通过“日元亚洲化”来实现“日元国际化”的战略目标。这对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尤其是货币合作的开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如何加强日元与人民币的协调与合作,将成为东亚地区开展区域货币合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战后,亚洲“四小”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和国际分工关系的发展引人注目。作为亚太地区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亚洲“四小”形成的历史还很短,但其对外贸易与国际分工地位呈现出跳跃式的变化,与美国的分工关系已从垂直型分工上升为初级形式的制成品水平型分工,而且这种水平型分工正向更高级阶段过渡。在50年代,亚洲“四小”对美贸易地位无足轻重。1955年,东盟国家对美出口占亚太地区对美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而亚洲“四小”占不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地区主要货币走势蔡丰清在亚洲地区,绝大多数国家的货币,历来均与美元货币有所连动,特别是过去50多年来,美国不仅是亚洲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也是亚洲国家资金的供应者。本文将就港币、印尼币、马来西亚币、菲律宾币及泰铢等的走势及未来展望做一分析。港币香...  相似文献   

7.
中日货币直通车让人民币向世界货币体系中央迈出重要一步,为日本产业和贸易带来增长机遇,也会带来亚洲经济一体化的深度融合。6月起,我国将开展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中日货币直通车将带来人民币国际化新的契机。必须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这是金融危机带给中国最大的启示。事实证明,全球货币结构越来越不能反映全球  相似文献   

8.
2006年1月14至15日,吉林大学经济学院举办了“21世纪初期东亚汇率合作与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一流学者和专家20余人参加了会议,10余位专家学者作了会议发言。会议开幕式由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李晓教授主持,吉林大学副校长王胜今教授致开幕词。研讨会由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李俊江教授、南开大学戴金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雷达教授分别主持。与会代表主要探讨了如下问题:1.二十一世纪初期的东亚金融合作与汇率合作。关于东亚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北京师范大学贺力平教授指出,东亚经济体对外经济关系近年来出现了“亚洲化”倾向,同时,美国、中国及亚洲其他经济体之间的三角贸易关系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汇率升值预期过高的基本因素是货币性的,实体经济层面升值压力并不大。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应放在世界贸易、货币体系的大环境下考虑。在当前的贸易体制下,汇率对世界贸易基本格局的影响已弱化。中美贸易失衡,是美国与亚洲地区经济结构的失衡,应加强双方的合作,争取时间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同时,中国应进一步强化内需主导战略。在经济和货币上。与亚洲国家一起,逐步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10.
中国汇率升值预期过高的基本原因是货币性的,而实际上实体经济层面升值压力并不大,人民币将会在双向波动、小幅升值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并在适当时机适度扩大浮动区间。当前,汇率对世界贸易基本格局的影响已经弱化,不能依赖汇率自发调整贸易失衡。中国应强化内需主导战略,与亚洲国家一起在经济和货币上,逐步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11.
今年美国的经济情况如何,乃是当前全世界关注的第一经济焦点。美国年GDP总量超过11万亿美元,进出口贸易超过2万亿美元,其货币占全世界储存和交易中使用货币总量60%左右,其重大意义自不待言。  相似文献   

12.
能源     
《中国报道》2008,(5):89-90
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中国遭遇中亚“能源变脸”;亚洲天然气运输公司挂牌;中海油与伊朗敲定160亿美元天然气交易;中石油参与伊拉克油气开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台湾当局明确表示已经展开了加入TPP的准备工作,具体目标是在10年内积极创造加入TPP的条件。这在美国企图阻止“亚洲出现一个没有美国参与的区域经济体系”,特别是要“遏制中国在贸易上的崛起”背景下,需要特别警惕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东盟十国与中国、韩国及日本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日趋紧密。面对这种不可逆转的合作趋势,以何种途径来实现亚洲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亚洲各国家的当务之急。经济贸易一体化先行和货币金融一体化先行这两种观点都各有支持者。本文作者也试图结合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及货币金融一体化先行的必要条件,从政治、经济因素等方面来分析目前实行货币金融一体化所存在的障碍,从而得出ASEAN 3还不具备货币一体化先行条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发展对外贸易面临的困难80年代以来,对外贸易仍是亚洲“四小”经济增长的“推进器”。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同国际经济贸易形势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急剧变化,必然给亚洲“四小”的对外贸易带来深刻的影响。近年来,这种影响既有有利的因素,也有不利的因素。有利的因素是,世界石油市场价格的暴趺、日元的升值等,使得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亚洲“四小”受益匪浅。但同时,不利的因素也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亚洲“四小”同美国的贸易不平衡,引起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日益加剧,导致其对美国的出口势将受阻。亚洲“四小”的经济主要是依赖美、日的资本、技术和市场,在60年代中期前后迅速发展起来的。1986年,新加坡、南朝鲜、台湾和香港对美国的出口额占它们的出口总额分别为  相似文献   

16.
汪巍 《环球财经》2010,(11):72-73
欧元震荡余波未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再度启动,“货币战”在全球有愈演愈烈势。中国如何加强与亚洲国家的金融合作,是应对之策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7.
《海外经济评论》2007,(27):25-26
由泰国货币泰铢暴跌引发的东亚整体经济混乱——即“亚洲货币危机”——距今已经10年。在那之后,亚洲经济因中国快速增长和东盟地区经济一体化动向而产生了巨大变化。这里就与10年前进行对比,来探讨一下东亚经济的现状与课题。  相似文献   

18.
英国《金融时报》消息,新加坡在今年的财政预算中公布了一系列银行、基金管理人和货币交易商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其成为“亚洲金融中心”战略的实施。 政府给金融服务部门享受优惠待遇:大部分商人的外币交易免税;银行和商业银行在办理与外币交易的公司的首次公开买卖  相似文献   

19.
【日本《金融财政商贸》10月8日】优先实现货币稳定 所谓人民币国际化,是指将人民币作为可兑换货币广泛用于国际交易中。中国1996年实现了经常项目交易中的人民币可兑换性。资本交易自由化因亚洲金融危机而不得不停止,但在外汇储备增加后,中国推进了直接投资的自由化,从而实现了经常项目交易与直接投资的“基本兑换性”。但是,中国尚未完全实现资本交易自由化。中国优先对国内外资本流动进行限制,通过央行干预市场来实现人民币汇率稳定。  相似文献   

20.
近三十年,中国的货币供应量高速增长,货币化率持续上升并超过了诸多欧美发达国家,是典型的高货币化现象。本文将货币分为交易性货币、支付性货币、资产性货币,建立了一个包含货币流量与存量的货币模型,结果表明:市场均衡价格取决于交易性货币的数量;在货币供给政策作用下,价格的变动幅度取决于货币量与货币结构的变化;当考虑到货币结构时,“费雪货币数量方程”可能是不成立的。实证结果显示实体交易与金融交易都提高了货币化率,且前者比后者具有更高的货币需求强度;随着货币化水平的增加,实体经济的作用是减速上升的,而金融交易的作用则是减速下降的,总体上中国仍处于Goldsmith所提出的货币化路径倒“U”型曲线的前半段,但是货币化率增速已经出现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