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形成河流起,怒江从中国西部滇西北边陲静静地流淌着。但2003年8月,传出将要在怒江上修13道堤坝时,怒江再也不平静了。怒江作为目前我国仅存的两条原始生态江河之一,将其作为一条生态江予以保留,不予开发;还是要“开发与保护并重”、“给怒江人民一条出路”的怒江开发与保护的争论波澜四起。然而,我们从中发现,怒江之争的实质是揭示了在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地区怎样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寻找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形成河流起,怒江从中国西部滇西北边陲静静地流淌着。但2003年8月,传出将要在怒江上修13道堤坝时,怒江再也不平静了。怒江作为目前我国仅存的两条原始生态江河之一,将其作为一条生态江予以保留,不予开发;还是要“开发与保护并重”、“给怒江人民一条出路”的怒江开发与保护的争论波澜四起。然而,我们从中发现,怒江之争的实质是揭示了在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地区怎样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寻找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边疆怎么干?笔者现就培育边疆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及其面临的民族问题提出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4.
蒋华林  陈彪  胡春 《特区经济》2009,(2):190-192
生态补偿是运用经济手段实现生态保护与恢复的一项重要环境制度,将其以法律的形式固化对西部民族地区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理论分析为切入口,论证了生态补偿与西部民族地区生态保护现实需求的洽合性对接。以批判的思维对我国生态补偿相关法律制度在根基缺省、体系结构性缺陷及民族性方面进行了镜像反观,立足本土实况对西部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法治化路向做出了制度性谋划。  相似文献   

5.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清 《特区经济》2008,(6):189-19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西部是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提升的重大战略问题。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对于我国生态安全、民族地区的繁荣和边疆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加强和完善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构建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机制,对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只有依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地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支持,形成发展优势,才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实现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共赢的典型代表,其充分利用特殊的生态地位,实践生态移民扶贫、生态补偿扶贫、生态产业扶贫,创造了生态扶贫的"怒江模式".该实践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道路、坚守生态环境底线、探索生态脱贫有效...  相似文献   

7.
实施"兴边富民"工程要着力推进"文化兴边"战略,既要全面提高边疆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水平,也要促进文化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发展文化产业是边疆民族地区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将是边疆氏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探索新的发展道路的新途径.教育发展是实现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始终坚持教育与文化的融合发展,要着力提高各族人民素质,不断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从而有效地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科学技术既是实施"文化兴边"战略的重要支撑,也"文化兴边"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边疆民族地区要更加突出地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科学技术推动边疆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边疆民族地区稳定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新疆喀什为例,喀什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地区,其稳定工作的出发点必须要落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上,坚决与反分裂势力做斗争.边疆民族地区高校作为文化传播的前沿,肩负着反分裂斗争的重要任务,加强民族团结必须作为一项基本的系统化的任务来抓.民族团结不应当仅仅是口号,而应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渗透到五个认同中去教育学生,使当代大学生尤其是民族地区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是否心系国家、心系民族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的发展,是实现稳定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湘西民族地区是中国经济比较落后、生态较为脆弱的地区。文章通过对生态农业产业群现状研究分析,结合产业群建设模式研究,对比已有的成功范例,得出适应湘西地区生态农业产业群建设模式的途径。按照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求,保护生态积极发展农业,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0.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在采取其他有效措施的同时,还必须对公众进行环境知识教育,提高公众的生态道德意识,构建生态道德文化,用以约束自己的生产、生活行为,建立人与自然相互和谐的关系,这对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产生积极的人文动力。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资源在西部大开发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同时并存,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以及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繁荣等问题应该值得更深入的研究。本文重点论述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如何对待民族文化,使民族文化在西部开发过程中既得到保护又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对生态经济与生态产业的理论分析,以"库布齐沙漠复合生态产业模式"为例,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角度,对其成功经验进行总结,进而探索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生态产业模式的机制构建:保护生态环境为根本的约束机制;变革产业模式为动力的创新机制;加强政企合作的责任机制;推进改善民生为目的的扶贫机制;完善公共服务,改善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3.
俞晓萍 《特区经济》2010,(1):198-200
四川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遗存着丰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探索和研究正确、切实有效的保护手段和方法,刻不容缓。本文分析了四川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部分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并在分析其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生态保护与贫困问题相互交织,长期困扰甘肃乃至全国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样本,对甘肃民族地区生态与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作对策性研究,针对生态环境、生态移民和经济与社会发展三大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校教育面临着教学资源过剩、学生辍学、城乡学生比例失调、文化适应艰难等问题。因此,加大对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的必要的扶持、调整和完善,对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民族之间的和谐关系等是有利的、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实际上,我国西部矿产、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独具特色,研究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对保护我国民族文化产业,实现西部大开发宏伟战略具有深远意义。本文是利用绩效棱柱模型,对西部旅游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与保护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邹磊  田黎 《魅力中国》2014,(8):8-8,10
旅游也已经成为发展西部经济的先导产业。我国少数民族大多集中居住在西部贫穷落后的地区。如何利用和保护好这些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发挥其在旅游业中的作用,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江口县土家族村为例,重点探讨民族地区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生态环境保护和政府职能的发挥,以及其与社区居民之间关系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生态补偿机制可以分为两种:输血型和造血型。无论哪种机制,都需要解决两大基本问题:其一,"特别牺牲方"(西部地区)在生态保护和建设上付出的经济代价必须得到相应补偿;其二,"特别牺牲方"(西部地区)为保护生态而牺牲的部分发展权也必须得到相应的补偿。  相似文献   

19.
吴超 《黑河学刊》2015,(2):76-78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与保护,发展与保护的核心是环境法治的构建。环境法治的构建不应只局限于通过传统的国家强制立法来实现,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生态理念与立法、司法的相结合至关重要。民族地区将"软法"与"硬法"的结合,既能有效的保障环境法治的建设,也是民族地区司法实践的需要,而从中对于国家环境法治的构建更能得到某些反思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西部,文化是比能源更加重要的资源。文化资源必将成为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种最大的和持久的优势。而文化生态既是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资源生长的土壤。西部要保持自己的资源优势,就必须保护好西部独特的文化 生态。但在今天,在西部大开发和全球化的脚步急速迈向西部纵深处的时候,在西部人的生存走向全面现代化的时候,西部文化生态却面临急剧消亡、永不复返的现实。 为此,本刊特辟“文化生态保护前沿”,及时报道西部文化生态遭受破坏和得到保护的动态,以引起全社会对文化生态保护的足够重视。本刊通过此栏目呼吁全社会: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同时,千万别忘了保护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