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加坡是一个外向型国家,其总贸易额是GDP的2.5倍多;新加坡对外国直接投资也有非常开放的政策, 在外资所有权的比例上没有任何限制(除了对一些特殊的行业),即便是在一些关键的领域内,其政策也较其他发达国家更为宽松。在公司治理方面,新加坡虽没有日本和德国那样的强势的以银行为中心的控制机制,似乎没有任何市场或机构治理机制来约束经理人,但却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2.
贸易与投资的关系,贸易与竞争政策,政府采购透明度,贸易便利化等所谓新加坡议题 在2003年9月的坎昆会议上,新加坡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议程中的其他许多问题也远没有解决。这是导致第五届部长级会议破裂、没有达成完整框架协议的直接原因。一些发展中国家强烈反对将世贸组织讨论的议题扩大开来。在贸易便利化问题上,大家的担心主要围绕着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落实任何承诺时面临的基础建设要求,成本以及内部能力。  相似文献   

3.
郝奇妹 《商业科技》2014,(18):176-176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改变而发生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代企业的治理机制也必须进行改革,这样才能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我国的企业数量很多,有的规模较小的企业在制定企业治理机制的过程中,并没有建立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使得企业的管理机制并不完善,笔者根据这一情况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兴亮 《财经论丛》2023,(10):69-80
在百年未有大变局之急需提振经济的情况下,一刀切的去杠杆政策可能对经济有所“误伤”,在实践中一直应用却被理论研究忽略的高管递延薪酬制度能否成为国企杠杆率的精准治理机制值得研究。以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发现,高管递延薪酬显著降低了国企杠杆率,有直接治理效应;同时,其能与去杠杆政策协同,对国企杠杆率产生协同治理效应。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高管递延薪酬制度是国企杠杆率的有效治理机制,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但从根本上看,是企业治理机制的问题。扭曲的治理机制,使得对投资者的保护和对管理者的约束激励变得非常困难,资本结构的恶化成为必然。对此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短期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徐昊  从进秀 《现代商业》2007,(17):88-90
会计政策选择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并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在公司治理的视角下对会计政策选择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具体表现在,公司治理既是会计政策选择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2010年10月下旬,本文作者对新加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中,作者实地参观了新加坡小贩中心,走访了有关机构,听取了新加坡公共服务学院老师的介绍,并通过文献搜集整理完善了自己对新加坡食品监管的了解,真实完整地还原了新加坡的公共治理理念中“食品安全,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的监管共识。现将该文整理刊发如下,供各地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吴静  郭云 《商》2013,(17):408-408
新加坡通过多元的民族政策,在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1965年独立以来,在新加坡几乎没有发生过民族冲突,这对我国的民族政策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杜丹阳  郑方 《商场现代化》2007,(20):101-102
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中国国有企业市场化发展仍有一些不如人意的方面,其中突出的问题是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董事会效率低、权责不明、激励机制混乱,亟待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董事会治理机制。新加坡淡马锡集团作为国际上成功的国有企业的代表,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文分三方面总结了淡马锡模式的董事会治理,并分析了这些经验对我国国有企业集团董事会治理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云中 《商》2014,(49):46-46
反腐倡廉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同时也是一大难题。对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腐败的危害极为严重,它是一种强腐蚀剂,如果任其蔓延,必然严重损害社会各领域的健康肌体,污染社会风气,破坏经济秩序,损毁上层建筑,最终使现代化失败,甚至亡党亡国。新加坡在反腐倡廉方面有极其成功的经验。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新加坡的社会秩序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向他们学习,而且应比他们管得更好。市场化的进程让中国的腐败愈演愈烈,文章将从权力结构的视角对中国和新加坡的反腐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并得出一些关于我国反腐机制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大悟 《饭店世界》2009,(4):31-32
金融海啸来临,从国家宏观层面会有一些大的应急政策和措施出台,而对企业微观层面则更多的是,即使没有金融海啸也是该去做的事。危机,只是逼着企业加快去做。譬如,降低成本本来就是任何酒店的必修课,而现在则需尽心尽力当作大事来抓了。本文就餐饮领域作三点议论,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是一个地少人多的城市国家。新加坡城市很小,又是岛国,对外发展的空间很小,几乎没有任何资源,但是人口在不断增长,人们在收入增长的同时对改善住宅的要求也不断增长,国家经济发展对资源的要求也不断增长,有限的资源与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是最大的挑战。新加坡政府经过多年  相似文献   

13.
《商》2016,(8)
新加坡作为TPP最早的四个创始会员国之一,一直将TPP的最终成立作为新加坡外交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可以说,没有新加坡带头,TPP协定就没有诞生的可能。新加坡不仅是发起者,在过去10多年还一直在推动TPP协定的谈判进程,不少外交活动中都可以看出新加坡大力推动TPP进程的迹象,但是,在不遗余力推动TPP的同时,新加坡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TPP的发展本来就有针对中国的一面,TPP的深入发展也使中国的外部环境也变得不断严峻起来,必须提出一些适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说:“人们扮演的经济角色不过是经济关系的人格化”。实践证明,任何社会经济制度的成熟,都是以物的人格化机制的完善为标志的。企业的预算控制也不例外,也应实行人格化预算控制。所谓人格化预算控制,就是在预算控制中,明确各项预算执行主体的责、权、利关系,强化预算对各预算执行主体的激励与约束,以充分调动他们完成各项预算指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的预算控制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建立起这种人格化的预算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5.
《商》2015,(50)
自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亚独立以来,其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这与新加坡政府所出台的多种适合于其稳定与发展的政策有着密不可分联系。新加坡被称为"世界人种博物馆",其国内的民族成分复杂的程度可见一斑。然而,自其独立之后,新加坡国内几乎没有发生过民族冲突,其关键在于政府推行的多元民族主义政策。探析其民族政策,寻求对我国民族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市场分析,通常也称为环 境分析,其目的是把握市场形势,以取得市场机会。企业的市场营销环境由两部分构成──自身的(内部环境)以及所处的行业(外部环境)。 任何一个公司都必须定期对自身进行评估检查。评估目前营销状况的最佳途径之一是进行市场营销审核处理。然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 有必要指出的是:营销审核在尽力从内部对公司进行治理的同时,也会挖掘出公司现存的许多问题。也就是说,即使你清醒地为现状作出努力,实际上总存在一些因素干扰你抓住重点。例如:惯例、你本人的性格、处理计划、公司政策、忽视或者懒散。…  相似文献   

17.
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在于企业通过权力制衡,监督管理者的绩效,保证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主体的权利。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普遍现象是,缺乏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机制.上市公司把发行股票的直接融资方式当作一种圈钱的工具。本文分三个方面浅述了债务融资的间接融资方式对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完善的有益之处,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一是债务融资在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作用的理论基础:二是债务融资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意义;三是提出相关政策选择——加强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没有必要实行最低工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五常 《商界》2006,(10):98-98
“最低工资”是我知道的、唯一的没有任何经济学者赞同的政策。经济这门学问傻佬甚多,什么发神经的政策也有行内君子支持,只是最低工资没有。然而,有此规定的国家不少。仿效西方的最低工资,是今天国内的一个热门话题。目前也是还不严重,虽然最近广州一带某些工厂叫起救命来。如下分析是小孩子也懂得的逻辑:  相似文献   

19.
郝臣 《财经论丛》2008,(4):97-102
本文设计了中小企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并对100家县域中小企业的治理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中小企业治理指数平均值仅为33.57。实证分析表明,中小企业治理指数不能够显著解释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同时也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董事会是否设立、总经理薪酬结构等对企业绩效也没有显著的影响,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与机制的建立仅仅是形式上所为,最后据此给出提升中小企业治理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吴正 《消费导刊》2014,(2):15-15
新加坡资源匮乏,也不是人口大国,却是世界第十一大经济体,曾经是亚洲四小龙之一,创造了辉煌的经济发展奇迹。在新加坡的经济腾飞中,成功的对外直接投资不仅解决了国内市场狭小,资源稀缺的问题,更为新加坡带来了不菲的收入。本文尝试通过对其不同时期对外投资的区域分布做出合理分析,运用比较优势理论,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对其进行解读,得出一些结论和对中国的有益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